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亦为启航
所谓人生,如逆旅,进一寸有进一寸的艰难。少年时期,“看山皆是山”,世态人情还未曾张开它饕餮般不知餍足的巨口,那少年裘马轻狂的张扬,那少女故作惆怅的对镜花黄,那渐渐升起的朝阳灿烂,无不是属于未经世事的他与她。然而,终是浮云一别后,白衣苍狗。那渐渐明晰的人生道路,那父母的诸多期盼,那生存的压力层层叠加,终于满目沧桑,气息腐朽,不堪入目。此时哪里还记得“看山是山”,只惊觉“看山不是山”。多么羡慕那个他与她,觥筹交错,丝绸画布,共赏人间美景,还未知那即将到来的时间老人会把这条人生之路铺设的越开越坎坷!
此山一片恨,无处宣愁情,因为懂得人生不如意,因为看见这盛世华庭中的黑暗,因为抵抗这日渐腐朽的沦落,所以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别离了那个天真的自己。远行天地中,敢问归途何在?有人说,请优雅的老去,时光会交出最好的答卷。诚然,人生是与时间赛跑,跑得快自然可以放缓心态,从容不迫,共话桑麻,但斗转星移,人间几度秋?待华发落雪般布满头颅,而我们的灵魂却可以昂首,直面即将到来的落幕之时。所有的经历都会被珍藏,所有能够面见的欢乐我已懂得,所有能够遭遇的悲剧我已埋藏,倘若老去的面容重焕光彩,倘若四季冬秋夏春,倘若河水倒流,倘若太阳从西转至东,我能不能期待我还是那个“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少年男女?我能不能安宁山水田园,无欲无求?终是“此山还是山”,只余一声微叹罢了…
当这一曲秦殿的歌台暖响归于沉寂,那一轮汉宫秋月正清辉当空。当仕途的紫带红袍归于沉寂,那一丛东篱黄菊正清香欲发。当古典文化渐渐疏远,于水云深际寻那柳暗花明,祭奠那纷纷永恒。
当烟花烂漫绽放时,恐怕只落得稍纵即逝。当清酒一饮而尽时,恐怕只落得淡雅恬静。当古典文化如烟花,又似清酒时,恐怕也渐行渐远,被人遗忘。我越过千山万水,步过历历万乡,只为与你相遇,穿越千年的缘,谁又能解开,缠绕千年的寂寞?若雪的思念缓缓落尽,残留的是一地未尽的思恋,那个风华绝代,温润如玉的翩翩少年郎,早已离我而去,不过,我,并不寂寞,因为走遍红尘陌上,总有一隅之地,会是我存在的故乡。
我,在水一方,你,又在哪方?回溯千万年前的流光,我,正寻找你前世留下的踪影,哪怕是一缕发丝,一片衣袂,我也不会放过,我不会让你化作一缕轻烟,一片薄雾,湮没在时间的长河里。你是随着风去了吗?在蓝天边肆意狂荡,还是在水之湄,痴痴地盼待着那个回不来的从前?文言文换成白话文确实简洁了不少,但是古诗文里留下的风雅也随着雨后春笋一般涌现的流行语减少了许多,汉服变成现代服饰固然轻便了不少,也少了很多繁复的工序,但是青衣白衫红袖罗裙的意味也随之大减。从前被人们视若珍宝的古诗词随着时代的潮流变成了满口英语,日语,韩语,老一辈剪不断,放不下的执念也变做了年轻人口里的笑话。以浊为欢的人们在酒吧里纵情声色,在KTV里肆意喧嚣,烧烤摊前扑面而来的油烟遮蔽了林间清新的空气,几重青山里响彻了伐木者盗采青林翠竹的电锯声。时代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风雅的失传,这大概是现在这个世界最好的写照了吧?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庭院里耳鬓厮磨,这是文化极其温暖的存在方式。”余秋雨如是说。的确,诗魂一直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里,融化在中国人的心神里,沉淀在中国人的骨髓里,只不过被时代的尘埃渐渐掩埋,在下面渐渐沉睡,人们不忍打扰它,也不忍把它唤醒,赋予它人的体温,任其被尘封,掩盖。当曾经的海誓山盟变成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从前的深信不疑变成现在的物是人非,以往的刻骨铭心化作如今的一捧黄沙,我们才明白,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易脆,光风霁月再难逢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留存下来的,只有存在于文化中的精髓。它就像刻入磐石一样,深深地刻进中华民族的骨与血。“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韧性。我愿穿过黄沙海洋,走过暴风骤雨,寻找那一抹渡头的日色,那份“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忠贞不渝,我也愿踏遍轮回,
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大智不群,大善无帮,何惧孤步,何惧毁谤。于是,他纵身一跃,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得如此透彻清澄。而这一跃,化作世间至真至善的谎言,在历史的长河中书下最为悲壮的一笔。汉有关公“玉可碎不可改其白”;晋有陶渊明高挂衣冠后作《归去来兮》;一草一木皆有其本心,何须美人来攀折?心之所向,即为本心。试着向那个被关在黑箱里的自己问一句:你需要什么?得到的答案或许告诉自己心为何向。
可能在这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要想做到坚守自我,保持本心,未免有一点难度。《文化苦旅》中有一句“大智不群,大善无帮,何惧孤步,何惧毁谤。”或许更多人知道的是一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两句都告诉了我们:自己应当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人生目标,这个目标是循着自己的本心出发的,不应该因世人的言语而改变。这,就是宋荣子的“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那种“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心地了。
心之所向,即为本心。苔花虽如米小,亦有盛放之心。方丈虽修于寺庙,亦有归家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千百年来各个饱腹诗书的读书人的心。循内心所向,定人生道路。路虽崎岖不平,但终点为所向之地,路途虽远,但一路上不违本意,即是前进最好的动力。从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一份执念出发,那便是本心。本心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终点;即是一个方向,也是一种能源。排除掉来自外来的干扰,将能量效应最大化,路程最短化,这便是本心在人生之路的重要意义。
然而,浮躁的心态往往会冲击你心灵深处最本质的想法。何为浮躁,其实就是无时无刻都希望以最短的时间,博取最多的优越感,存在感和自我认同。这是一种急功近利,最后终究会得到来自现实的惩罚。坚持本心之中不容的浮躁。假设人生是一道证明题,那么,你自己就是最好的答案,自己的东西就是自己所有,与他人的笑骂评说毫无关联。要做的,只有静下心来,探寻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写下独属于自己的证明过程。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抛弃掉一切的浮华与喧嚣,去思考,去寻找自己真正需要的,真正想到的地方,一旦出发,就该一路向前。相信无穷的力量来自于自己。
因为本心为心之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