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年女人庸常的一天
一
清晨,封雪醒了,望望窗外,晨曦初露,路灯发出慵懒微弱的光芒,好似在打着呵欠嘀咕终于熬到天明。
车外的车流声由缥缈开始变得清晰。随着大脑清醒过来,各种感官也逐渐恢复敏感,封雪竟似闻到了早晨空气的清新和冷冽。
她扭头看了看旁边的小东西,这家伙此刻嘟着小嘴,呼吸均匀,闭着的眼睛比平时睁着时也显得圆润,让人心生爱怜。
“真是个可爱的小家伙!”她痴迷的盯着自己的杰作,忍不住说出声来。
旁边的小床上,丈夫仍在酣睡,鼾声此起彼伏,极像正在吹奏一段乐曲。
刚结婚那会儿,她才发现他打鼾竟这般严重,让从小从未听过家人鼾声的她大惊失色,一连失眠了几个晚上。
她抗议的方式包括踢醒他,这个法子可以保持一小段时间的效果,他会暂时性安静下来;她还勒令他去医院看看,可是他总是说这是生理特点没法治疗;她陪他去跑步,心想他瘦下来兴许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是男人总以工作忙为借口无法坚持。
她斗志昂扬,然而他不是她。他随和豁达,愿意配合她改良却没有足够的动力改变。
“你没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她无奈的叹息。
但是后来事情的进展也并没有她想的那般严重,丈夫倒也不是真的那般自私,他总是等到她睡着后才开始入睡,再后来,她竟也慢慢适应了鼾声。
她披衣下床,走到丈夫的床前,开始捏他的鼻子:“该起来了。”
昨晚,他一个堂弟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张励志照片,肉肉的他瘦成了一道闪电!原因就是这半年来他每天早上起来跑步。老公昨晚大受震动,发誓明天早上一定早起去跑步,叮嘱她一定叫他起床。
她轻笑不语。
男人的鼻子被捏着,呼吸不畅,他下意识的转了个身,把背留给她。
封雪走到床的另一边,再次捏鼻子。
昌华只好坐了起来,睡眼惺忪的嘀咕:“好想睡,今天可以不跑了吗?”
“不行。”温柔而坚定的声音。
“那我晚上去大学操场跑个十圈怎么样?我保证。”就像瘾君子为了饮鸩止渴,许下哪怕是倾家荡产的承诺一样。
“那……好吧!”她似犹豫了一番,勉强答应。
他如得大赦一般,重新安逸的躺下,就像进入了极乐世界。
她嘴角的弧线不由自主向上扬起,意料之中的结局,难怪现在很流行那句话了。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想起年轻时当教师的那段时光,她勒令班上那个调皮的男生围着操场跑上10圈,人高马大的男生站在娇小的她面前,脸色写满不情愿而呆立不动,她大怒瞪眼,身材小却气势足,男生只得乖乖去了。
那时的自己真是气势如虹,剑拔弩张呢,她笑。
现在的自己,是不是因为年纪大了,已经疲于战斗的姿态,开始满足于妥协的结果了!
二
封雪把可儿收拾好,把她送到幼儿园后,便出门了。
她戴着一顶蓝色的手术帽,戴着它让她在人群中很是扎眼,她故意忽略掉路人投过来的异样目光,旁若无人的走着。
她是一个极爱美的人,平时不收拾得美美的她是不愿出门的。
可现在,她想:“这便也有一段毁容的体验了。”
丑也有丑的好处,她发现自己这段日子以来更放的开了,不过于关注自己就不太有害羞的感觉。
几天前,她的头部不小心被砸伤了,流了很多血,头发还被剃了一小块地方,现在伤口还没好,她必须戴着手术帽子防止伤口感染。
她的姑姑是市医院的医生,此刻正等在医院的大厅里。
姑姑是妇产科医生,她帮封雪联系了她们医院最好的外科医生,此刻这个名医正被患者包围得早餐都没有时间吃,他带来的两个馒头被放在旁边的椅子上,有被冷落的孤寂感。
等待的间隙,封雪和姑姑聊起了天。
“唉,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应该顺其自然啊。”
姑姑这句话听起来很耳熟,封雪想起来,她在微信亲戚群里也发过同样的感慨。
姑姑事业成功,聪明好强,她的女儿在市里一家公立医院当牙医,本来也是不错的单位和职业,可是堂妹向姑姑抱怨,最近发现和她搭档的新来的同事有病,她总是说头疼,然后就没法工作。有时候忙起来工作出了错,领导也会把堂妹一起批评,堂妹实在受不了这种吃大锅饭似的追责方式,便萌生了调动工作的想法。
姑姑便利用了一切的人脉和资源,想办法把堂妹调到了省城一家大医院。
可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很多事情都要改变,姑姑每周去一趟省城,还要替堂妹打点很多事情,“累的骨头都散架了。”
堂妹谈了几年的恋爱,此时也崩了。
“你们这是改变的阵痛,有得必有失,住在大城市对后代好呢。”封雪安慰姑姑,同时发现姑姑一根白发突兀的向上翘起,在阳光下分外耀眼。
她考虑要不要帮姑姑拔掉这跟白发,又瞥见旁边坐着的几个人,便没有动手。
姑姑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这也许是对于这一段自己 “人为”促成的改变,唯一感到欣慰的地方吧。
但是半辈子的人生积累和阅历,她又岂能轻易受他人言语的影响,她真诚的看着封雪,眼神透出主任医师的睿智来。
“小雪,难怪古人说‘五十岁知天命’,有时候顺其自然的努力才是最好。”
她看到姑姑透着少许伤感的眼睛,不知怎的,她的心里也伤感起来。
她不再看那深潭似的眼睛,那双眼睛的主人轻声嘀咕了一句。
“倘若当时不反对她的恋爱,现在她也不会怨我吧。”
她望向仍在忙碌的那个医生,他看起来也应该50来岁了,此刻毫无闲暇,可是他的表情为什么那样平静和享受?
他忙碌了一辈子,却没有丝毫的厌倦和厌烦,这就是一种所谓的职业满足感吧。
她想起儿时的朋友问她,长大后想当什么?
她毫不犹豫的回答:老师。
如今想来,孩子可能比成人更明净智慧,他们更了解自己,不受他人影响。他们比不上大人的只是知识阅历,以及在摸爬滚打中锻炼出来的世故和所谓情商。
在天空下许下的愿望,被上天听了去,于是她几乎不需太多的精力,大学毕业后顺利的成为了一名教师。
那时候她好忙,但是在收到学生亲手制作的贺卡时,她很幸福。
可是后来,她偏离了初心,莫名其妙走上了一条完全没有想过的职业之路,经历了很长一段日子的内心挣扎。
她想,这是对于上天对于她背弃初心的惩罚吧。
不过,谁又能说这个选择不是上天最好的安排呢。
耳边还在响着姑姑对于堂妹现状的絮絮叨叨,她的脑中突然冒出了这样一个念头。
“顺其自然和安于现状多么容易混淆。”
三
她回到家时已经到了中午。
家中无人,她决定自己解决午餐。
很久没有做饭了,想象自己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最爱做饭,不光是爱吃,更是享受那种将食材变成美食的过程。
她突然想起,她曾经做了一个专门的食谱本,里面有很多她收集来的、她爱吃的美食做法,可是她一直没有好好的将这些食谱利用起来。
到底是什么让自己疏忽了小时候就怀有的这项爱好呢?
后来某一天就开始讨厌做饭了,以至于不会做饭了。原因大概是不喜欢那种完成任务的心情。急于求成得到结果的时候,事情做起来就会索然无味,甚至有痛苦的感觉。
再加上自从开始关注身材,她便不像小时候那样大快朵颐,专注美味了,她脑海中有了这样一个意念:美食就像自然界里一切美物,散发着蛊惑人心的危险。现实层面的原因是,她觉得把时间花费在那种自我增值不大的事情里,是一种浪费。
然而,换一种心情,在自己饿的头昏眼花之前慢慢享受烹饪的乐趣,做起事情来既有优雅的美感,又有创意发挥的空间。
她今天决定奢侈一把,浪费一大把宝贵的时间,慢慢的替自己做一次饭。
她小心翼翼的切着胡萝卜,动作轻柔、心情恬淡,听着飘荡在厨房里的轻音乐,她惊觉此时这一切顺应了自己灵魂里某种天性,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苏醒,她仿佛听到了它们笑闹的声音。
她的疲劳感消失了,空气里仿佛飘着清新的味道,她只呼吸就精神百倍了。
她想起公司里一位前辈同事,她脸上常年荡漾着恬淡幸福的微笑,她说她每天晚上都要把家里家具的积灰擦一遍,这样就无需专门花时间大扫除了。当时她就震惊了,面上虽敬佩同事的勤劳,内心里却是不解的,那不浪费时间吗?
现在她却突然理解了那位同事,有人通过瑜伽让自己放松,有人通过冥想让自己轻松,抹灰、做饭,只要内心沉浸进去,只享受这过程,不急于求成其结果,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放松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必追求特别的形式,适合自己就好。
与其一味向外攫取,毋宁向内心世界求得一片净土。
慢慢吃午饭,咀嚼每一寸时光,她感受到食物本味的美好。
吃完午饭,她决定开始清理收纳一切旧物了。随着物质的丰盈,这个时代终于摸索出了适合这个时代的一个时髦词:断舍离。
她喜爱这个时髦的词,因为它可以时时修正她毛病:喜欢囤着一切有用没用的东西。
在痛快的丢掉一切“鸡肋”物之时,大有一身轻松的感觉。
她越来越发现那些做的很敷衍东西的不好来,占地无用且不环保。
也越来越发现品质好东西的珍贵来,让人珍惜且长情。
作家崔曼丽说起她的母亲,“她是个珍爱物品的人,东西要好,然后用很长时间。她从不贪便宜,也不追奢华。力求能及之好,同时长久珍惜。”
当对物有这样一种价值观时,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散发着时光之美底蕴的人了。
这种底蕴之美源于智慧:懂得选择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