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儒林外史》二十二-------二十四回
命题人:邓薇
一选择题
1.牛浦顶替( A )去与董瑛相会。
牛大衣 B.牛玉璞 C.牛布衣 D.牛玉圃
董瑛到( A)见到牛浦
卜家 B.牛家 C.董家 D.万家
牛浦与牛玉圃结伴去( A )。
扬州 B.苏州 C.徽州 D.滁州
当牛浦招赘在安东黄姓人家时,(D )两次冒名他舅舅到他家。
石相公 B.石公子 C.鲍文卿 D石老鼠
向知县被参处时,( D )救了他。
倪玉玺 B.钱麻子 C.牛布衣 D.鲍文卿
填空题
次日,牛玉圃叫船到苏州去寻牛浦,牛玉圃捉到牛浦把他带到了 龙袍洲 的地方,是个没人烟的所在。
牛玉圃与牛浦在大观楼里遇见了 王义安 ,他与牛玉圃是 结拜兄弟 关系。
牛玉圃准备去 万雪斋 (人名)家。
鲍文卿在按察司病故后回到了 南京 (地名)。
头戴方巾,身穿沉香色夹绸直裰,粉色皂靴,手拿白纸扇,花白胡须,月一样五十多光景,一双刺猬眼,两个颧骨腮。这人是 牛玉圃 。
三简答题
在“认祖孙玉圃联宗,爱交游雪斋留客”中,“方巾”这一物件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方巾本为读书人的标志,在本章中方巾已泛滥,牛浦郎一无赖,戴上了方巾,俨然有了秀才的模样,“乌龟”王义安,居然也方巾在头,盐商万雪斋的方巾也赫然在目,方巾泛滥正是秀才贬值的明证,作者借方巾这一物件写了科举末流之丑态,寄寓无限感慨。
牛浦因何事被告到县衙?
牛浦因顶替牛布衣被牛奶奶以“为谋杀夫命事”罪告到县衙。
四片段鉴赏
一)过了几日,果然差一个衙役,拿著书子,把鲍文卿送到安东县。向知县把书子拆开一看,大惊,忙叫快开宅门,请这位鲍相公进来。向知县便迎了出去。鲍文卿青衣小帽,走进宅门,双膝跪下,便叩老爷的头,跪在地下请老爷的安。向知县双手来扶,要同他叙礼。他道:“小的何等人,敢与老爷施礼!”向知县道:“你是上司衙门里的人,况且与我有恩,怎么拘这个礼?快请起来,好让我拜谢!”他再三不肯。向知县拉他坐,他断然不敢坐。向知县急了,说:“崔大老爷送了你来,我若这般待你,崔大老爷知道不便。”鲍文卿道:“虽是老爷要格外抬举小的,但这个关系朝廷体统,小的断然不敢。”立着垂手回了几句话,退到廊下去了。向知县托家里亲戚出来陪他,也断不敢当;落后叫管家出来陪他,才欢喜了,坐在管家房里,有说有笑。
文中划线句子中你于我有恩,请结合相关情节说说有什么恩?
向知县被参,鲍文卿在按察司求情,方使向知县免于革职。
结合整本书谈谈你对鲍文卿的这个人物的看法?
虽然是个伶人但是他真诚善良,为人忠厚,人格高尚,是《儒林外史》中为数不多的正面人物之一。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此时天气甚热,牛浦被剥了衣服,在日头下捆了半日,又受了粪窖子里熏蒸的热气,一到船上,就害起痢疾来。那痢疾又是禁口痢,里急后重,一天到晚都痢不清,只得坐在船尾上,两手抓着船板由他痾。痾到三四天,就像一个活鬼。身上打的又发疼,大腿在船沿坐成两条沟。只听得舱内客人悄悄商议道:“这个人料想是不好了。如今还是趁他有口气,送上去;若死了,就费力了。”那位黄客人不肯。他痾到第五天上,忽然鼻子里闻见一阵菉豆香,向船家道:“我想口菉豆汤吃。”满船人都不肯。他说道:“我自家要吃,我死了也无怨!”众人没奈何,只得拢了岸,买些菉豆来煮了一碗汤,与他吃过。肚里响了一阵,痾出一抛大屎,登时就好了。扒进舱来谢了众人,睡下安息。养了两天,渐渐复元。到了安东,先住在黄客人家。黄客人替他买了一顶方巾,添了件把衣服,一双靴,穿着去拜董知县。董知县果然欢喜,当下留了酒饭,要留在衙门里面住。牛浦道:“晚生有个亲戚在贵治,还是住在他那里便意些。”董知县道:“这也罢了。先生住在令亲家,早晚常进来走走,我好请教。”牛浦辞了出来,黄客人见他果然同老爷相与,十分敬重。牛浦三日两日进衙门去走走,借着讲诗为名,顺便撞两处木钟,弄起几个钱来。黄家又把第四个女儿招他做个女婿,在安东快活过日子。
牛浦为何被剥了衣服,扔在粪坑里?
因为牛玉圃说了牛浦几句,他就怀恨在心,设计陷害牛玉圃,让他惹万雪斋不快。后来被牛玉圃识破,牛玉圃找到他,并把他扔在粪坑里。
结合整本书举例谈谈牛浦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心胸狭窄:因牛玉圃说他几句就怀恨在心,设计陷害牛玉圃。
无耻:与卜家外甥女成亲后不久就在卜家蹭吃蹭喝足以看出其脸皮厚无耻,
喜欢骗人,虚伪狡诈:明明已经娶了卜家外甥女却欺骗黄家老爷未曾娶妻,骗得黄家人的信任。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那雨虽略止了些,风却不曾住。到晌午时分,那人把舱后开了一扇板,一眼看见牛浦,问道:“这是甚么人?”船家陪着笑脸说道:“这是小的们带的一分酒资。”那人道:“你这位少年,何不进和舱来坐坐?”牛浦巴不得这一声,连忙从后面钻进舱来,便向那人作揖、下跪。那人举手道:“船舱里窄,不必行这个礼。你且坐下!”牛浦道:“不敢,拜问老先生尊姓?”那人道:“我么,姓牛,名瑶,草字叫做玉圃。我本是徽州人。你姓甚么?”牛浦道:“晚生也姓牛,祖籍本来也是新安。”牛玉圃不等他说完,便接着道:“你既然姓牛,五百年前是一家。我和你祖孙相称罢!我们徽州人称叔祖是叔公,你从今只叫我做叔公罢了。”牛浦听了这话,也觉愕然,因见他如此体面,不敢违拗。因问道:“叔公此番到扬,有甚么公事?”牛玉圃道:“我不瞒你说,我八轿的官也不知相与过多少!那个不要我到他衙门里去?我是懒出门。而今在这东家万雪斋家,也不是甚么要紧的人。他图我相与的官府多,有些声势,每年请我在这里,送我几百两银,留我代笔。代笔也只是个名色*。我也不奈烦住在他家那个俗地方,我自在子午宫住。你如今既认了我,我自有用的着你处。”下向船家说:“把他的行李拿进舱来,船钱也在我这里算。”船家道:“老爷又认了一个本家,要多赏小的们几个酒钱哩。”这日晚饭,就在舱里陪着牛玉圃吃。
结合片段和整本书谈谈牛玉圃与牛浦两个人有何相同,又有何联系?
同:二者都是文痞无赖,都有点小聪明,小才干,都没有忠恕仁义廉耻之心。二者都是骗子。
从小牛的身上可以看见老牛的从前,从老牛的身上可以想见老牛的未来。
作者在《儒林外史》中写了哪三牛?结合整本书谈谈作者把这“三牛”放在一起写有何用意?
牛布衣,牛玉圃,牛浦。这三个人都依靠“作诗”谋生的路上,诗才一个比一个低,人品道德更是一个不如一个,吴敬梓把这“三牛”放在一起刻画,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一代不如一代,由于八股科举,追求功名富贵,文人们不注重真才实学,不注重行为品德的修养,因而出现了一代不如一代的世风。也反映了作者写这部作品的用意:秉持公心,针砭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