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百喻经》第二十八天

2022-03-30  本文已影响0人  同在菩提下

1.为熊所啮喻

父亲仅凭儿子对熊的描述,就在还没有完全弄清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就要去算账。幸亏有聪明人提醒他,才没有酿下大错。这就告诉我们:对于谗言,我们一定要加以分析、辨别,不可轻易去相信,也不可随便照着去做,否则,会给我们自身带来伤害。

2.比种田喻

中国有句古话:“画虎不成反类犬”,说的就是没有把别人的长处学到手,反而不伦不类,弄巧成拙。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可是故事中这个人,因为担心自己的两只脚会把地踩硬选择让四个人抬着自己,却不知这样反而把地踩得更硬,结果一无所获,反倒使得自己蒙受了损失。

由此可知,我们在做事之前,务必要先衡量它的利与弊,千万不要因为一点点的弊而想办法来弥补,那样会把本来很好的事情弄得一塌糊涂。当然,在方法合理、可行,不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情况下,还是会取得好结果的。

3.猕猴喻

猕猴对整天敲打它的“大人”毫无办法,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气,便把所有的怨气转移到一个和它远日无冤、近日无仇的“孩子”身上,中了中国一句成语:“欺软怕硬”。

其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蠢人也跟猕猴有着同样的举动。他们总会把一些仇恨、怨隙记在心里,这无异于给自己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其实,只要我们懂得放下,懂得原谅,忘记仇恨,就会少一分障碍,多一分成功的机会,这样才会改变自己的一生。

而与中国古代的株连九族不同,在佛教看来,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佛门主张依三世两重因果,自己对自身善恶行为负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