【疫情下的微思考】李斌|教育,因你而精彩(五)
关于沟通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已进行了一月有余,我多了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分享。
1、 在“云”课堂课率上:学生早早的就进入了学习群和直播间,等候着老师开课。有的学生,即便是老师不断地提醒,还是会晚几分钟甚至 10几分钟才能进入到课堂。
2、 在学习氛围上:学生回答问题积极主动,师生间的关系亲密无间。也有的学生任凭老师如何提问,学生在直播间的留言处回答时,老师要喊好多次,才有不多的学生回应,让人感觉回答问题不但勉强,且还回答的不是很对老师的话题。
于是带给了我一个这样的思考:
老师们用的都是同一个备课,为何有的学生却如此的‘乐学’,而有些学生需要老师反复的提醒呢?
带着这个思考,进一步了解观察课堂回放,得出了一个大致的结论,那就是:非暴力沟通带给课堂上的魅力
因为都是线上授课,学生看不到老师,学生所有的感受都是来自于老师对他的语言。也就是说,老师的语言中如果对学生所表达出了‘关心、关怀、尊重、接纳、理解、相信、请求’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被接纳,被信任,那么这个班级的课堂就会‘在学,乐学’的氛围好很多。
而老师如果总是喜欢用‘命令、控制、指挥、警告、威胁、说教、判断、指责’等语言,那么就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不被接纳,不被信任。因此,也就使班级的课堂处在了一种‘被动’学习的氛围中。
关于劳动教育
因疫情居家两个半月生活,在家长的指导下,有的学生对自我服务与家务劳动逐渐养成了好习惯,也有的可能还是小皇上、小公主。开学了,学校的卫生工作为孩子们施展了新的劳动空间。学校若干个保洁员过段时间是不是可以淡出校园的视线?
教育部长陈宝生说:“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开学后学校要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深刻认识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习惯和品质。遵照《意见》可以编写学校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的最后一个“劳”字,不再是可有可无。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发展动手能力、设计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抓手。
疫情期间,老师和家长如何开展劳动教育?不妨从孩子最喜欢的“吃”上着手。可以从自我服务劳动、生活劳动技能、社会公益劳动三种基本劳动教育内容入手,因地制宜,在开展每周不少于一课时的劳动教育课,探索劳动教育的推进路径,可以开设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让我们重视劳动教育,切实解决劳动教育认识“短板”,回归学校教育本位,发挥劳动应有的育人价值。
疫情期间,我们在一起,我们不能忘,互相隔屏陪伴,相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