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读书青春

你努力合群的样子,真的很丑

2017-04-19  本文已影响642人  花田大叔说

01

昨天晚上陪朋友去看《大话西游》,旁边坐了一对儿小情侣,十六七岁左右,高中生。

他们很显然是没有看过《大话西游》那两部片子的。男生边看边对女生小声说,这拍的啥啊,我咋看不懂啊。女生则有点不耐烦,说,好好看,听说可经典了。

电影散场了,两人边走便讨论观感。

男生说:我感觉没有速度与激情好看。

女生一脸鄙视:你就不觉得很感动吗?

男生继续懵比:可我真没看出哪儿好看啊,就觉得挺好玩的一片子。

我想,如果问那个女孩,你觉得这部影片好在哪里?她也未必能说出个所以然,毕竟,这部片子的确需要观众积累了人生阅历后才能渐渐品出味道。回家后,我又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几个朋友,得到的答案却令我有些失望。

他们的答案是:青春时代的回忆,欠星爷一张电影票,还有,大家都说好看。

换言之,他们将这部片评价为好片,并不是他们观影后经过思考思考得出的客观公正结果,而是受到太多舆论和主观体验的影响后做出的判断。他们都被从众心理支配却不自知。

我突然很想给电影院里的少年点个大大的赞,且不说大话西游这部片子是否过誉,也不说少年的审美水平高低,只是,在一个所有人都齐声称赞某件事物的环境中,敢于大声表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这种行为实在令我感到敬佩。

02

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人们会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这就是从众心理。心理学家阿希曾进行过从众心理实验,结果在测试人群中仅有1/4~1/3的被试者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保持了独立性。

关于这种心理现象,乔治奥威尔在他的反乌托邦小说《动物庄园》里描写过这样一段情节:

动物庄园的动物们常年受到农场主的压迫,终于忍无可忍,揭竿而起。起义成功后,最聪明的两只猪斯诺鲍和拿破仑成为了领袖。但由于权力斗争的原因,他们两个总是发生分歧,争论不休。

对此,其他动物的反应是:

“动物们先听了拿破仑的,又听了斯诺鲍的,竟不能确定谁是谁非。实际上,他们总是发现,讲话的是谁,他们就会同意谁的。”

为什么会这样?这些动物都早已成年,在庄园里摸爬滚打了许多年,难道它们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吗?

您别说,它们还真不知道。

这些动物不具备分辨是非的智力和知识,所以不管听谁说的话都觉得有点道理;他们没有主见,所以领袖一发言,就赶紧站队,生怕被别人发现自己的愚蠢。

虽是写的是动物,我们人类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03

从众心理的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它会让人不经思考而妄下结论。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网络上跟风的谩骂抨击,一个人骂白百合出轨不要脸,万人便都跟着唾弃,第二天陈羽凡出来澄清,帮忙洗白的还是同样一批人。

还有过去各地频繁出现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一军”、“苹什么”、“糖高宗”“盐王爷”,稍稍思考下就会明白,这是不良商家在借公共事件刻意哄抬物价,来收割从众者们的智商税,可有些人宁肯上当,也不愿多动一点脑筋。

往大了说,二战时的纳粹德国,如果没有一群乌合之众盲目追随在“头羊”希特勒后面,靠他单打独斗,又如何能犯下如此滔滔恶行?

让我们继续看看《动物庄园》吧。小说里有一匹老马,名叫鲍克瑟。鲍克瑟从一开始就参加了起义,它虽然不聪明,只能记住4个字母,但它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如果这是拿破仑同志说,那就一定没错”。凭着强健的体格,它兢兢业业地为了动物庄园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奋力击退来犯的人类,起早贪黑地拉石料修建风车,最后累到病倒死去。

而鲍克瑟最后的下场是,被卖给了动物屠宰场。直到死他都不知道它只是拿破仑他们牟利的工具罢了。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在过着鲍克瑟的人生而不自知,我只希望这其中,不会有你我。

04

其实想要避免从众心理并非难事。只要记住六个字:多读书,勤思考。

想要抗住压力,做出自己的判断,最根本的办法是要提升阅历和增强实力。就如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里所说的: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发展智力,增广见识。而丰富自我的最有效率的捷径就是读书。

上个世纪50年代,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提出要节制生育理论。当时全国都在鼓吹“人多力量大”,马寅初这种公然与毛主席唱反调的行为,受到了很多人的批判。面对围攻者,马寅初依然挺直了知识分子的脊梁:

“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不过我有一个要求,过去的批判文章都是“破”的性质,没有一篇是“立”的性质;徒破而不立,不能成大事。……据《光明日报》的意见,我的学术思想是资产阶级的,那么应该写几篇富有无产阶级学术思想的文章来示一个范,使我们也可经常学习。”

虽然现在看来,马老的观点也有一些缺点,但在那样的环境中,他面对各方质疑,仍能铁骨铮铮,是因为《新人口论》是他多年潜心学术后独立思考得出的观点。他相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但也并非将自己妄自尊为权威,而是希望与批判者进行平等的学术探讨。

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的成果,不管正确不正确,都比道听途说来的更有价值。

如果你学过生物,就知道有种天然色素叫花青素,下次再吃红心火龙果的时候,就不会担心自己是不是尿血了。如果你学过化学,就知道水果在自然状态下也会产生乙烯,即为催熟剂,就不必再担心孩子会不会因为吃了催熟的香蕉而性早熟了。不管朋友圈里转发得在猛烈,七大姑八大姨渲染得再夸张,你都会明白那些只是谣言,这,便是知识的力量。

当然这里所说读书,是指有“有选择的读书”,成功学和心灵鸡汤等垃圾文学不在此列。请记住,所有只灌输概念,不进行论述;只强调结果,不提供路径的文章,都是耍流氓。

05

有句话说的好:任何人都有可能是错的,任何真理都有可能被推翻,任何信息都有可能被故意扭曲,任何信息都有可能被误传。

这并不是说你什么都不要信。而是说:你要谨慎。

而识别有效信息,过滤垃圾信息,笔者可以教你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叫做“论从史出,孤证不立”。

这本是史学上的一种研究方法,意思是,所有得出的结论都必须要能够从史料中找出证据,假如某个结论只有一条证据支持,那么这个结论就是不可接受的。

“我终于来到了非洲,这里的人民很富裕,大街上所有人都是烫头。”

“日本人为了残害我们的后代,故意把核污染的商品买给中国。”

试试用刚说的方法看待这两个问题,现在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对某条新闻产生怀疑,就去查资料,小心求证。对自己的观点没有信心,就去多思考,增长阅历。而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或者不想去深入了解的事物,请学会闭紧你的嘴巴。没有知识打底的”不从众“,往往是哗众取宠。

学会用头脑去面对世界,而不是五官。

学会用常识去看待问题,而不是偏见。

脑子是个好东西,请珍惜它,善待它,不要让它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