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家排手記七 - 靈魂移動的速度
開始從電影寫家排是從一部關於父親的電影開始, 接著連寫了兩部關於母親的電影, 現在又再回到父親。
寫第一部電影時我剛上完模塊五,就在飛機上被「摔跤吧,爸爸」感動得淚流滿面,我是個挺不成功的人,回家之後居然一氣呵成寫出一篇關於成功的序位的文章來。接下來就像伯特在他的「Guided」(中文尚未出版)前言中說的那樣,每次坐下來寫,我不知道這些文字會帶我到哪裡去,只是被一股力量帶領著。這一篇是上模塊六前後寫的,卻不想自己發表,直到現在。
或許這是我靈魂移動的速度,我好像無法控制自己寫的速度和寫些什麼,一旦想要控制,感覺就怪怪的。這是我走向父親,走向母親,再走向父親的過程,因為我認識了新家排,我才會這樣走。索菲說,走向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功課,而通往父親的道路只有在母親那裡,此言不虛,感謝在這條道路上陪伴我移動的靈魂們,願你們也跟隨靈魂移動的速度,無法自己。
走向成熟的愛
這一次, 我想要比較兩部好萊塢的電影, 一部叫做「幸福再敲門」, 另一部叫做「實習生」。這兩部電影風格迥然不同,一部是賺人熱淚的劇情片, 另一部是辨公室喜劇片, 但是兩部片子講的其實都是父親, 只是一部直接呈現父親和女兒之間的感情, 另一部是孩童式的幻想,兩部片子放在一起比較,也恰恰彰顯了我學習新家排之前和之後對於人生不同的想法。
先說喜劇片「實習生」,影片的男主角是一位70歲退休之後又再去當紅的網購公司實習的老男人,這個老男人可說是集所有完美父親的形象於一身: 風度翩翩,優雅、慈祥幽默又有自信,老而不僵,有能力有興趣學習新知,最重要的是從老闆的3歲小孩到公司的年輕同事,不論男女老幼所有的人都信任他, 連一開始拒他於千里之外的女主角 (創業成功的網購公司年輕老闆) 也放下防衛, 在他開的車上沈沈入睡。有他在什麼事都搞定, 他什麼事都能做, 也什麼事都願意做, 完全不擺架子, 不居功,不說教, 還忠心耿耿,發現老闆的司機不可靠,就不動聲色地勸退了司機,開車送老闆平安返家; 發現老闆的丈夫有外遇,又很有技巧地為她化解了一場婚姻危機。他給予女主角完全無私的信任,在她對前途迷惘的時候毫無保留地支持她,幫助她找回自信。
他不是女主角的父親,但是他比父親更完美,簡直就是所有女人心目中理想的父親形象。
「幸福再敲門」當中的父親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也是一個溫暖風趣的慈父,他叫小女兒凱蒂”洋芋片”,和她一起唱歌,教她騎腳踏車,給她讀故事書,在妻子車禍喪生之後,一肩擔起照顧女兒的責任。但是他患有嚴重的癲癇,必須住院治療,凱蒂經歷喪母和車禍的創痛後,還要忍受一整年見不到父親。好不容易等到他出院,他住院期間寫的書卻不暢銷,屋漏偏逢連夜雨,姨媽和姨丈居然在這個時候趁機要求領養凱蒂,誣指他是不適任的父親。為了保住女兒,他必須和姨媽姨丈打官司,為了支付龐大的律師費用和負擔父女兩的生活,他拼命寫作,期待下一本書能賣錢。凱蒂聽完床邊故事睡著了,他繼續寫作,不知不覺寫到天亮,他問凱蒂怎麼起來了,凱蒂說要去上學的時候到了,他送女兒去上學,又坐在校門口前繼續寫作,這樣才不會忘了接她回家。他夜以繼日地不停工作,終於寫成了另一本書,然而就在書成之時,他的癲癇再度發作,這一次他連和凱蒂告別的機會都沒有,在她睡夢中與世長辭。
這是一個悲劇的父親,但他是真實的父親,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父親有他這樣的命運,但事實就是如此。
我曾經怨怪我的父親,小時候我希望他不是那麼嚴厲,我希望他更常回家,同時我心底也曾經希望他為我找的是一個不同的媽媽,一個更了解他更溫柔更能陪伴他的妻子,我希望他不是那麼的寂寞,那麼的孤單。我對父親的感情就像凱蒂小時候那樣,打從心底喜歡父親,有父親就有全世界,做父親的小公主是那樣的美好,那樣的甜蜜。然後,我期待成年後的人生是像「實習生」當中的女主角那樣一帆風順,應有盡有。我説,為什麼我的父親不像「實習生」那個男主角一樣優雅地老去呢?痛苦失意似乎和他沾不上邊,衰老也不影響他遊戲人間。為什麼我的父親不那麼慈祥和藹?為什麼他不像那個男主角一樣無條件地支持我,為我擋災解愁,為我搞定一切?是的,這就是索菲時常說的”大部分是在索取的人生” - 我想要「實習生」那樣的故事,不要「幸福再敲門」那樣的人生。問題是,越索取,日子就過得越貧乏; 越幻想有個不一樣的人生,在現有的人生中就卡得越緊。
凱蒂也不想接受她的人生,父母早逝是她的命運,她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命運,而試圖以隨意和男人發生性行為這樣的方式,來填補失去父母的空虛,然而越是這樣,心裏越空虛,表面上看,她好像無羈無絆,十分瀟洒,其實心裏是不斷地逃避愛、和愛可能帶來的責任和痛苦,只和男人發生性行為她就不會愛上任何人,也拒絕任何人愛上她,就這樣,她虛擲從父母那裡得到的生命, 直到遇見一個一見面就告訴她她父親寫的書改變了他的人生的男人。面對一個認真對待她她也喜歡的男人,她瀟洒不了了,她不斷地想逃,她告訴他她不知道怎麼愛,不停地打退堂鼓,最後甚至以帶別的男人回家上床再故意讓他發現這樣的方式來推開他,她心裏清楚知道自己正在毀掉什麼,但還是因為害怕真愛,而故意推開這個男人。這樣的人生是貧乏的,越來越沒有出路,沒有未來,越想要安全,想要永遠不會失去所愛,就離愛越遠。基本上,所有來見心理治療師的人都在害怕,都想要安全,而凱蒂恰好就是個心理治療師。
寫到這裡我想到「靈魂契約」的概念,這個概念是,每個靈魂來到世上之前已經同意了他的命運,他的父母親人都是這些靈魂們事先說好了為彼此扮演的角色,生命中的挑戰也是靈魂已經同意的,這個一生必須學習的功課。如果真是這樣,我們都同意了做我們父母的孩子,一切都按照已經同意的發生,「幸福再敲門」中的女主角註定會和父母分離,註定要透過這樣的經歷學習愛和勇氣,她不會活在「實習生」那樣的故事當中,因為那不是她的靈魂要學習的功課。
我想這大概就是索菲和伯特一再強調的: 接納一切, 如其所是。如果生命中發生的一切都是我們已經同意了的,那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問題是: 我們都不甘心。我們一面自編自導自演,一面完全失去了觀照,抱怨説: 不! 我不喜歡這個故事, 我要那個故事! 於是有各種各樣的掙扎, 各種各樣自毀自棄的行為。
那麼接受命運,履行靈魂契約是否就是兩手一攤,什麼也不做呢?正好相反。履行靈魂契約需要當事人付出極大的勇氣和努力,「幸福再敲門」裏的父親就是個好例子。喪妻、癲癎、事業不順、英年早逝就是這個父親的命運,這是一個艱難的命運,而他不但沒有兩手一攤,什麼也不做,反而越挫越勇。寫作是這個父親一生的志業,也可以說是他的靈魂使命,他不但沒有因為接二連三的挫折而停止寫作,反而寫得更勤,終於在死亡來臨之前奮力寫出贏得普立茲文學獎的作品,完成了此生的靈魂使命。如果他喪妻之後選擇藉酒澆愁,或是住院之後選擇長期休養停止寫作,甚至當姨媽姨丈要求領養凱蒂的時候,選擇順水推舟,把女兒交給他們,不論以上哪一種選擇,那都會成為他的命運,或許他會活久一點,也或許不會,但是那樣他就放棄了他的靈魂使命。
這個父親沒有放棄,他選擇接受所有的挑戰,不因為任何理由停止寫作,也沒有在任何情況下放棄女兒,盡管他的人生不長,做為一個偉大的父親,他完成了他的靈魂使命,也以他的生命和死亡對女兒傳遞了一個重要的訊息。這個重要的訊息就是,生命極短暫,愛不能保證一帆風順甜甜蜜蜜,愛有非常嚴酷的一面,摰愛會突然消逝,而真愛需要勇氣。
尊重父母的命運
這樣的訊息通過幼年父母双亡這樣的命運變得更清晰,然而這的確是令人難以接受的命運,這麼好的父親,這麼艱難的命運,做女兒的有多不甘心? 凱蒂必定千百次希望父親有不同的命運,可以多一些時間和她在一起。但是猝逝和早逝就是父親和母親的命運,唯有接受並且尊重這樣的命運,父親為女兒所做的犧牲才值得,希望父親有不同的命運相當於不尊重他的選擇,那麼父親以他的生命寫成的書,他在女兒看不見的時候為她所做的一切就白費了。唯有接受並且尊重父母的命運,凱蒂才能真正領受父母給她的生命,也唯有接受並且尊重父母的命運,凱蒂才能從失去父母的傷痛之中走出來,並且由父母的命運之中得到這個重要的訊息。從這個角度去看,勇氣和愛其實是一個家族使命,只有在凱蒂經歷了幼年突然失去父母的傷痛之後,依然能鼓起勇氣,接受真愛,這個家族使命才算完成。
索菲曾經說,成為一個好的家排師必須沒有恐懼、沒有憐憫,對我來說,沒有恐懼容易理解,但是沒有憐憫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可以看看長大之後的凱蒂。凱蒂成為一個治療師,非常想要幫助像她一樣失去父母的孩子, 她花了很大的力氣陪伴一個創傷後拒絕開口說話的女孩露西, 她試著和露西複製自己童年美好的回憶, 帶她去公園散步,教她騎腳踏車,想要給露西她渴望尋回的愛和溫暖。看起來她給了露西很多, 但其實或許凱蒂得到的更多。伯特曾經説過, 「一個人總是能夠承擔他自己的命運」,表面上露西是那個無依無靠需要幫助的孩子,實際上她卻比凱蒂更有力量,更能面對自己的命運。她在関鍵時刻開口說話, 選擇讓凱蒂做她的治療師; 當她即將被領養,去新的家庭重新開始,凱蒂反而割捨不下,想要繼續見到露西; 當凱蒂喃喃說著”一切都會很好,我保證”, 露西一巴掌打斷了這不知是說給誰聽的安慰話,她的心裏比凱蒂更清楚,這就是她的命運,誰也無法給予任何保證。不開口,其實是在靜默中面對自己的命運,不存任何幻想。當她們最後一次坐在公園的草地上,是凱蒂含淚對露西傾訴她對父親的愛和思念, 而露西只是靜靜地傾聽著,不帶一絲憐憫地看著凱蒂。說著說著凱蒂終於領會到並不只是她愛父親,父親更愛她,他寫的書就是他愛她的方式,透過他對寫作的堅持,他是在用生命告訴她:「永遠不要放棄」,「生命必須向前」,和「我愛妳」。這些重要的訊息,儘管凱蒂一直在見自己的心理治療師,可是在遇見露西之前,她並不明白。最後露西平靜地告訴凱蒂,「我也愛妳」,「我保證我會過好自己的人生」。看到這裏,你說誰是助人者?誰在幫誰呢?
在「幸福再敲門」中我們可以看到,勇於承擔命運的人比抗拒命運的人更有力量。接受命運的父親比充滿自憐而有攻擊性的姨媽更有力量,選擇靜默的露西也比能言善道但是不斷找藉口逃跑的凱蒂更有力量。任何出於憐憫的作法都不能真正幫助當事人,只會削弱當事人承擔自己命運的力量,如果露西接受凱蒂的憐憫,也開始覚得自己可憐,那麼她不但不能面對自己的命運,接受新的生活,反而會對治療師產生依賴,甚至視生活中每一項變動為一項新的傷害,如此一來她將永遠離不開受助和受害的角色。索菲常常問上台的人: “你是不是做過很多心理治療?” 或者”你是不是心理治療師?” 因為她知道心理治療師往往出於憐憫和自憐,給當事人不過好自己的人生許多解釋、許多理由,因此有些人經年累月地見治療師,反覆敍說同樣的故事,在治療室中得到安慰,最後只是把治療師當成父母的替代品。像是凱蒂,盡管動機良善,但是充滿自憐,充滿自憐的治療師做的治療也空會是出於憐憫,最後是在鼓勵當事人自憐,看起來給了很多,實際上什麼也沒有給。
憐憫和自憐,完全是一體兩面,是將自己抬舉得高於命運,也是在對命運説不,為逃避靈魂契約找理由,而面對艱難的命運,唯一的出路只有勇於面對,勇於承擔。
我是一個非常心疼父親的女兒,我父親也有著艱難的命運。
去年台灣工作坊的時候,我有機會上台坐在伯特身旁,伯特問我有什麼議題,我一句話也說不出口,眼淚開始掉下來,然後伯特叫我站在那裡,我只是淚眼模糊地看著角落,還是一句話也說不出口,最後他說了那句老話: 你迷失了。當時我並不知道我在看什麼,想什麼,或是哭什麼,我只知道我有流不完的淚,而我時常一想起父親就流眼淚。是,現在我明白,當我看向父親身後千千萬萬死去的人們,和父親身上艱難的命運,我就有流不完的淚。
但是我父親不哭,他還硬朗地活著,走過千山萬水,度過台灣海峽,經歷喪亂流離,他不哭; 患上阿茲海默症,不再像年輕時那樣炯炯有神,行走如風,連是否吃過早歺也不記得,他還是不哭。他總是興致㪍㪍地生活著,從未期望從女兒那裡得到什麼,卻一直默默地再為女兒做些什麼,再多給一點、再做點什麼。他為我做的那麼多,在索菲和伯特喚醒我之前,我以為我比他知道得更多,還以為我有可能改變他的人生; 我企圖改變父親老年失智的命運,我想要更多!
而父親只是等。索菲說母親總是在等待,其實父親也是的。父親默默地等著我,等我自己發現,原來他一直都在那裡,從來沒有走開。即使他的人生在我眼中看來如此艱辛,即使我想著他要是不這樣那樣,會活得更長過得更好,即使我多麼想改變什麼...... 不管我怎麼想,只有當我像電影中的凱蒂那樣,皤然醒悟,記起他是爸爸,而且是個偉大又堅強的爸爸,他勇敢地面對了他的命運,也以他的生命給了我所有他能給的,只有這樣,我才能鼓起勇氣,帶著他在我身上的力量,開開心心地面對我的人生。
獻給父親,我帶著深深的敬意,向您和您的命運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