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哲思

车子、房子与圈子

2020-10-24  本文已影响0人  石山下

罗胖曾在节目里提出一种观念,随着滴滴、优步这类共享汽车,以及摩拜、OFO这类共享单车的推行,我们出门将得到极大方便,未来买车已无必要,不仅节省买车的大笔费用,日常维护的钱也省出一大笔。

房子也是如此,买房的钱来租房子,到死都花不完,还可以不定期换不同的房子来住,多么自由无束。所以,他既不买车,也不买房,还把北京的房子卖了,租房子来住。

他也鼓励我们这样去做。结果引起一场激烈的争论。不知道罗胖现在是否还是这样认为,但显然,他的观点是有些片面的。

不去论财富增值、保值,还是贬值,且从人的心理因素来看,这种观念也是有漏洞的。

以前我想学车买车,认为自由出行、流浪远方,很酷。有这种想法,也不怎么着急,一直晃晃悠悠,有事没事在懂车帝app上溜达看车。

买车提上日程,是因为一件突发情况的刺激。2019年初的一个凌晨,小孩突然高烧近四十度,媳妇急急忙忙带她去医院,然而,正值大雪纷飞,路面湿滑结冰,天地白茫茫一片。

平日里街道上车水马龙,这时却连公交、出租、滴滴,甚至私家车都没有,寒风里站立半个小时,媳妇等不及了,就把小孩放在电瓶车的前排,用腿夹住,顶着风雪骑到医院去了。

而两位老人,则在随后一步一滑走到医院。好在医院距离住址并不算远,才没有在路上耗费太长时间。

那天晚上,我在单位值班,手机调成静音,半夜里一连几十个电话,都没有听见。等到第二天醒知道这个情况,内疚而崩溃至极。

所以,我催着媳妇去学车,拿到驾照就买车,而那种情况,再也没有发生过。一辆小车,也大大拓展了家人的活动范围。

经此一事,我发现罗胖讲的道理,是有问题的,他没有区分开生活的常情与特情。

常情里,我们按部就班,一步一动,入门有房,出门有车,上班有工资,下班有美食。有付出即有收获,有金钱几乎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这是人生的常态,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如此,但这不是人生的全部。

我们还会面临很多突发的特殊情况,如果解决不好,会令人陷入痛苦的不确定性当中,严重挫伤个人和家庭的幸福感。

很多时候,成年人的绝望,崩溃,信念崩塌、行为转变,甚至走上极端,都是因为这类特情引起的。

自己的车子,自己的房子,是最保底最可靠的手段,有着让人安心踏实的确定性。当我们需要时,它一定在那里,永不缺席,不会误事。

我们不用担心,车叫不到,车会拒载,车会宰人,我们也不用担心,今天涨房租,明天要赶人,措手不及,狼狈不堪。

尤其,成家之人,上顾父母,下护孩子,沉甸甸的担子,更经不得这种折腾。

意外,还是越少越好。

临近人生重大选择关口,有两种选择,一是自主择业,二是转业安置。依照个人内心,非自主不可,自由而有无限可能,但身边长辈都劝,别自主,要转业。

自主即使能够过得很好,也会逐渐远离权力的圈子,一个可以一句话办成事的圈子。没有这个圈子,很多看似很小的门坎,普通人偏偏很难迈过。

圈子里的人,有可以交换的权力,有被结交利用的价值,今天你欠我一个人情,明天我欠你一个人情,办什么事情都方便,很多特殊的情况在圈子里,都可以作为平常的情况来处理。

这种圈子的威力,在经济不发达、官僚气息重的地区,尤其巨大。姐姐迁移户口如此简单之事,硬是来来回回折腾好几回,也没办成,受尽委屈,等到我托了关系、打声招呼,立马就完事了。她感慨不已,也下定决心,再也不会回老家了。

《沧浪之水》的男主池大为,心有正气,即使被打压排挤,依然安之若素,直到他结婚成家,孩子出生,需要照顾家庭的时候多了,才一次次感受到现实的无情暴击。

他虽是省卫生厅之人,但被排斥在圈子之外,什么权力都没有,什么信息得不到,平时还没感觉有什么,但当有需要时,只能痛恨自己的无能为力。

家属正常的工作调动,没有办成;公寓房子的更换,正常途径搞不定;孩子上学,自己最看不起的妹夫花钱解决了。

尤其是孩子烫伤后住院治疗,医生态度的冷漠,手术费用的缺口,使他认识到自己的无用无能无力。

特情的打击,现实的倒逼,池大为终于信念崩塌,也可以说是幡然醒悟,他的一生不能就这样一晃而过,为一个可能不切实际的说法付出一生的代价。

是的,人需要有被利用的价值,需要有这么一个互相利用的圈子,来尽力消解人生当中的意外情况。

沟沟坎坎,磕磕绊绊,总归少一些的好,让我们可以过得踏实安心一点。

从这个意义上讲,车子、房子与圈子,本质都是抵御风险、消解特情、减少不确定性的手段。

未来已来,我该作如何选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