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努力了××年,到头来还不是如此!”
一、
“他这人不错,目标挺清晰的,也很努力去做!”
“努力就会成功吗?你爸我这几十年来哪天不是起早贪黑的,到头来还不是一事无成?”
“只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能够付出行动努力去争取,不就行了吗?谁猜得准以后的事?”
这是两年前我遇到一个有点感觉的男生时父女之间的对话,那时我只懂这样反驳。
“人真的不能安于现状,起码得有个短期的目标,寻找能够达到目标的途径,然后行动起来。”
“规划个啥呢!这世界也不是我想怎样就怎样的。”
“那也总不能一辈子拿个4、5千元吧?不求富贵,总得努力努力奔个小康,别拖全国人民的后腿呀!”
“这世上的事不是努力了就有好结果的。总之,5元有5元的活法,10元有10元的活法,心里满足就行啦!”
好吧,我已经不想再说下去。
这是今年和同村某些同龄人的交流对话。原来,我身边这么多年轻人只要“有口饭吃就行了”。
二、
为什么我要说这两个例子?
一个是我内心深深敬爱着的、为之自豪着的父亲,从小他在我眼里是一个勤勤恳恳、爱家庭爱孩子、责任感十足的父亲。
我以为他会欣赏具有同样品质的男孩子,也会很支持、认可我的选择以及我在工作上的努力。想不到父亲也会有一事无成、蹉跎一生、努力无用的无奈悲叹。
另一方是同一方水土、年纪又相仿的年轻人,在本该努力拼搏的年华里却已有如父辈般沧桑的心境,或许是受家中长辈的影响?
努力真的无用吗?我相信,绝大部分人,在踏入社会时都想过“努力”的,只是很多人不知道,想要做出点成绩,除了努力,还需要一些东西。
一开始,我也不知道还需什么,曾经傻傻地怕自己努力过后“一场空”,为了克服这种愚蠢的恐惧,我读了很多别人的故事,渐渐学会了分析与总结。
我父亲,勤恳了一辈子,战战兢兢、省吃俭用的,仅能在老家建新楼房,仅能让全家过上顿顿有饭有肉吃的日子,仅能供我和弟弟读完大学,却在城市买不起房子,也没有上百万的存款。
其实,我觉得他已经很厉害了,把咱家的经济水平从全村最穷拉倒平均水平之上,还得比别人家多交14年的学费——我和弟弟都读了高中和大学。
他确实很努力了,让咱家还能吃饱穿暖,不至于穷困潦倒,但想要靠这种努力让咱家的生活质量再提高一个层次却是不太可能。因为父亲太过小心谨慎、瞻前顾后,只敢在那一亩三分地里使力。
他一直想买楼,2010年在工作的地方附近新楼盘全款30万就能有一套三房一厅了。他却担心买了后万一失业交不起学费怎么办!
两年后,他告诉我这件事。我捶胸顿足,干啥要全款买房哩!可惜,那时的房价已升到80万一套,拍马也赶不上咯!
他想买地皮,2012年他的房东有一块100多平米的屋地想出手,单价不到两千元,我爸打听到国家规定异地户口不能在当地买地建房,就没有要。
结果,半年后政策就变了,异地户口也可以买买买建建建啦!
不知,这是运气不好,还是眼界见识的问题?答案不言而喻啦。
而那群“有口饭吃就行”的年轻人,也并不都是从一开始就否定“努力”的。
其中有一个读了高中就出来打工的男生,他入了电工这一行,第一年白天上班,晚上去专科学校进修相关知识,拿了中级的电工证,却发现工资也就多几百元,做的工作还是一样,这个证没多大用处。
加上实在不喜欢学习,渐渐的,就失去了努力的动力,觉得得过且过也不错。
“我努力了,不还是这样?这世界不是我想点就点的(粤方言“想怎样就怎样”)。”
如果这位小哥哥能够去了解电工这一行的就业情况、每个工资等级的任职要求,然后多尝试,去挑选一个有更多锻炼机会、能让他有所成长的公司,就不会觉得拿了中高级的电工证书也没多大用处了吧?
三、
再观那些已经成功了的人士,他们有今天的成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任正非、李彦宏、俞敏洪等这些搅动一方风云的大咖站得太高,我等虾米仰望得脖子疼,就不说了。
就看看一些不是那么望尘莫及的牛人:
“职场充电宝”创始人阿何、自媒体大号“颜辞”的号主李颜、知名媒体人杨小米,等等,这些近几年达到年收入至少百万的青年人。
这些媒体大V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做好了长期的规划,制定了短期的目标,努力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并立即付诸行动。
但是“这世上不是我想点就点的”这话还真是特么有道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制定的途径走呀走呀还看不到服务站。咋办?
阿何几次创业均失败差点连饭都吃不起,失败了,那就分析总结原因,再来一次!在一次次的挫败中分析总结最后得到升华。
我们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尝试了十几个不同的方向,非但一分钱没赚到,还几乎花光了打工积蓄的十几二十万。但收获同样是巨大的:我的判断力迅速提升,行动力得到了蜕变。后来终于抓住了一个机会迅速突破,先后注册了三家公司,几年间营业额达到数千万,第三家企业年营收接近一个亿,还得到了徐小平老师(新东方联合创始人、真格基金创始人)的投资。
李颜事业刚起步时也是在逼仄潮湿的出租房中没日没夜地坚持写作,艰难之时,几十元的软文私活也不放过。
整个城市都入睡了,我和老王,还在灯下一人做一份私活,有时只是一篇80元的软文,有时只是一份500元的策划案,都是别人不愿意做的低价活。
每晚我就拿行李箱当凳子,趴在床沿上一边看文案方面的专业书,一边模仿练习,一篇两篇五篇十篇……周而复始,直到我被一家很不错的广告公司录用。
为了写好推广文案,她勇于挑战自我,一个内向胆小的人主动结交业内人士,各种途径收集产品信息,使自己的文案水平得到质的飞跃。
我只记得我负责那个片区的项目,就会把那个片区的所有竞品的情况都摸个底朝天,我曾经是多么内向和胆小啊,可为了能出色的完成任务,我就是豁出去了去结交同行,去打听消息。
杨小米她自认为有今天的成就是运气好赶上了微信红利期的尾班车,所以积极参加活动,向厉害的人学习,一直走在持续高效学习的路上。
我从一开始参加活动的局促不安,听什么都是新鲜的,觉得别人好厉害,到现在听完一场内容,能判断好坏,针对性地参加活动、社交。这样一个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
他们没有含着金钥匙出生,甚至家境贫困,也没有很好的天资,甚至没有一技之长。从起步到今天,从规划到实践,他们中间不知经历多少痛苦煎熬、自我怀疑,还有旁人的打击嘲笑。谁能否认他们流过的汗水、付出的心血?
四、
网上流行一种说法“努力很重要,但比努力更重要的是选择”。而我认为,对于普通人来说,努力与选择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选择,即选择一个在上升期的行业、选择一个有更多锻炼机会的平台。
努力,即执行力。
没有选择的努力,很可能是瞎努力;选择了却不努力,执行力不足,也很难成事。
阿何、李颜、杨小米他们在选择进入移动互联网行业前,都在不断学习、思考,调整目标,坚持不懈地尝试,积累了知识、经验与资源,为后面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们的成功固然有“移动互联网”这股狂风的助力,但更大程度决定于他们希望明天更美好的野心,决定于在艰难面前一往无前的勇气、孜孜不倦的学习、及时有效的总结反思,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
而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就需要眼界与见识,而要做到见多识广,就离不开老生常谈的话题“学习与思考”。
五、
我爸爸这一辈从农村出来打拼养家糊口的,大部分是初中都没毕业的,在工厂里打工,他们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年365天都埋头苦干,只希望挣多一点钱。
他们那时候根本没有行业前景、职业目标这些概念,更不用说去关注国家发展、时代变化了。
而同样出身草根的我们,有幸去读了书,但学校也没怎么教我们规划自己的职业和人生,我们对职业规划只有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毕业后,或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得过且过,或昂扬的斗志在日复一日机械的工作中消磨掉。
渐渐地,或放弃了努力,习惯安逸,或越努力越焦虑迷茫。
如果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结果,不妨向我一样,开始认真地思考一个朴素而古老的问题:
我到底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然后,通过了解行业、岗位的信息,给自己来一个头脑风暴般的分析:
经过这一系列的思考后,就可以做出比较明智的选择,基本可以明确努力的方向。接下来,就看行动喽。
我就是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给自己制定了一个1-3年的职业目标,现在过着上班努力磨炼技能、积累行业知识,下班继续深度学习、拓展多方面能力的美好日子。
我相信,不是在瞎努力的我,明天一定会比今天更优秀。
这正是我努力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