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子雯|学院持钻福利社点赞专用专题陪伴营·中国文学史

唐代文学

2023-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负债的宝贝

本文从《中国文学史》中总结而来。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1.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中外文化交融带来了开放的风气,对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3.唐代士人功名心特重,普遍持有积极进取的入世态度,在文学(特别是诗)中反映出昂扬的情调。

4.唐人恢宏的胸怀气度与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态,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都有很大的发展。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贬谪与唐文学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与贬谪生活,从不同层面丰富了唐文学的内涵,构成了唐文学多彩的情思格调。

1.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

a.漫游名山大川,提高了山水审美的能力,促进了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带来了一种清水芙蓉的美。

b.边塞漫游为唐诗带来了慷慨壮大的气势情调和壮美的境界。

c.漫游通都大邑,极大地拓展了文学题材,丰富了唐文学的表现领域。

2.幕府生活与文学。不少士人有过幕府生活的经历,幕府宴饮,乐伎唱诗,唱和送别,戎幕闲谈,对于诗的创作和词的产生,对于小说的发展,都有影响。

3.唐人读书山林的风气。山林的清幽环境,对于士人情趣的陶冶,审美趣味的走向,都会有影响。

4.贬谪生活对于文学的影响。贬谪的悲愤不平,孤独寂寞,凄楚忧伤,和对于生命的执著,对于理想的追求,构成了贬谪文学丰富多样的内涵。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儒、释、道思想的交融,可以说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1.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a.通过影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反映到作品中,唐诗中空寂的境界,明净和平的趣味,淡泊而又深厚的含蕴,由此而来。

b.出现了大量的诗僧;士人与佛教的广泛联系,与僧人的广泛交往,也大量地反映在诗中。

c.直接拓广了文学体裁,出现了俗讲与变文。

2.道家、道教对文学的影响:a.道家思想使诗人们返归自然,多一点对于自然的亲和力。b.道教神仙思想极大地丰富了唐传奇的想象力,使其情节更富于浪漫色彩。

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唐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诗的发展最早,在唐文学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当诗发展到高峰时,散文开始了规模和影响空前的文体文风改革。小说也开始走向繁荣。当散文、小说、诗相继进入低潮时,词登上文坛,焕发光彩。终有唐一代,几乎找不到一个文学沉寂的时期。

唐诗的发展轨迹:

1.唐初90年左右,是唐诗繁荣的准备阶段。诗人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塞漠,走向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唐人把四声二元化,并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创造了律诗。

2.开元、天宝盛世,唐诗全面繁荣。伟大诗人李白;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边塞诗人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等一大批名家。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

3.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诗圣杜甫;大历诗人;韩愈、孟郊、李贺等人形成韩、孟诗派;白居易、元稹,还有张籍、王建,形成元、白诗派。他们以革新精神和创新勇气,开拓出一片诗歌的新天地。

4.长庆以后,诗歌题材多狭窄,写法多苦吟。杜牧、李商隐突起,聚显光芒。

唐代散文的文体文风革新:韩愈、柳宗元提出文以明道,改革文体文风,形成巨大的声势,散体取代骈体,占据文坛。其成就在于:1.文以致用,参预政治与现实生活,为散文的表现领域开出一片广阔天地2虽言复古而实为创新,广泛吸收秦汉各家散体文之所长与六朝骈文的成就。

新文体的出现与繁荣:

1.唐代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和杂史杂传的基础上,诞生了传奇小说。

唐传奇题材多样化,富于人生情趣,以史传笔法叙述虚构故事,散体文言,时插入诗赋。异于六朝小说:

1.“始有意为小说”;

2.有较为完整的情节结构;

3.有较为完整的人物塑造。

2.佛教在民间广泛传播,布道化俗,出现了俗讲和变文。

3.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体式──词。

唐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从总的风貌看,唐代文学更富于理想色彩,更抒情,更外向。从文学自身的发展说,它是艺术经验充分积累之后的一次大繁荣,又为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开拓出新的领域,为下一次的繁荣作了准备。  


盛唐之中,璀璨的诗人如明珠数不胜数,初唐四杰,我们曾在课本中学到的唐宋八大家,都是历史上让人钦佩的诗人,甚至其中还有杰出的政治家。

但最为出名的,应当为李白。余光中《寻李白》言: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而杜甫承接唐的乱世,补全了另半个唐朝。

在此筛选唐朝诗人,摘取讲解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及其影响。


李白

李白的思想与人格

1.神仙道教的信仰,给了他极强的自我解脱能力,渴望任随自然、融入自然,向往人生自由。

2.纵横家的某些思想印记与侠士风概的影响。“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3.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面貌。

4.人格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性情率真狂诞,感情强烈奔放。

李白的乐府与歌行的艺术成就

1.大量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另出新意,曲尽拟古之妙。

a.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b.借用古题、旧题引发感触和联想,抒写己怀。

2.以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运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文笔纵横恣肆,气势磅礴壮大。

3.将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中,形成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具有奔腾回旋的动感。

4.想象飞腾,意象壮美,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或顺流直下,或大跨度跳跃。

5.打破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6.句式参差错落,韵律跌宕舒展,节奏回旋震荡,呈现出豪迈飘逸的风貌。

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比乐府高,一般将李白古诗中以歌、行、吟、谣等为题的纵情长歌,作为其歌行的代表作。李白独特的艺术个性,及其非凡的气魄和生命激情,在他的歌行中全都展露出来,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1.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表现出真实简练、自然含蓄、蕴含丰富的无尽情思。

2.境界清新,意象优美,想象丰富天真,内蕴飘逸潇洒,形成了清新俊逸的爽朗风神。

3.文字平易真切,朴实真率,别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

4.七绝多以古入律、自由发挥,融入了乐府歌行开合随意而以气贯穿的表现手法,具有清新纯朴的民间气息和活泼生动的民歌情调。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1.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2.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爆发强烈的情感,形成独特的喷发式抒情方式。

3.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具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4.意象丰富,且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a.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作者将之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雄奇壮伟。

b.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5.语言风格清新明快,词语色调明丽爽朗,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

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1.李白在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那“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与自然合为冥一的潇洒风神,吸引了无数士人。

2.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使后世诗人望尘莫及。

杜甫

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

《箧中集》 唐天宝年间,元结编《箧中集》,收沈千运、赵微明、孟云卿、张彪、元季川、于逖、王季友诗24首,加上其他文集所收,这七人共存诗46首,在诗中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人生的悲惨艰辛,已没有盛唐诗中那种慷慨豪雄的情调,而以悲愤写人生疾苦。他们是最先感受到衰败景象到来的一群诗人,冷眼旁观,走向写实。

杜甫的人格特点:

崇高的人格:心怀天下;博大的胸怀:情系苍生。

1.浓浓亲情:“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月夜》)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

2.诚挚友情:“江南瘴疠地,逐容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梦李白》)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送郑十八虔》)

3.情系苍生:“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又呈吴郎》)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4.情怀天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5.情洒万物:“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二首》)

诗史

杜甫用他的诗,写了安史之乱的许多重要事件和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苦难,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他的诗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

杜诗“诗史”的含义:

1.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

2.杜诗“善陈实事”,提供了比史载事件更为广阔、具体、生动的生活画面。

3.他的诗歌中有许多正史所没有记载的史实,可补史之失载。

4.即使其抒情诗,其心之所向,情之所系,亦未离时局,具有诗史的意义。

“诗史”的叙事艺术:

1.从自身经历的情境出发,在客观的真实叙述中融入强烈的抒情。

2.既叙述事件经过,亦力于细部描写,或人或物,或心理活动,或平常细事,精心刻画,从细微处见真实,展开了广阔的历史画面,把人引入某种氛围、境界。

3.在诗中表达自己对时事的感想和看法。

4.诗中运用赋的铺排、散文句法和抒情诗的意境创造。

三吏三别

是指杜甫在乾元二年春写成的一组“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分别为《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这些诗篇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对国家和百姓造成的大破坏、大灾难。在艺术上,继承了古乐府的传统,运用白描手法,将内在感情寄托在情节和人物言行的客观叙述中,沉哀入骨。

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风格

1.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

a.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较少叙述而较多抒情与议论。

b.以组诗的形式,表现一些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

2.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看不出对仗的痕迹。

混融的境界、磅礴飞动的气势与精严的格律、出神入化的技巧融为一体。

3.“晚节渐于诗律细”,写七律拗体,从严谨中求变化,变化多端而不离规矩。

4.在炼字炼句上,精于用字,刻画细微。

a.善于用动词使诗句活起来,用副词使诗疏畅而富于转折。

b.用颜色字强化感情色彩,用叠字创造氛围,用双声叠韵使声调和谐悦耳,用俗字使诗读来更加亲切。

《秋兴八首》 是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这组诗写于滞留夔州时期。挚友已先后离开人世,诗人仍旧飘泊沧江,疾病缠身。山城秋色,引发他的故园之思和对于京华岁月的怀念,回顾一生,感悟哲理。八首诗就是在这一思想脉络上展开,一层深入一层,表现出了深沉复杂的感情,交错着感慨、回忆、思念与对于时局的看法。

杜诗的艺术风格:

1.其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与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2.在杜诗多样的风格中,闲适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

3.杜诗不同风格的形成,与其不同时期的不同境遇,或者同一时期的不同心境似有关系。

杜诗的地位与影响

一、 集大成

1.就诗歌传统而言,叙事与议论,受《诗经·小雅》的影响;悲歌慷慨的格调,与《离骚》相近;缘事而发,来自乐府传统;浓烈的抒怀与细腻的感情,与建安诗歌有关。

2.在诗的表现方法、表现形式上,叙述夹议论,有“小雅”的因素、赋的铺排技巧、乐府的影响和史笔的痕迹。五言古诗,集汉魏之浑朴古雅,六朝之藻丽秾纤,韶秀淡远。五七言律吸收了这两种体式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经验;五律主要学杜审言。

3.充分吸收盛唐诗人创造兴象、意境的经验,将之融入叙事的技巧里,具有意境之美。

二、开后世

1.白居易、元稹继承了杜诗缘事而发、写民疾苦的一面,且受杜律夹叙夹议的影响。

2.韩愈、孟郊李贺受到杜诗的奇崛、散文化和炼字的影响。

3.李商隐的七律得益于杜诗七律的组织严密而跳跃性极大的激发。

4.变唐调。“呜呼浣花翁,在唐本别调。”

三、思想情操方面

1.他身上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即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

2.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对士人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重学这些文学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就像很多诗人会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但是并不代表他真的在政治上有才能。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白了,李白可以说是天才诗人,但他绝不是一个优秀杰出的政治家。可是他至死都在追求施展抱负。自信自己一定是非常优秀的人才,他的这种自信已经到了无人能匹的地步。

他是浪漫主义诗人,活在天真浪漫的时刻,永远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也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或许是因为他的这种精神,也激励着许许多多的人喜欢着他,所以也会在他死后,总会有许多地方说诗仙李白复活了。

因为他永远在人们的心中活着。仗剑天涯,快意人生,在四方吟诗游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