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的自我

2021-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艾斯拉庞德

我在工作中认识了一个新疆的女孩,她总会把一句话挂在嘴边,世界一面镜子。你看到怎样的世界,这样的世界也会反映出怎样的你。

这句话我一直觉得都是挺对的,但是有的时候这句话里面可能有更深一层的含义,要跟大家一起挖掘一下,有的时候你看到的自己并不是真实的自己,可能是你在某种阶段里面假想出来的自己,也就是镜子里你虚妄的自我。

“认知模式”一词指影响我们行为的思维形式或类型。它就像一张地图,帮助我们决定要去往何方。我们所看到的地图决定着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行为决定着我们得到的结果。如果我们转换认知,行为和结果也会相应改变

当我照镜子的时候,我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一个有思想、受尊敬、有原则、开明豁达的人?抑或看到了一个什么都知道、对冲突的“另一方”不屑一顾的家伙?我是被思维限定着的,还是独立思考的?

真实身份盗用

我们听到过许多关于身份盗用的故事:有人拿了你的钱包,冒充你刷了你的信用卡,但更严重的身份盗用是沉浸在别人对你的定义中不能自拔。你对外部事物、文化背景、政治与社会压力过度关注,对自己是谁、自己这一生能做些什么反而漠不关心,我称之为“真实身份盗用”。这种身份盗用是非常真实的,它一直在发生着。原因很简单,人们无法区分个人思想与文化思想之间的区别。

东野圭吾的小说描述的都是一些宗教神秘活动。里面说的一句话很有意思,当我们去把世界当成一面镜子的时候,镜子里面会折射出我们的影子,有的时候我们分不清镜子里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这就是一种虚妄的假设。

用微波发功这样的小说,斯蒂芬金也写过类似的小说叫做重生,那也是一个疯狂的人叫宗教活动里面不仅仅是信徒容易被骗,连宗教教会的教主也可能是受害者之一。

所以,有时候认识自我很难,别被镜中的自我蒙蔽。不能迷茫,也更别迷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