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让自己的人生留下足迹
我在做一件事儿
“班门弄斧”
看不少牛人大佬的书
学他们的课程
探究他们的经验智慧
我都带着批判的态度去学习
今天突然意识到
这其中带着一点傲慢
如何破尽可能做到
“学习为己
不求胜心
”
尽可能调整为谦卑的状态
然后如享受美食
一般
汲取他们的知识和智慧
不少创作者
经历过的事儿
学过的东西
听到的
看到见的
都会成为
作品的拼图
今天看到一个故事
许镜清老先生
86版《西游记》总作曲
讲了他自己创作的经历
导演找了很多知名的作曲人
都不满意
之后偶然听到了许老先生的作品
就找人打听作者
不少人都在劝阻
说老先生没什么名气
导演坚持让他尝试
让他作序曲
许老苦思冥想
长达3天
还是没多少头绪过往
他的创作一般3小时左右就有灵感
没想到
这次竭尽全力的创作
居然没有任何头绪
哎 这事儿
怎么越到后面
越难了
某天中午
一群民工从窗前路过
敲着饭碗叮叮当当的路过
他一下子被这声音唤醒了
拿起笔
刷刷刷写了一段旋律
后面
慢慢的整个曲子就一点点的出来了
也就是流传到今天的《云宫迅音》
这个故事最能引起共鸣的地方就是
创作过程的一种“碰撞”
在不断的元素,素材积累
再加上素材之间的“化学反应”
就成就了一些了不起的作品
同时,这里有个大前提
用什么东西拼接起来
也就是主线
譬如作家
那就是文字
画家
那就用画卷
创作人
那就就曲子
这段时间
一直在进行的一件事儿
反醒
这一过程不太好拿捏
要么过于自责
要么过于苛求
记录美好
本来意义上的阅读和写作啊,都是非职业的。
刚看到一个不错的小故事
总有人问一位作家: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
他回:应该是5岁的时候
于是提起了小时候的经历
小时候,父亲经常带他去亲戚朋友家做客
阿姨总拿糕点,果品等给他吃
他非常的喜欢那些美食
有一天
他突然感觉到有一些忧伤
因为他经历的一切美好的体验
慢慢的都遗忘了
他很幸运
因为特别想把美好的一切都留存下来
于是开始了写日记
每次翻看日记
都非常幸福
对美食的体验
亲戚朋友贴心的关怀
纸上和笔尖
落下的全是开心和美好
这一点我也能感同身受
几岁时候的经历
不少被眼睛记录了下来
人生中的亲身经历,
在这些经历中
感受和思考,
是人最宝贵的财富
人和人完全不一样的是
:亲身经历
现在在做的一件事
把学习,工作,还有生活
用文字记录下来
当某天翻到这些散落的文字时
全是我的经历吧
很小的时候
我就想知道关于儿时的事
问父母时
他们遗忘了不少
当我拿起笔杆子时
我的青春至少
留在了纸上
关注灵魂的人
都应该记录
当然
如果能创造就更好了
这样实践之后
到了终点的时候
大概可以微笑着说
我来过
我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