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读后感
樊登读书《父母的语言》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许多家庭都迎来了新成员,但很大一部分人依然不敢生二胎,甚至许多年轻夫妻畏惧生孩子,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教育成本太高,但其实父母才是最重要的教育来源,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最大的教育资源宝库。
''沉默的父母,难以爆发孩子响亮的人生。''
从小在''沉默''的家庭里,父母之间对话少,且因为性格原因与孩子的对话及其有限,显然地我也是属于''沉默型'',语言表达能力,听说读写能力都不够,常常不知如何接别人的话,心里想的表达不出来。当我听了樊登拆解这本书后恍然大悟,其实这些都与小时候的语言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
作者写道,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能影响学生学业的好坏(有一定影响),父母与孩子交谈中使用的语言才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人类大脑掌握思考和学习的区域在孩子三岁前,便已经开始发挥作用。错过对儿童早期语言能力的培养,就可能造成孩子以后在学业上与其他人的差距。这点深有体会,老公家的亲戚都是语言能力较强的,姐姐家的孩子才2岁多,就能和大人沟通,也能清晰表达自己的诉求。原因是不管孩子的爸妈还是爷爷奶奶,时常与孩子交流,讲道理,培养孩子价值观的同时影响了她的表达能力。
语言的丰富性、复杂性、多元性和''肯定反馈''是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父母的语言会对孩子的数学能力、空间能力、逻辑能力、自身行为约束和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实不需要接受刻意高难度的训练。单纯的数学词汇输入就有提高孩子数学能力的魔力。比如给宝宝穿衣服,可能告诉他这是第一个扣子,第二个扣子,第三个扣子,那第一个扣子是哪个呀?
培养成长型思维,帮助孩子形成''努力是获得成绩的关键因素,而缺乏能力并不是导致失败的原因,放弃才是''的观念。在三岁之前经常受到称赞的孩子,更容易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具备这种思维模式,有助于孩子对抗自我定型这一严重影响学习成绩的风险,让他们不惮于自我挑战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
父母应该避免''命令型''语言,去训斥和要求等。而是采用''建议型''语言,引导孩子提出意见或者选择,比如采取因果思维的方式与孩子对话。
用名词而非动词,名词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真实的自己。比如:不说你要帮忙打扫,而是你可以成为我的帮手吗?
3T原则:
①共情关注
②充分交流
1.描述日常活动
2.不用代词
3.训练''脱离语境''的语言
4.扩句
③轮流对话
数字时代的T:关掉它(电脑和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