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起源上部及启示:万物归一 ——脑洞读《自私的基因》
开篇
选择《自私的基因》作为脑洞读书的开篇,一是因为此书在由英国皇家学会发起的史上最具影响力科学书籍投票中位列第一;二是因为此书极大地刷新和重构了脑洞君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自私的基因》涉及了科学、人文、哲学、伦理还有两性知识,尤其在两性方面有深刻独特的见解。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作者本身开了很多脑洞,如果读者打开脑洞去读,会产生更多脑洞,循环不息。
这些脑洞大开的问题包括形而上的哲学问题还有具体的日常现象:
哲学问题:
万物归一?生命的起源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灵魂存在吗?灵魂和肉体什么关系?
为什么Alphago击败人类围棋世界冠军是人工智能一个划时代的伟大时刻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时刻?
外星文明是否存在及我们的态度该如何?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好人会有好报吗?
现象问题: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为什么人会有抑郁症?为什么减肥那么难?
为什么女性要使劲“作”才是合理的,“作”才能创造和谐社会?
为什么“世上只有妈妈好”,爸爸去哪了?
为什么女性会绝经而男性不会绝精?
为什么男性会普遍比女性高大?女性才是社会进步的最基础动力?
为什么说“富不过三代”,同时又说“寒门再难出贵子”?
为什么舍生取义有深刻的生物驱动力而不是单纯的高尚的精神动力?为什么会有老乡情节和爱国主义?
开脑洞读《自私的基因》,再用书来进一步打开自己的脑洞,上面提到的问题都会有自己的解答。
《自私的基因》内容博大精深,所以会分很多篇来讲,第一篇就是,生命的起源上部及启示:万物归一。
一、思考和名词释义
在探讨生命的起源之前,不知各位读者有没有思考过2个问题:
1、生命的定义是什么?
2、为什么无论生命的外在形式如何千变万化,生命的核心都是以基因形式存在的?
“以下是思考的留白”
根据在线新华字典对生命的定义:
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与非生物不同,生物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
定义中最核心的要素有2个:
1、核酸蛋白体。核酸可分为核糖核酸(简称RNA)和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2、繁殖后代。就是可以自我复制。
二、生命的起源上部
《自私的基因》里讲述生命的起源并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观点,在很多科普文中都有类似的描述,让简单变得不一样是脑洞。
在远古时代,地球像现在一样有陆地有海洋。由于电闪雷鸣、火山喷发、潮汐、紫外线等等各种能量的交互作用,逐渐产生了大量的简单有机小分子,就像一锅有机汤。
在某些地方这些有机物特别富集,也许在岸边逐渐干燥的浮垢上,或者在悬浮的微小水珠中。在受到外部能量的进一步影响下,小分子逐渐形成一些大分子。
然后划重点,引用书中三段话:
“自然选择的最初形式不过是选择稳定的模式并抛弃不稳定的模式罢了。”
“到了某一个时刻,一个非凡的分子偶然形成。我们称之为复制基因(replicator)。它并不见得是那些分子当中最大最复杂的,但它具有一种特殊的性质——能够复制自己。”
“事实上,一个能复制自己的分子并不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样难得,这种情况只要发生一次就够了。”
产生这样一个非凡分子(注意是一个)的概率是非常低,但是在地球以亿年计算的漫长岁月里,这个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是一定的,只是恰好以基因的形式而不是以其他的形式出现而已。
三、第一层脑洞:“一”、复制和进化
仅从以上简短的信息,我们就可以开第一层脑洞:
1、原始地球上有物质有能量,物质在能量的作用下不断发生着变化,这个过程从未停息。
2、最初的物质组合是趋向于形成一种稳定的化学结构(不稳定的结构随时解体,没有留存,没有意义)。在漫长的岁月里,肯定产生过无数种结构,有些不稳定,随时会分解,有些稳定但不会自我复制。
3、终于在漫长的岁月里,在某一非凡的时刻,产生了一个(注意是一个)稳定的又可以自我复制的分子:复制基因。
注:复制是对稳定的强化和延续,不能复制的稳定是没有意义的。因为1中提到的物质和能量的交互作用是永不停息的,稳定是相对的,变化才是永恒的。尤其是有机大分子的稳定更是相对和短暂的,能量能促使这样的结构产生,也预示着能进一步影响这种结构。当影响积累到一定程度,结构就必然发生变化,稳定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能在稳定期内快速复制自身的结构,或者说复制速率大于消亡速率的稳定结构才能传播开来。这跟很多动物由于繁殖率太低而濒临灭绝的道理是一样的。
4、这一个分子通过不断的自我复制,在原始地球的“有机汤”环境中迅速蔓延。
5、复制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复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稳定可靠的,复制产生的是跟上一代一模一样的个体;第二层含义是:复制在个别极端情况下是会出错的,比如受外界能量(比如电闪雷鸣、火山喷发、潮汐、紫外线等)的影响,分子在复制的过程中会产生差错。
注:这个分子的本身是受外界能量的影响而形成的,所以它复制的过程中进一步受同样的外界能量影响而发生复制差错这个是很好理解的,在以亿年计算的岁月里是必然发生的。
书中默认说差错误是可以积累的,从而举了一个例子:
在印刷书产生之前,书籍都是通过手抄的方式传播的。如原著通过抄写后形成手抄本1代,而手抄本1代大多数跟原著是一样的,但也可能有部分差错。如果书籍的再传播是以手抄本1代为蓝本,1代的差错就会在2代中积累。而2代的手抄本又可能产生新的差错,越往后的3代、4代及以后,各代中的差错就会越积越多。
关于差错可以复制和积累这个命题,脑洞君觉得还是应该拓展下,才能使得整个过程更加严谨。
1、生命复制过程中的差错本身天然可分成两类:1)不可复制和积累;2)可复制和积累。不复制和积累的差错仅存于一代甚至是一个独立个体,很快就消亡了。而只有可复制和积累的差错才会不断扩散,才有讨论的意义。
2、某些差错使得个体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有些错误会使得个体不能适应环境。由于生存的压力,只有使得个体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差错才能留存并扩展开来。
所以严格来讲,书中说的“差错”指的是:可以复制和积累的有益的差错。
有了以上的两个条件:
“差错最终使进化成为可能。”
在现代,差错也是不少科技进步的原动力。
四、第二层脑洞:万物归一
接着第一层脑洞,我们可以继续开第二层脑洞,继续再推演。
回到开头提到的第2个问题:为什么无论生命的外在形式如何千变万化,生命的核心都是以基因形式存在的?无论天上的地上的水里的,会动的不会动的,大的小的,统统都是以基因的形式存在?
这是一个困扰已久的问题,直到用《自私的基因》开了两层脑洞。
至此,脑洞君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万物归一!
万物归一有两重意思:
1、就是说目前地球上的万物,无论外在怎么千差万别,统统都是由远古时代的那一个非凡的分子——复制基因(注意,是一个)进化而来的。万物都是同源同宗的,只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由于复制的差错导致了进化,进化又进一步造就了这个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
追根溯源,万物都是从同一个分子进化而来的,万物归于这一个非凡的复制基因。
2、万物的生命形式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一种形式,即基因。
稳定又可以自我复制的分子的产生本身是一个极低概率的事件。而当第一个复制基因出现后,它迅速在地球的原始汤里扩散,把原始的有机小分子构件利用殆尽。这就几乎从根本上杜绝了其他生命形式出现的可能。
说几乎,是因为近代的科学研究发现,有极个别的原始生命形态是不含核糖核酸,如脘病毒。这恰好说明了,在漫长的岁月里,基因这种生命方式的出现只是一种偶然,就算没有基因这种生命形式,地球的原始汤里面是很可能产生其他形式的稳定的可以复制的分子的。只是基因这种形式恰好出现的更是时候。
如果诸位读者严抠新华字典对生命的解释,那些极个别不含核糖核酸的生命形态是否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生命”,这本身也是一个问题。
五、第三层脑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如果读书仅仅是知道了一些信息而不能结合之前所学或日常问题得出一些新的启示,书并没有读完,所以脑洞不能停。
说到万物归“一”,脑洞君不禁想起了老子那句经典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这高度简练的世界观,之前是不得其解,后来开到第三层脑洞,开始有了自己的解读,限于篇幅,只能放到下一篇。
总结:
作为开篇,说一个题外话,就是:说这些有什么用?这些虚无缥缈的三观有什么用?
脑洞君的初步解读是,三观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三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如果你接受了万物归一的理念,那么这个世界的万物,跟人类都是同宗同源的,只是由于进化的偶然因素,人类恰好处于更高级的阶段。在生命的本质上,万物都是由远古的同一个分子进化而来的,都是以同一种方式存在。在生命的本质上,万物都是是平等的。
如果接受这一点,环保是不是更好理解,是不是更应该执行?我们是不是应该对世界的所有生命多一点善意?
版权声明:
文章由脑洞读书原创,作者学祝,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