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孩子辍学的事情
听课就会有收获,在听麦克老师分享《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时,有一个学员分享了一个故事,故事主人公是居住在新加坡。
有一个小孩他妈妈是老师,但那孩子初中就吵着不想再去上学了,只要为人父母这时候肯定很烦恼,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不言而喻,于是有一个人就对这位妈妈说了一句话。
在逼死孩子和学习之间,选那个?
妈妈思索,那肯定是活着更好,因为在之前孩子已经自杀过一次,后来被抢救回来了。
那个人继续说,要玩就让他玩,不要限制他,每个月就给他钱让他玩,不要说因为他不学习就限制他金钱,就不给他玩。经济能力能承担的情况下只要不出格就玩呗。
当时这孩子的父母已经做好了孩子再也不上学的打算。
一年之后,没想到孩子自己跑来跟父母说要去上学,学校那孩子自己都找好了 ,喜出望外的一件事。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妙,万事万物皆有可能。
事后再想起这件事,我发现这个事跟最近学到的无条件的爱有相似点。
何为无条件的爱?
于父母而言,不管孩子成绩好与不好,每天每月该买多少玩具衣服零花钱该少的一分不少,不会因为外界对孩子的评判就让自己失重,不管孩子是怎么样的,你对他的爱不会少一分,这应该就是无条件的爱。
回到上述的故事,父母不会因为他不上学无所事事就限制他的金钱,就对他恶语相向,如果父母真这样做了,那么不可能有孩子一年后主动要求上学的转变。
我们都爱孩子,又何必在乎别人贴的标签与批判呢?尤其是上学的孩子,父母为孩子操碎了心,就期盼孩子能读好书成龙成凤。
但接受不了现实往往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在此,想对为人父母的说几句话,与孩子和解就是与自己和解。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等同于与自己和解,宽恕自己。
孩子不仅仅是孩子,他身上有你的影子,有你对自己的不信任,不认同的投射。
放过他,即放过自己。
有的时候不是孩子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我们自己本身。有的时候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需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