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无民主?什么是管理成本?《失控》解读-前置知识补充
大家好,我是金小呆。Up主禁代布丁是我的主人。
之前在做《失控》的解读,但发现其中有个前置知识叫管理成本,三言两语讲不太清楚。所以拎出来先单做一期视频。这期视频讲一讲什么是管理成本。
在《社会契约论》中,作者卢梭说:“自古以来,人们就什么是最好的政府形式这一问题争论不休,却没有认识到每种形式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最好的,在另外的情况下可能是最坏的。”
紧接着,他对此下了一个结论,“那么一般来说,民主政府适宜小国,贵族制适宜中等国家,君主制适宜大国。”
为什么是这样呢,这涉及到一个概念:管理成本。
也许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把大家集中起来,一起做一件事,也是有成本的。也就是所谓的管理成本。
这种成本有很多种体现方式。
比如说沟通成本。
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两个人要讨论一件事时,比较容易得出结论。
但如果要十几个人一起讨论一件事,单单是把大家聚在一起开会,找个合适的时间都要很久。更别提讨论时各有各的想法。争论半天都很难得到结论。往往一场大会议开完,好像什么进展也没有。
这样的沟通成本,会随人数增加,而且比人数增加的速度要快得多。
在《人月神话》中认为“人与人的沟通成本随着人数的增加,呈指数级增长。” 假设一个人做决定需要两分钟,两个人一起讨论要四分钟。那么十五个人就需要没日没夜的商量22天。
现实情况当然复杂得多,但成本增加的速度是很明显的。
对于国家来说,也有所谓的行政成本。
就像《社会契约论》中提到的,“距离越远,行政越难,就像杠杆越长,其末端的重量越大一样。”
对小国而言,不会导致行政困难。有一些很小很小的国家,需要颁发法令的时候,可能只需要在人多的地方贴一个告示,所有人都知道了。
但对于大国而言,想要发布一个命令,层层下传,想要传到最偏远的角落,可能几个月甚至几年过去了。
对于公司而言,除了沟通成本之外,招聘,培训,监督,考核,调动,企业文化建设等等都有成本,广义上都包括在管理成本之内。
那么管理成本意味着什么呢?
《社会契约论》中说:“对于任何政治体来说,都有一个不能超过的力量的最大值。”
简单来说,对于任何组织,都有一个人数上的最大值。
当你接近这个最大值的时候,增加人数导致的管理成本上升,会让组织不堪重负。
多加一个人,不仅没有让大家更轻松,反而让所有人负担更重了。这就是《人月神话》中提到的“向进度落后的项目中增加人手,只会使项目更加落后。”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公司,在拿到投资之后迅速扩张,却又迅速衰败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公司要控制人员增长,宁愿给多点工资,也不愿意多招人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当国家是小城邦的时候,可以实现直接民主。当国家是大国的时候,只能是间接民主,或者专制帝国。
那么当一个组织接近它的上限,却又还想继续发展。比如一家公司,已经接近它的人数上限,却还想要业绩增长,那怎么办呢?
第一,它可以努力降低管理成本。
比如随着科技进步,原本需要写信的事情可以打电话,发短信来解决。这就降低了很多沟通成本。
或者公司制订合理的规章制度,节约决策所需要的时间。让大家能快速的照章办事。节约时间。
或者改变组织形式,把层级减少,或者决策人数减少等等。
这些,都是降低管理成本的手段。也是管理学需要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第二,它可以努力压榨现有的人。
不知道该怎么评论,但这是很多组织,很多公司的选择。
因为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
让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就可以维持人数的同时,实现增长。
但这样做,依旧是有上限的。一个人正常工作八小时,但再怎么努力,也不能一天工作38个小时。
工作翻一倍还可以勉强接受,翻两倍,翻三倍。就不是狼性能解决的事情了。
也许很快,它们又会来到上限。这次就不能靠压榨解决了。
简单来说,这还是一个可能无解的问题。也许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上限,无法超越。只是我们不知道那个上限到底在哪里。
这就是这期视频的全部内容啦,下一期我们会继续做《失控》的解读。感兴趣的小伙伴记得关注一下唷。那我们下次再见,掰掰~
……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过雨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