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03e07我的黄金时代
回顾往昔,我发现如果人生中有那么一些时期,可以称之为“黄金时代”的,也许那都是我目标清晰坚定,格外努力的时期。
而这二十几年来,也确实有过这样的岁月,初中三年算是一个,再近一点就是现在。
严格来说,2017年是我的人生转折点,这一年我开始疯狂读书、学习。
这么说难免有些夸大,不过比起2017年以前的蹉跎,又有什么呢。
去年我读了50本书,工作相关的书籍占了大约13本,其他都是文学作品。而今年也已经超过50本了。
在大学时期,我想不起来自己都干了些什么,读过多少本书。肯定掰起手指头都能数得清吧,唯一记得的大学生阅读计划选了《红楼梦》《边城》这几本书。不是要靠它拿学分,你看我会不会读?
反倒是工作后,时间飞逝,越感人生无趣,才越渴望读书。等意识到自己不能在当时的岗位上颓废下去时,我开始增加阅读量。因为我要换工作。
决定转行做文案的时候,真得一点信心也没有,我知道好多事不是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另一方面也不太认可自己的文字功底。
那时候不知道行不行就去刷知乎,知乎上有很多像“无文案经验,如何应聘一名文案?”或者“文案应该看哪些书或者资料?”然后准备半个月,半个月看了些资料看了几本书:
《定位》《广告创意与策划》(这本记不全名字了)《引爆点》《设计心理学》(应该是这几本,也有可能是辞职后来读的。)
随后我就去问当时还在甲方做文案的小山,想找到点信心去面试。现在我已经记不得当时自己问了什么,他是怎么回答的。但是却一直记得那种情形。
还有之后的面试:因为头天刚好看完《定位》,之后面试答题过程中,恰巧就遇到相关的题目。何其幸也。
2018年的工作更忙,读的书也更多,养成了习惯,读书就自然而然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去年跟着小山报了好中文的课程,结识了许多热爱读书热爱学习的人,认识这样一些人,也相当于获得一笔财富。
无论是从他们的视界看世界,还是从他们的精神学精神,都让人无不感叹其“精彩”。
有人觉得读书是无聊的,阅读密密麻麻的文字是痛苦的,而每天泡在书堆里的人是无趣的。
我恰恰觉得有趣,读书有趣,王老师的讲课也极有趣。他时而辛辣讽刺,调侃戏谑;时而哀民生之艰,心忧众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信仰,更因为一个人的使命感,所以他总提倡“文以载道”,不要为了娱乐而文章(这是我的理解,不是原话,若有出入,请随时指出)
所以,我每次听他讲课都觉得心情大好或大悲,好,常常是觉得学习的满足或者为其讲课的精彩而感到畅快。悲,则是老师的话总是牵动人心肠,人生的幸与不幸,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种种事情都让人喟叹不已。
我现在也常常感叹,有那么多好书等着我去读真是太幸福了。有时候加班很晚回来,但还是忍不住想打开阅读软件,继续没读完的书。
王老师在去年的课程里,有一节课程话题叫做“读书阅片过一生”,我希望它也是我一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