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几何?简友广场想法

立秋

2022-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星雪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这天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

立秋了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立秋后还有一个处暑节气,处暑节气后才出暑。

民谚:“大暑小暑不算暑,立秋处暑正当暑。”所谓“热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处暑往往还处在“三伏”期间,所以初秋天气还很热。热与凉的分水岭并不是在夏秋之交。想要立秋后就马上凉爽还是为时尚早。立秋后,暑气一时难消,秋后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人们真正感觉到秋天的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立秋后,气候慢慢的干燥,早中晚会有差异,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之后,虽然早晚会较凉爽些,但“秋老虎”肆虐,往往使人极易产生倦怠、乏力之感。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可根据需要适当进补。

下面两道立秋养生菜谱,可以做了来养养身体:

1.薏米山药排骨汤

虽然是夏末秋初之际,但也还要注意祛湿,体湿沾惹寒气造成身体伤害。薏米属于祛湿首选。

材料:排骨、山药、薏米、枸杞、姜和调味品。

做法:将提前浸泡好的薏米和排骨一同炖煮,需要炖25-30分钟左右,薏米和排骨才能熟透。薏米和排骨一同煮烂后,加入山药,再煮10分钟加入枸杞,调味即可。

功效: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润肺、润泽皮毛等作用。并且老少皆宜,特别适合湿热痰滞和皮肤粗糙者。

2.山药萝卜排骨汤

萝卜素有“小人参”的美称,在明见更有“萝卜一味,气煞太医”等说法。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萝卜:“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消食和顺气化痰等作用。我们这里选用的萝卜为白萝卜,并且不去皮,因为萝卜几乎所有营养都在萝卜皮中。

材料:排骨、白萝卜、山药、莲藕和生姜等调料。

做法:排骨焯水过后放置锅中,加入清水,添加葱姜等调料炖煮,炖煮15分钟。将山药、白萝卜和藕断加入到排骨中,再进行炖煮15分钟。然后调制小火焖至半小时左右,然后加入食盐和胡椒等调味。

功效:可以滋阴润燥、补脾肾,尤其是其中的莲藕可以缓解秋季的“干燥症”,延缓皮肤的衰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