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通识》15

2023-05-31  本文已影响0人  和弦夜光杯

十行采集:需要协调:

1.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作一个选择所带来的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所有选项中最佳的那个。

2.只要存在选择,就存在成本。我们无法摆脱成本,而只能努力让收益大于成本。

3.“需求第一定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代价越大,需求量越小;或者说,代价越小,需求量越大。

习惯上,用横坐标表示需求量,纵坐标表示价格,那么需求定律就可以描绘成一条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曲线,这条曲线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向右下倾斜”。

4.两种情况:(1)沿着同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滑动,(2)平移整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始终正确区分这两点,是掌握需求曲线应用的核心。

5.在科学哲学的角度看来,一种理论若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伪,就不是优点,而是致命缺陷。

“价值”这个概念的缺陷,就在于它是个空中楼阁,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

6.经济学并不谈“价值”,它倒是强调了“个人估值”的概念。一个人对某件物品的“个人估值”,就是这个人为了换取或保有这件物品所愿意付出的其他物品。

因此,不存在什么内在的、本质的、客观的价值。同时,“个人估值”的大小,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愿望”,而是取决于一个人的“行为”。

7.任何违反市场需求而作出的硬性投资,都不应算作对总“个人估值”的贡献。

所以,靠硬性增加政府投资,是做不到“扩大内需”和“拉动产值”的。

8.同一个数据,既可表明一种情况,也可表明与之相反的情况。如果只知数据,不去了解情况,就会得出荒谬的臆测。

我们只有先了解情况,才能据此理解数据的含义;反过来,我们则没有本事单纯从数据出发,去推知真实世界的情况。

9.科斯理论的三个重要的含义:

一,在解决生产资源分配时,要紧的永远是边际的数值,而不是平均或总计数值;

二,在协调资源的争用时,要紧的是要存在私有产权;

三,不管生产要素由多少人拥有,只要他们能保持充分的理智,他们就会达致相同的生产资源分配方案。

10.任何伤害都是双向的,禁止了甲对乙作出伤害,那么乙对甲就形成了伤害。

11.经济学基本原理:任何最大化的行为,都只能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追求某一个指标的最大化。

12.经济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帮助人们区分动机和结果、揭示事与愿违规律的社会科学。

任何具体的社会现象,都可以通过各种学科和多种角度来解释。它们不应该互相排斥,而应该互相补充。

一行精华:

只要存在选择,就存在成本。

需求曲线永远“向右下倾斜”。

任何伤害都是双向的。

“个人估值”的大小,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愿望”,而是取决于一个人的“行为”。

触动,反思,改变:

牛顿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在经济学中同样适用,或者用博弈论中的“一报还一报”策略来解读,也很合适。

参与经济活动的双方或多方,不管看起来多弱小,其实都具有同等的影响力,只不过有显性和隐性的差别罢了。强势的一方,看似可以轻而易举地作出规定,改变变量,弱势一方只能被动接受。其实不然,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必将遭到反噬。

可惜的是,经济学规律的生效有必定的滞后性,弱者要能活到那一天才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