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为什么中国父母都过度焦虑孩子的学习?
昨天,孩子期末考试成绩下来了,虽然我很关心他的成绩,但是我却若无其事地问他:儿子,考得怎么样? 他不紧不慢地说:嗯,还行。语文99,数学97.5,英语98。
我听了连忙说: 嗯,考得不错! 达到了咱们的预期目标,三科都考到95分以上。
可没想到孩子却不太满意地说:我们班有三科都考100的呢,你说人家怎么这么厉害!我得向他学习!
听了孩子的话我不由得挺欣慰的,显然在孩子心目中已经有了一个榜样,而且这激发了他的上进心。 我不禁问道,那得300的这个同学是谁呀?
儿子说:当然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啦!妈妈,你知道吗。我虽然羡慕她考得好,但是我却不想成为她,因为她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班里的活动也不参加,平时也不和同学们玩,她妈妈每天都带她去上各种培训班,逼着她学习。
听到这里,我忽然挺感慨的,有多少父母其实都是这样想并且真的这样做的呢?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到孩子的学习上,每天带孩子上各种课程,让孩子压力很大,这真是为孩子好吗?
在中国,父母比孩子更担心他们的学习,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在《为何家会伤人》中,作者给了我们两条原因。
首先,个人原因。父母们担心自己跟不上社会的步伐,担心被社会淘汰,但自己又缺乏成长空间,于是将成长的压力全放到了孩子身上。
就像那些全职妈妈们,自己完全停止了成长和进步,这使她们非常焦虑。但她们不是努力让自己成长,而是将压力全放在孩子身上,并说这是爱。但实际上她们是在转嫁自己的焦虑。
也有一些家长,虽然自己并没有停止成长,但孩子成了他们证明自己的工具。他们不把孩子看作是独立成长的另外一个人,他们认为只有孩子成功了,自己才有脸面。如果孩子不能出类拔萃,自己会觉得很丢脸。特别是那些家长是老师的人,这种情况就更明显。
其次,社会原因。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这严重加深了父母的焦虑。担心自己的孩子未来不能有好的前途。
但是我们都知道,过度担心孩子的学习,只会让他在学习上产生排斥。孩子终将离开我们而独立,我们现在担心他在学习上竞争不过别人,未来还要担心他在工作上不如别人。但是这些经历都是需要孩子独立去面对的,父母们永远有操不完的心。
但是,这些课题终究是孩子们自己的课题,家长可以引导他们往正确的道路上去走,但是却不能靠过度关注去控制他们的行为。
那么,父母们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不要爱得密不透风,更不要包办孩子的成长,什么都替孩子做决定,那么,孩子就学不会自己做决定,就学不会果断和思考。父母只有给孩子留出充裕的个人空间,孩子才会发展出完整的独立人格。
其次,自己先成长先改变。
其实孩子的很多问题,根源是来自于父母。如果父母自己也在成长,他们就不容易对适应社会产生恐惧和过分的焦虑感。更不会动辄干涉孩子的成长。如果果家长只是一味地寻求怎么解决孩子的问题,而不是在自身寻找原因的话,孩子的问题就无法解决。
第三,应该更多地考虑孩子的人格成长和心理需求。
很多问题其实并不是孩子的心理需求,而是家长自己的需求。所以家长们要常常问自己,“我考虑的到底是谁的心理需求?到底是谁在焦虑?”
教育孩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作,既需要父母不断地学习,关注自己和孩子的心理,又要去体会并理解他们的情感需要,同时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成为一个好父母,真的需要不停地修炼,以上与父母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