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纔是關鍵
之前,看過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先生表示過想成為中國的一個省。我權當一種玩笑,並不覺得應該寫點什麽,直至今天看到了《包淳亮:谁想成为大国的一个省》(來源《聯合早報》)。其文章大意是就算菲律賓想成為中國的一個省,中國也不一定接受,並以波多黎各想加入糜國為例子進行比較。這是我覺得有些話要說了。
菲律賓與波多黎各存在明顯的差別。地位上,菲律賓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特別是將糜國駐軍完全趕出菲律賓之後;波多黎各現今還存活於糜國陰影之下的“自治邦”。而且菲律賓是東盟重要的成員國;波多黎各這方面完全無法比擬。地理位置上,菲律賓處於南海,西比鄰馬六甲海峽,東則可出西太平洋 ;波多黎各地理位置無法與菲律賓比擬。戰略位置上,菲律賓是糜國一直締造的封鎖中國第一島鏈的重要一環;波多黎各完全沒有可比性。
如果菲律賓果真願意加入中國,中國起碼有三大理由接受這份厚禮。第一,地理位置上,在南海與西太平洋建立一個穩固的中轉港口;第二,戰略上,衝破糜國的第一島鏈,且由菲律賓輻射出去,可以更好地保護我南海利益;第三,經濟上,菲律賓作為東盟重要“原”成員國,加入中國之後,中國或可利用此身份直接獲得東盟內部的優惠政策,取得更大經濟利益。
當然,這並不是說菲律賓加入就百利無一害。包文所講的種族文化因素是其一。不過,這種因素亦並不是一定出問題的。因為,中國本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國,各民族間文化自然有差異。若菲律賓加入,不過是在原來的56個民族增加幾個而已。菲律賓的經濟現在還不是很好。這或許就是杜特爾特感嘆想成為經濟大國——中國一個省的真正原因。這會成為中國的一個經濟包袱。這個經濟包袱,是否能通過東盟內部政策獲得的利益中解除,又或者從戰略利益中獲得補償,需要精确的計算。這方面不是一個平民的我可以作的。我祇提供思路。抱歉!另外,最大的隱憂則是,因為菲律賓本來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若加入中國,是不是願意丟棄原來作為完全國家的國家權利是一個問題,雖然他用“省”稱呼自己。如果是保留國家權利加入,則會開“自治邦”先河,會否引起連鎖反應,使國家陷於貌似強大,實則分離的險境,是個不得不忽視的問題。
包先生作為台灣中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與其將菲律賓與波多黎各比較,還不如將菲律賓與台灣比較。一個完全的國家都願意加入中國稱為其中一個省,而作為本身就是中國的一個省的台灣,則更願意分出去?是集體失明。這纔是關鍵。
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