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8在与别人交谈时怎样做到求同存异

2020-11-18  本文已影响0人  Selena_5b5g

演讲中的观点:

1. 接触人的方式是寻找共同立场。通过区别对待观点和身份,并真诚开放说服来实现。

2. 如何改变我们的公共交流方式?找到一个切入点,最富有成效地提出异议的人,通常都是从寻找共同立场开始的,不论共同立场多么小,首先找出来我们都认同的事情,以此为出发点,把大家带去“共享现实”中。

3. 一旦进入“共享现实"的层面,辩论要求我们将观点从提出观点的人的身份中分离出来,只有争议性的东西才能成为话题。

4. 辩论让我们真正开放自己的心态,去接受我们犯了错误的可能,对不确定性的谦逊。

5. 辩论的时间足够长,就会不停变换立场,颠覆认知的转换,对不同信仰的人持有的疑虑就会开始消失,因为你可以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了。当你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时,就是在接受不确定性带来的谦逊,接受犯错的可能性,正是那种谦逊让我们成为了更好的决策者。

6. 大智若愚的人,拥有广泛评估不同证据的能力,他们在评估时会更加客观,面对冲突证据时也不会摆出防御的姿态。

7. 辩论的原则能够改变我们交流的方式,能够让我们停止说话,开始聆听;停止拒绝,开始说服;停止自我封闭,开始开放自己的思维。

《李天命的思考艺术》这本书中讲到了批判思考,将“是什么意思“和”有什么根据”结合起来,养成批判思考的警觉性,和演讲中提到的不停变换立场,颠覆认知的转换是有关系的。在辩论中,当我们聆听对方的观点以及依据时,就是在回答这两个问题,立场角度不同,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也不同,之所以变换立场,颠覆认知,就是我们从别人的回答中拓宽了思维的宽度,看到了事情更多的角度。

从我的三辩作业的体会,和演讲中的共同之处在于会发生变换立场的想法,觉得对方也是有理有据,甚至提到了我没有想到看到的地方,当我的思维被逐渐打开,思考地更深入以后,我又能找出新的突破口来重回我的立场。一篇文章初成时,免不了狭隘和局限,经过和同学们的展开深入,思维的碰撞,到整理完三辩的成稿时,文章已经注入了新的血液,形成了更广泛的脉络,读起来精彩有力度。

我没有想到的点主要就是寻找“共享现实”,从“共享现实”入手。我在文中也提到了大家普遍认可的地方,多半是在针对别人的观点提出后,我承认对方所述的情况是真实存在的,然后在认同的前提下提出不同的看法,或者是对原因的不认同,或者是对普遍性不认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攻击提出观点的人而不是观点”,把观点和身份是区别开的。

在三辩作业中,我做到了开放的心态,对“接受犯错的可能,不确定性的谦逊”还需要去体会,有提升空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