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之路在继续19
每天早起去驾校练车就是一天。下午回来的早了去发发传单。挣点儿零花钱。终于熬到了考试。结果科二没过。甚是沮丧。然后买了票一个人去了天津。可以说天津之旅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到北京以外的地方旅游。七天去了外滩。第一次见到海。有点儿小遗憾当初怎么就没有写点儿什么。以至于现在想起来仅有外滩边儿上的铜人像。胸部被游客摸的曾亮。当然男的女的都上去拍照。去了天津的意式风情区。混在旅游团中听导游的讲解。罗马运过来的石头铺成的街道。意式的别墅。风韵依存却被商业化的面目全非。去了瓷房子博物馆。讲解员在门口的琉璃狮子前告诉我如何分辨雌狮子和雄狮子。后来再去到任何地方再见到石狮子总会上去看一看雌雄。如果有朋友一起还会自豪满满的普及一番。后来去了天津的南市小食街买了天津大麻花。猫耳朵吃了正宗的耳朵眼儿。那味道着实让人留恋。去了别墅区。每次见到独特古老的房屋总有莫名的喜欢。想象着百十年前住在这里的人的样子。独自走在宽敞的大街上。想象着跟百十年前的人对话。时间是宽裕的。奈何那时候的自己还是没有做攻略的习惯。
寥寥草草的当做一次散心。回去继续练车。准备第二次科二考试。也是在驾校的时候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到了的短信。然后第一时间回老家取我的通知书。山西农业大学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我填报志愿的时候着实也慌了一次。考试结束的时候我觉得理综并不理想。到那时候也并没有太多的沮丧。高三一年那么努力。到最后考完心里是踏实的。无比的踏实。我记得我的年级主任平时总跟我们去一句话叫只有平时如考时才能考时像平时。到最后我才深有体会。最后的那一套试卷。不过是我这么多年做过的试卷中的一套而已。以后的日子。并不会因为这一套卷子有多大的不同。所以我并不在意最后的我回到那座城市那个学校。我因为努力过所以安心的等待成绩的公布。我记得我在课桌上写的话。我知道我能上本二线。可能不一定走本二。我一定做好读专科的准备了。结果我能上本二。才开始选学校。选专业。这时候有事我舅妈给我帮了大忙。帮我找了一个老教师。最后第一志愿差五分。第二志愿差两分。第三志愿山西农业大学。其实本来的第三志愿是桂林。觉得有点远。我自作主张换了一下。填志愿的时候老妈在北京。老爸特意回来帮我。说是帮我也不过在旁边陪着我。我一直纠结在省内还是去省外。毕竟在我想走远些。而老爸给我说我妈并不想我去太远。然而晚上我妈给我带电话。告诉我。儿子。想去哪儿就去。不要有太多的包袱。那一瞬间。我第一次觉得我老妈真的默默的给了我太多的支持。后来我再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总会不自觉的跟老妈通一个电话。我也知道她并不会给我什么帮助。但无论如何我都能到支持。心里会安心很多很多。就这样。五个志愿。三个省内。两个省外。然后去了山西。填完志愿回了一次学校。然后回北京考了科二科三然后领证。等待开学。
开学前回了一次学校。没有见到所有的老师。也没有遇上所有的同学。走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留恋。总以为以后有的是时间还会回来的。就像往常放一个月假一样。谁知道四年了。再也没有回去过。每年过年总会约几个老友小聚一下。路过学校门口。总有进去看看的冲动。却始终没有迈进去的勇气。匆匆忙忙就毕业了。来不及留恋就已经各奔东西。这确实也符合高中三年的状态。真的没有好好的去看一眼高中母校。母校二字甚至我这是第一次用到。我不知道为什么。讲道理我毕竟在这里带了三年之久。有那么多的老师朋友都曾给我帮助。现在想想就是因为当时没有用心去好好看看我的高中吧。我自认为是个喜欢生活的人。甚至楼下玉兰开的时候经常会摘一朵插进瓶子里。摆在课桌上。低头做题的时候依旧有阵阵清香。老师同学有过的时候也会时不时停下来深吸一口气。那玉兰。确实在我记忆中。到大学每次路过理化楼盛开的玉兰时也会想起三中教学楼下的玉兰。我摆在课桌前的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