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有自知和修正自我的能力
我换过3个工作,每一个工作都曾让我感到力不从心,在这三个工作过程中想改变的念头不断的爬上我的脑海,一次又一次我想离开,因为觉得自己的能耐无处施展,觉得自己没有像那些升职的人一样得到提升。作为人力资源工作者,我每天都会接触到人事变动、人员工资调整等一系列关于人和钱的问题,看到这些让我内心起起伏伏,涌起了不平的波浪。
上一份工作我干了3年6个月,是一家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在三线城市的制造厂,算是一家中型的企业,在那里我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想法,比如:总经理会不会因为我高于现任经理的英语技能,且我和国外同事能流畅的沟通而提升我?现在分析看看,太多不现实:首先经理在公司工作了15年,有深厚的人际网络根基,连总经理都会请教他很多关于公司历史的问题;其次,我升职如果经理被调离,那他该到什么职位上去,我从未想过;再者,作为经理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和心态,我又是否具备呢?在那时我的眼里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看到的只是事情的目前状态,而忽略掉它们那些不为人知的过程经历。
我想我那时不是一个有心人,不善于去观察和发现,导致了盲目和自大,没能认清自己的位置,人贵有自知之明。《大话西游》导演刘镇伟对朱茵的评价是:“拍戏时大家其实都知道朱茵是周星驰的女朋友了,周星驰推荐她参演这个角色,但她很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是来演戏的,她努力去诠释这个角色,后来我的担心消失了,她就是紫霞仙子。”其实我那时也就是补缺公司英语技能的一个职位,我放大了自己的能耐,假想的期许着未来。
当时社会媒体充斥着类似我幻想的狗血剧情,让我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有了温床,比如《杜拉拉升职记》这样没有表现深度,充斥着美女、帅哥、激情、越权的电影电视剧,灌输给我这样涉世未深的小女生简单肤浅的逻辑,这些电影对过程的叙述太少,影片的名称和内容其实是两码事,职场的事情讲的特别少,谈情说爱的情节反而是铺天盖地的弥散。
后来我锋芒毕露的个性让我尝到了苦头,我为了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不得不换一份工作。我到了一家国有企业,水很深的地方,由于这家公司和一家国际企业合作需要一些有外企工作经验的人,所以我成功入选了。
公司HR部门人数和工作量相比是富余的,从这些可以窥见国有企业被外界作为谈资的特征还一直健在。我的英语和电脑技能让我在这群人中很突出,HRD是外企出身,我和他有相同的经历,所以能有相同的自豪感,能有一些共同的谈资。一些工作几十年的老员工不能接受这些外来的薪水高于他们的“市场化人员”,他们觉得这些人只是英语和电脑技能好一些罢了。我开始觉得自己很委屈,很压抑,为什么大家不能接受我,市场规律就是这样你们怎么还这么固步自封,我开始嘲笑他们和市场思维的脱节,我觉得他们多么的狭隘呀,自身的价值已经下降了,不是找自己的原因迎头赶上反而是将情绪发泄到他人身上,我甚至一度看不到他们的优点。
直到我看到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我发现自己有人格神经官能症(兼有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在一些问题上我会无理由的承担责任,但是另一些却无理由的推卸责任。在处理同事对我意见的问题上,我偏向人格失调,我缺少自主判断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坚持问题与自己无关,我的同事和外界才是问题的罪魁祸首。我开始重审自己的行为和观念,发现了他们身上有而我没有的优点,发现了他们的想法就是普遍人的想法。我想到了孙杨和宁泽涛,孙杨夺得2枚奥运会金牌+7枚世锦赛金牌,宁泽涛1枚世锦赛金牌,显而易见孙杨是国家游泳队的中坚力量,但自从宁泽涛横空出世后,媒体和大众似乎对于长相和身材更符合大众审美口味的宁泽涛更偏爱,大幅的关于宁泽涛的媒体报道出现在体育版、时尚版、娱乐版,一些有影响力的明星也频频通过媒体大胆示爱,包括韩国艺体萝莉孙妍在与“华妃娘娘”蒋欣在内,宁泽涛被看好成为中国体坛第一偶像,甚至被专家预言5年内将吸金超过10亿。作为中国游泳队赫赫战功的孙杨内心能不泛起波澜!再看看我和同事的关系,我豁然理解了老同事对我的排斥是人之常情,我能做的不是耿耿与怀,藐视他物,而是互相欣赏、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让我走的更远。
到现在我已毕业6年,经历了3家公司。感谢这些经历,给我提供了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机会,我对曾经的选择感到欢欣,也对我能不断认识并修正自己的行为和心态感到欣慰,只有不断修订自己的人生地图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才能不断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