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作家文学梦散文散文随笔专题投稿

余秀华,一个诗人

2019-07-24  本文已影响117人  隼浮
《摇摇晃晃的人间》电影海报,网络

1

除了爱诗的人,还有谁记得几年前那个要跨过大半个中国去睡某个人的余秀华吗?曾经被视作余秀华的范雨素呢,也早被热捧她的人们抛置脑后了吧?

那么,好了,可以买本余秀华的诗集,聊聊她这个人了。

我知道自己是个非常不讨巧的人,天生犟种,不爱凑热闹,对于那些甚嚣尘上的人和事,总是避而远之、三缄其口——你说这样的人怎么能发达呢?除非上帝是只瞎猫。

不止如此,我还有一个政治不太正确的想法:就是对于那些功成名就、名利双收的大家作品,看看不花钱的电子版或花钱少些的盗版书,我心里并没有什么道德压力。可是如果是刚从底层挣扎出来新手的书,哪怕是已经通过其他渠道读完了,也一定买一本纸质书支持一下——虽然也许他们的作品质量并比不上名家的,也并不缺我这几十块钱的支持。

所以,食指、北岛、顾城、海子等人的诗集我一本也没有买过,但一定要买一本余秀华的《摇摇晃晃的人间》。

当然,这也因为我是一个不懂诗的人。

2

或许正因为不懂诗,我才更关注那个写诗的人。

关于余秀华,一个朋友的观点至今我仍印象深刻:她的人品有问题!

按说,喜欢或不喜欢都是正常的,但是对一个陌生人下如此严厉的断语,实在让我吃惊不小。因为这个朋友也常写诗,写散文,文笔非常好,也是这是一个非常温润内敛的人,怎么偏偏对余秀华如此反感呢?

我也问过,但得到的答案并不明确。只是根据猜想,当时关于余秀华的新闻层出不穷,虽然真假难辨,但是她的张扬高调很不合我朋友的胃口。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明明自己对名利都孜孜以求,却要求别人淡泊名利,对被视为人群中最纯粹的代表——诗人的要求就更为严苛。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余秀华,那她可指摘之处真的不少。大约在一年后,范雨素大火,不少人就拿她和余秀华做对比,好像只有像范雨素那样避世隐居才是典范,像余秀华那样,不太合乎我们对一个诗人的想象。

不过,我倒觉得余秀华才是真活明白了的、不被糊涂标准所束缚的人。她比谁都清楚,如果不是偶然爆红,在这个文学被无限边缘化(更别提诗歌了)的时代,谁会搭理她呢?一个默默写诗的农村妇女,长相不出众,还有残疾!或许她比谁都清楚,大家对她的热捧,有戏谑和起哄的成分,风潮一过,一切就会回归沉寂,但又何必在意呢?为什么不趁着风口浪尖,配合外界演一出戏,让自己黯淡的人生多个光彩时刻,让自己开心放纵一下呢?何况还能让自己的诗歌得以印出来,被更多人知道,让自己的才华得到更多人认可,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我并不是觉得范雨素的行为就是扭捏作态,相反,如果有一天众人的视线突然莫名其妙地集中在我身上,我的第一反应也像她一样躲起来,期盼这阵风早点过去——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性格原因——我们早已习惯了在世人的目光之外,一旦站在舞台中央的聚光灯下,就会浑身不自在。

别人的关注,或者说名声,就像一匹烈马,对于我这样驾驭不了的人,自然会远远躲开;对于那些爱马的、骑术好或者愿意一试的人,为什么马都牵到跟前儿了,还不翻身上去策马扬鞭好好驰骋一番呢?

两者没有高下之分,只是不同人的选择不同罢了。

3

除了不喜欢余秀华的做派,我朋友对她的文字风格也有不满意之处。

我所知道的,有一个极端的例子,那时有首据说是余秀华写的诗在网上被爆出来,通篇都是骂人的脏话,这让我朋友非常无法接受。因为我朋友这样的诗人来说,诗应该是美好的,纯净的,高雅脱俗没有烟火气的,怎么能泼妇骂街一样,这不是对诗的亵渎吗?

我不知道那首所谓的“诗”是不是出自余秀华之手,也不赞成把那种文字冠以“诗”之名,不过,退一万步讲,如果真她写的,倒说明她真的是一个诗人呢。

诗人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就我不成熟的观察和思考,对于普通人来说,诗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所以必须是美的,精致的,高雅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对于诗人来说,是他们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才会高兴的时候写诗,痛苦的时候写诗,得意了写诗,落魄了写诗,他乡遇故知了写诗,看到了好山好水写诗,思念亲人爱人了写诗,看了歌舞写诗,拍领导的马屁写诗,给美女献殷勤写诗,求职求官写诗……诗就是他们的语言,是人们的思维方式。为什么唐宋以后,我们再也不是诗的国度了?不是诗少了,是诗人少了。诗再也不是社会的主流语言和思维方式,自然就没落了。

沿着这个思路往下走,如果一个人连骂街都以诗的形式,那她真的是个诗人了。

4

说起余秀华,就不能不提那首让她走红却没有被收录在《摇摇晃晃的人间》里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我不知道多少人认真读过这首诗,但是知道它名字的肯定不在少数——也肯定有许多人听到了名字就心生鄙夷对内容不屑一顾了,连带着对作者也反感起来,我怀疑我的朋友就是其中一个——

一个诗人,还是个女人,怎么能大张旗鼓地说要去睡一个人呢?

我不知道,让人反感的,是她是个诗人,还是一个女人。

诗该怎么写我不知道,但是一个女人能理直气壮地说出来“我要去睡一个人!”还是让我非常佩服的。前阵子看到一篇文章,说在一段性关系中,一个女人不再把自己看作被动的、被损害和被占便宜的一方,不是等着“被睡”,而是和男性一样主动决定去“睡”谁不去“睡”谁,这是女性意识真正独立的证明。我深以为然。

还是说回诗。其实这首诗远不是写了一次远程约P那么简单,它写出了许多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火山在喷、河流在枯、不被关注的政#治#犯和流民,枪口下的麋鹿和丹顶鹤……我最喜欢的是下面几句: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稍稍对文字有点理解力的人,读到这些,还会说这是一篇关于约P的无聊文字吗?

我们都不喜欢标题党,可是吸引眼球的标题下面,如果是引人深思的好文字呢?

5

不过,我好像还是理解这首知名度最高的诗为什么没有被收录进《摇摇晃晃的人间》,就像我好像理解为什么要把《我爱你》列为开篇第一首一样。

把整本诗集读完,你就会发现,《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其实并不那么余秀华。它太弘大太高远了,缺少了诗集中一贯的近切的痛彻心扉却又若无其事的举重若轻感觉,而《我爱你》就是这类诗的代表。

我不懂诗,但我很喜欢这首《我爱你》,特别是喜欢这几句:

“如果我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一个生命里满是血泪的委屈和苦痛,竟然说得如此平静,但是最后一句给我的感觉,却如被一颗子弹打中了一样。

当然,这种感觉,不知道那些被当作奇花异草奉养在温室里的人能不能体会。

6

因为我不懂诗,所以关于这本薄薄的诗集里面的内容就不多谈了,以免露怯,贻笑大方。我只想引用《诗刊》编辑刘年的一些话:

“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

在这个太平盛世里,我们看的太多歌舞升平的文字,或许正因为如此,余秀华的诗歌才显得格外珍贵,因为,正像刘年说的那样:

“这年头,一个诗人写不出痛感,我认为是不道德的。”

余秀华的诗或许算不了好诗,但她绝对算得上一个真正的诗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