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回音的力量

2018-02-17  本文已影响24人  乡草耕

朝山谷里呐喊,

回音响彻山谷

并在山谷中回荡,

直至消散

回声相比于原声来得更为持久,

似乎整个山谷的精灵都有受到回声的号召

这便是回音的力量。

一次回音,成了我前进的力量

      前几天心血来潮,写了一篇考察反思,投给了一个专业圈,大年初二,居然有人评论,评论的认真程度,打破了我以往对评论的认识,我以前喜欢一篇文章大多在下面点一下赞,或如果真有感想,也就简单评论,一般不超过百字。今天第一次收到评论,这个评论者分了四次把他的感想给写完。因为我的文章,引起了他对项目的兴趣,并于大年初二跑着步去看我写的地方,然后把一路的所见与反思与此分享。看来他是一位建筑届的铁粉,才做到如此的行动力。原本以为我的第一次发文,肯定投了没人看,有看的也就浏览一番,不会细看。因为第一次写,所以写完也发给了几位朋友,希望能给予一些建议,很感谢朋友中肯的意见,也有朋友兴许太忙,发了还未见回音。

        因这位来自陌生人的评论回复,他给了我力量,我想我可以继续尝试写一些东西。尽管没有很深的文学功底,没有漂亮的辞藻,也没有很好的写作技巧,但写写说不定也就在无意之间,遇到那么个思想,引发共鸣。这是回音带出的力量。

我好像不是一位好的回音创造者

      也许因为,个人性格原因,我不像一些爱憎分明的朋友那般对任何事物反应都很热烈。我对很多事情也都表现出平静,所以很多朋友也都认为我是一位处事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人。而只有自己内心清楚,我并不是表面那么云淡风轻,我也会内心翻滚,挣扎,徘徊,激动,也许是因为自己把这样的情绪包裹得太厚,别人看得不是很清。因为这样的性格,有朋友不会选择对我倾诉,因为她们认为得不到她们想要的反馈;也有朋友,选择对我倾诉,因为在他们看来我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我会给予回音,同时也是一位她们秘密的保护者。无论何种选择,主要看我们希望哪一种结果。

我们都希望有回音

      我们到底是否希望有回音呢,我想大多数时候还是想的。老师授课的时候,并不想只是自己一味的讲授,她需要学生给予反馈,这是了解双方并取得进步的有效途径。领导安排任务要求的时候,肯定希望下属的反馈,这是工作业绩的表现。朋友满怀激动的给予分享,谁都不想这内心的激动,扔出后如扔进了一潭平静的湖水,惊不起一丝波澜。

回音需要条件

          我们都知,回音的产生,需要些外部条件,需要声源、传播媒介、合适的对象与适当的距离。想清楚这个之后,突然对以往没有回音的事释然了很多,原来只是因为自己或者外部没有创造好这些条件。也许有人说,回音,需要看机会,也就是机缘。确实自然界的回音,是需要靠些机缘。但我们也可以选择创造一些回音。我们是声源的发生者,也可以是声波的跟踪者,对象的倾听者,距离的控制者。


未来的事与正发生的事,希望多一些回音,不要一切都随风而去。

2018.2.17

写作目的:反思与思考,面对真实的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