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仍没做出成绩,是因为你还不会逼自己
1.
在乔老帮主刚刚过世后的某段时间,《乔布斯传》火遍全球。说他是21世纪里改变世界的为数不多的几个男人之一,我笃定应该不会有太多人反对。
于是便随了大流,买来《乔布斯传》佐配以电影,花了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不舍昼夜地透彻地研习了乔布斯先生。可读完之后才发现除了慨叹、唏嘘和感性层面的意义,我并没有汲取到任何可以让我更明晰的东西。
是乔布斯错了还是我学习和膜拜的打开方式不对?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又想起来身边一个朋友的故事,与网络上某个段子遥相呼应:
我的一个朋友刚刚工作了两年,终于用他五千的月薪攒钱在上海买下一套500万的房子。
他以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了我什么叫做励志和靠自己的双手不怨天尤人。
在这两年里,他昼夜不休勤奋工作,还报了很多业余课程充实自己扩展人脉,终于在两年内攒下了两万块钱。
并最终终于凭着父母赞助他的498万买到了房子。
我身边那个朋友的经历则更加“励志”!
他是我一个之前一家公司里一起做销售的上海土著朋友,父母年迈,独生子女。上班为了省点地铁费,都是一大早骑电动车去上班。这哥们家里位于浦西的老宅全都被规划到拆迁区,他拿着600万的拆迁费首付了一套三室一厅。我问他这样会不会等于是花干了爸妈的棺材本?他连说不会不会,我家第二套和第三套老宅也都已经被划入了动迁区,来年赔偿款就能到位。
他现在确实仍旧不会乘坐地铁去上班,只不过是电动车换成了“玛莎拉蒂”。
无论是乔布斯、马云、还是任正非,关于成功者的成功学或者发家传记市场上广为流传,甚至还有些本人都不承认的版本;陈安之老师只要喊出个铿锵有力的标题,一呼百应的人群就能如潮海涌;知乎方法论大神“采铜”曾经给自己的第一本书取名叫《精进》,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居然被出版商给加了个“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的副标题,居然大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想变好想成功的人太多,拥趸者众,于是这种方法论便大行其道。这也是一场渴望与告解相互匹配的市场效应而已。
所以,看明白没?
他们走过的路,他们面对的风险和机会也都独属于他们那个时代和那个时候的自己,却唯独不一定适合你。影响这种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有政治环境的影响,有市场经济的作用,甚至有的时候只是别人有几套待拆迁的房子和一个有钱的爹而已。
我们要做的不是用正确的打开方式去打开别人的模式然后把自己装进去,恰恰应该去做的是怎么样用有效的时间去找到属于自己的打开方式而已。
就好比你虔诚求教,终于见到建林大大,想咨询些实现财富积累的圭臬,他十分认真地告诉你,不要着急,一步步来,先定个小目标嘛,比如先挣一个亿。
2.
小学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这样的两篇课文,一篇叫《父子和驴》,一篇叫《小马过河》。
骑驴的那对父子,可谓真的是“骑驴技穷”,爷俩骑着驴会被路人骂他们欺负了驴;父亲骑着儿子不骑,父亲会被骂不像个爹;儿子骑着爹不骑,儿子会被骂不孝顺;爷俩都不骑会被骂傻逼;最后俩人抬着驴,活活把驴折腾死。
过河的那匹小马,过河之前小松鼠说,哎呀!太深太深,淹死个人咯!河马大哥却拍着胸脯说,没事没事儿,水深刚到我肚脐,别听小松鼠瞎比比。最后小马小心翼翼趟过去的时候才发现,哦,其实既没有马哥说的那么浅,也没鼠弟说的那么深。
就像前面的文中我给出了不太建议迷信成功学的建议,并且说明了之所以不希望大家迷信成功学的原因是每个人的成长修炼模式和条件不同,不适合照搬,其实本质上来说,我这种声音无非也只是扮演了松鼠、河马或者路人的角色之一。
所以,是不是又迷惑了?
乱花渐欲迷人眼,你要尊重你自己!
3.
有了这样的态度之后,接下来的建议我就可以大刀阔斧地给你。拿我自己来说,我是这样践行这套实践模型的,
去年春节前后,我偶然看到这么一句话:
要么读书,要么健身,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读书是为了心平气和地跟傻逼说话;而健身是为了让傻逼心平气和地跟你说话!
口号大家都会喊,但这热血沸腾的口号后面似乎缺了个宾语,即便有了宾语也仍是不够活跃。
去年三月当我意识到自己身体“发福”的现状之后,觉得这是必须要去解决的一件事情,于是就开始了健身。
一开始累的时候总是想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去放弃,可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仍旧会去给自己设置许多束缚,甚至会找一些看起来不切实际的动力来支撑自己。
比如当时我给自己的要求是每天一个小时的无氧器械锻炼,半个小时用来跑下五公里。一个小时的无氧我倒还能承受,无非是躺着坐着撸铁举器械,倒也能熬得过去,最痛苦的便是那半个小时的长跑,尤其是在前半段简直想死的心都有。
这时候我就在心里给自己一些正向的激励(注意哦,不是打击或者设限等反向激励):比如,跑完今天这五公里,你以后就能所向披靡;比如,今天这五公里是为了奶奶在跑,跑完她就能长命百岁;再比如,今天这五公里是为了妈妈在跑,跑完这五公里之后她的心脏病就能彻底痊愈……
以上种种,我总会在快坚持不住的时候给自己这样一个类似于“打赌”式的坚持理由,又因为我非常非常爱她们,所以拼了命我都必须要跑下去。
就这样坚持了三个月的时间,甩掉了23斤。
后来我在网上发了一篇自己的故事之后,在小圈子里火过那么一阵子,让我有一种兴奋欢喜错觉的同时更有了一种愈加清醒的认知:除了这些,我还能写些什么东西?
好在当时没给自己设限也没听从任何人关于要标题党、要定位的建议,尝试了各种可能——写故事、写小说、写随笔、甚至是写口水文。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试错,不断坚持下来之后,发现写字这件事情虽不能让我迅速达成“人生巅峰”的期许,但带给我的东西却又远不止写字本身。
就这样坚持了半年,断断续续写了20多万字,结识了五湖四海的三四千个读者。
4.
为什么道理都懂,却仍旧没有过好这一生的信心?
“知识”一词,顾名思义,从“知”到“识”的层面中间还差了一万个判别、吸收、和行动的鸿沟。
我最讨厌读的就是工具书,输出时最贫乏的也是方法论,但上面说到的那些“成长”从心智模式上来说,也不是没有规律和痕迹可循:
简单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三步:
一:
将自己喜欢并且愿意花时间去实现的事情用一张纸先列出来,权衡斟酌后删掉不是那么喜欢且不是那么愿意为之付出时间的事情,紧接着给自己个限制条件,比如这些事情哪些是在纯粹地消磨你,比如玩手机、打游戏等,最终只能留下最终三件事情。
二:
选出这三件事情中最迫不及待需要去完成的一件,比如明天要交的作业和今晚就要告白的妹子。然后,权其轻重,马不停蹄地先去完成这一件。
三:
选取一个高收益值持续周期长的事情,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先别管成果会如何,就一点点地先做下去。
如我之前写过的故事里提到的,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管怎样,打出去!
那么现在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要想克服现状中的诸多问题,最好的办法应该就是先别管那么多,找准方向先迈出去!
首先是找到你亟待改变的命题,其次是心智模式的调整,不盲从不纠结,给予自己一些没办法拒绝的正向反馈,最后一步就是老生常谈的那句金句了:
Jsut do it!
恩?什么意思?
就是干呗!你个萌萌!
当然,如果你认为干完之后是瞬间能够坐拥百亿,白天碾压建林晚上碾压志玲的这种骄人成绩,那你当我没提。
最后,借狄更斯作个收尾: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最后,真心祝愿,送给每一个不甘现状的你。
愿都能在这个最好的时代里,用饱满的智慧和坚定的信仰去面对每一个光明和希望的明天,愿你们色彩斑斓,愿你们花团锦簇,在不远的前方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