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大讲堂清心静意首页投稿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2018-03-25  本文已影响2900人  静静的白莲
赞佛偈
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

今天是戊戌年农历二月初八,也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出家纪念日。出家乃成佛必由之路,十方诸佛皆示现出家而成佛道。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佛陀降生于古印度,一生示现,目睹老病死,舍弃王位、妻子,种种上妙伎乐,夜半出城舍家,苦行六年,成无上道。

对于每一个佛弟子来说,这是值得永远纪念的一天。佛陀的出家是娑婆世界最大的福报,他觉悟的解脱之法引领我们走向光明殊胜的彼岸。

佛,有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无量诸佛。而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于娑婆世界诞生于印度的就是释迦牟尼佛,也是佛教的教主。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伟大的佛陀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从佛陀的言行中,可以体悟佛教的慈悲智慧。

佛陀的一生有着平凡的一面,他与普通人一样生活、学习,并在八十高龄时离开人间。佛陀的一生又是不平凡的,因为他以自己的睿智创造了精神的历史,留给人类以无穷的精神财富,也给现实人生以无比深刻的启示。

佛的觉悟和利行让众生知道,对佛的信仰,不是每天上香念佛,而是在生活中点点滴滴不断的修行自己,增长福慧,利益大众。

释迦牟尼佛,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古印度释迦族人(生于尼泊尔南部),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太子,佛教创始人。成佛后的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觉悟者;释迦牟尼佛是后人对他的尊称。

“释迦”是悉达多王子所属的部族的名称,意为“能”、“勇”的意思。
牟尼”为“文”、“仁”、“寂默”,所以汉文翻译又作“能仁寂默”、“释迦文佛”等。
民间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称呼佛祖、如来佛。
在佛教中记载着佛陀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最后证得佛果,开显佛教,度化众生。
后来人们就把那一天农历十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成道日作为佛教中的节日来纪念佛陀。以及还包括农历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日。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妙法莲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

释迦牟尼佛成佛刹海微尘数劫,为众生故,复示生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中印度,佛陀在降生之前示一生补处菩萨,于兜率天说法。后以期运将至,当下作佛。

释迦摩尼佛的前生护明菩萨经过漫长的轮回修行,在这一世,即将秉承着昔日曾立下的五百大愿,要在这最难以成就正等觉的娑婆世界,以佛法度化众生,成就无上正等觉。

佛陀以菩萨的身份,以大悲愿力从兜率天来降入人世,这就是八相成道中的“降兜率”。此中“大悲”者是与“大慈”相对应。悲是拔一切众生苦,慈是与一切众生乐。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白象托梦入胎:释迦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莲花,下降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从净饭王夫人摩河摩耶的左肋入胎。释迦在胎中为诸天说法,此即《起信论》,所开“住胎”之相。

佛陀其父贵为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其母摩耶夫人,来自邻近的拘利国,是天臂城主善觉王的胞妹。

迦毗罗卫国位于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这是一个小国家,由部落酋长也即刹帝利(王)种释迦族的净饭王领导着。它的首府是迦毗罗卫城。迦毗罗卫城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繁茂的森林,富庶的物产,纯朴的民风,是这个城市的特质。

具《释迦牟尼佛的一生》记载:在太子降生前,具体地说,是在太子降生前一年,四十岁的摩耶夫人尚未怀上一男半女,这使净饭王为了将来王位的继承人问题而整日忧心忡忡。

摩耶夫人仪表端庄秀丽,性格温和贤淑,自从与净饭王缔结美满的金玉姻缘之后,他们的生活一直过得恩恩爱爱,美美满满。

虽然他们的生活有如人间的天堂,可是寒来暑往,春去秋迎,日子像流水一般地消逝。净饭大王和摩耶夫人的青春岁月,也随着匆匆的时光之轮,而渐渐远去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团暗淡、忧郁而烦闷的阴影,终于不知不觉地弥漫在繁华王宫的空气中了。这也是他们两个人之间彼此心照不宣的心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没有王子的生活使他们两人都有些焦躁不安。

正是摩耶夫人四十岁那一年的夏秋之交,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摩耶夫人如往常一样舒适地躺在自己的床上。一轮明月高挂在碧蓝透澈的天空,阵阵夜风吹拂在洁白而柔软的象牙床上,碧绿的椰子树也随着夜风轻轻舞动。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大地,天空,山川,草木,以及一切所在都充满着温暖而祥和的气氛。这是一个诞生美妙事物的时光,摩耶夫人正以无比舒畅而甜美的心情安静地进入梦中。

朦胧中,摩耶夫人忽然看到天门静静地打开,一位仪表俊秀的男子骑着一条六牙白象腾空而来,从她的右胁进入腹中。

一切都像是天意安排的,摩耶夫人身心安乐,好像服下了清甜的甘露,处处都那么舒快,那么和美。

摩耶夫人回头看见自己的身体就像日月照耀着的样子,通体透亮得无一丝纤尘。见此情景,摩耶夫人欢快无比,无法抑制住高兴的心情,突然一跃从床上跳了起来。

醒来之后,王后见到自己做了一枕南柯之梦,然而她觉得这个梦做得很奇怪,于是,她赶忙来到净饭王的住所,将这个稀奇古怪的梦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净饭王。净饭王听了王后的讲说,心里也觉得十分诧异,他对摩耶夫人说道:“我刚才也看见有巨大的光明从天而来,现在觉得你颜貌异常,也许会有不寻常的事发生吧。”

说也奇怪,自从摩耶夫人做了这个奇怪的梦之后,以前那担心、忧愁、烦闷的情绪不见了。心情变得宁静、祥和,经常一个人喜欢独自呆在林间散步或者在池畔静坐沉思。

没过多久,王后怀孕的喜讯就传遍宫中,欢腾了整个迦毗罗卫国的子民和土地。

佛陀出生:四月八日,释迦自摩耶夫人右肋出胎,诞生于兰毗尼园的无忧树下,成为悉达多太子。佛经上说太子下地能走,周行7步,步步生莲花,并且举目四顾。自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时有二条龙,一吐温水,一吐凉水,给他洗浴。此日即为佛浴日,或称浴佛日。

释迦牟尼佛即乔答摩·悉达多太子诞生在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城郊外,蓝毗尼花园一棵美丽而鲜艳的无忧树下。

根据当地的风俗,摩耶夫人要回娘家分娩。在途经“兰毗尼园”时见园中的无忧树花色香艳无比,就命令休息一会。夫人来到树下举手欲摘花时,太子自摩耶夫人右肋出生。(这里的“我”是指大地一切众生包括动物在内,其本有之佛性都是最尊最贵的)

佛经上说,在太子降生时,有很多吉祥瑞相。当时天地大放光明,百花竞艳,众鸟齐鸣,一派安乐祥和欢快的气氛。无忧树下忽然生出七宝莲花,大如车轮,太子从母亲右胁降落下来之后就掉在这七宝莲花台上。刚刚出生的太子不需要任何人扶持,突然站了起来,右手指天,左手指地,东西南北各周行七步,开口作狮子吼,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话一说完,就有四大天王用天上的彩缯围裹太子的身体,天帝落下许多各色名贵的香草香花,释提桓因手拿宝盖,大梵天王手持白色的拂尘侍立左右,难陀龙王、优波难陀龙王在虚空中喷出清净香水,一温一凉,灌洗太子。

浴佛节就这样传了下来,浴佛节也是中国佛教最大的节日。这就是至今佛教寺庙为什么在佛的诞生日都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浴佛节的来历。

太子降生的喜讯迅即传遍了国都迦毗罗卫城,也传到了国王的宫里。

净饭王听到这个喜讯,晚年得子的喜悦充溢了整个身心。他顿时笑逐颜开,他一面赶紧派去了一顶精巧柔软的肩舆,前后导从,敲锣打鼓,一路欢腾着迎接王后和太子归来。一面立刻命令左右大臣开放粮仓,赈济贫困的人民,并供养修行者。整个迦毗罗卫都因太子的诞生而挂上吉祥光明的色彩。

饭王见到太子相貌端正,仪表堂堂,他的喜悦又增加了十分。他一心希望太子将来能继承王位,于是请来了许多学者相士给太子看相。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各位学者相士见到太子相貌端好,都异口同声地说:“太子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如果在家,他一定会做转轮王(即飞行皇帝);如果出家,他就一定会成佛。”净饭王沉吟着,他耽心太子将来要出家,于是问道:“各位学者相士,太子究竟是出家成佛呢,还是做转轮圣王?”各位学者相士都迟疑不决。

太子降生人间,父亲净饭王自然非常地疼爱自己的儿子,请了学者给太子命名为:乔达摩.悉达多。

迦毗罗卫国北面的喜马拉雅山住着一位智慧超胜的婆罗门(智者)苦行学者,他博学多闻,高才善辩,道行深厚,常年隐居在山洞里,他是一位远近闻名的长寿仙人。

这位学者叫阿私陀,当阿私陀仙人听到净饭王有了子嗣,于是立刻满心欢喜地专诚赶到王宫,请求净饭王准许他替太子看相。净饭王欣喜万分,听到有智慧超胜的学者要为太子算命,就忙不迭地满口答应。

摩耶夫人将太子抱了出来,阿私陀双手捧着太子,从头到脚,仔细端详了一阵。最后,他将太子高举头顶,自己却立刻嚎啕大哭起来,而且哭得十分伤心。

大家都不解其故,净饭王也感到十分奇怪,于是就问阿私陀仙人:“你为什么要哭得这么伤心呀?难道太子的相有什么问题吗?”

阿私陀仙人说:“大王,太子的相真是太好了!太子貌如满月,睛若星辰,福慧具足,宝相庄严,他长成以后,必定会成为释迦族的光荣。他可以成佛,也可以成为转轮圣王,但是转轮圣王与佛是不能比的,悉达多的三十二相,相相分明,部位端正,将来一定不会执着五欲,贪享富贵,而是会舍弃王位,出家修行,最终必会成为彻悟人生求得最高真理的佛陀。世间也只有他才能使愚痴的众生消除烦恼和翳障,他将用般若的智慧而渡众生于不入生死境界的彼岸,他是大智者,也是大觉者。大王,我不是为太子而伤心,我是为自己而伤心,我已经是风烛残年了,来不及亲见太子成佛,也来不及亲听太子成佛后美妙的说法了。因此我心里十分难过,觉得自己业障深重,不禁悲从中来,伤心不可断绝。”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净饭王听说太子将来一定要出家,那么谁来继承王位呢?于是问道:“我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了,那么,将来我的王位由谁来继承呢?”

阿私陀仙人说:“大王,太子是不会为这一切所困扰的,他将来一定会舍弃王位而去修行,一定会去寻求真理,最终悟道成佛。他将是世间唯一的永不寂灭的智慧之光,他的光辉将普照天下四方,他的智慧将解救陷溺在苦难深渊中的众生(众生,是佛教名词,又译为“有情”,有多种意义,大意为一切有情的生命)。当太子得道成佛时,世间就有一位教化人生的导师了,我为不能亲听佛的大道而感到异常的遗憾。”

净饭王听了阿私陀仙人的话,真是喜忧参半。

出家因缘:太子看到世间老、病、死等无常之苦,而产生修道之念。在一个月明之夜,太子毅然抛弃王位、财富和妻子,悄悄离开王宫,决心到深山僻林中去寻求解脱人生痛苦的真理。黎明,太子抵达罗摩村自剃须发,披上袈裟,并遣侍者车匿回城向净饭王报告他已出家,那一年悉达多太子29岁(或说25岁、19岁)。

佛母摩耶夫人在悉达多太子出生后七天便去世,并转生至忉利天中。太子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后出家之大爱道比丘尼)精心照料和养育。 

摩诃波闍波提贤淑仁慈,视王子悉达多为己出,十分钟爱。净饭王又令三十二名宫女协助抚育,八女抱持,八女洗浴,八女喂乳,八女带领玩耍。后来摩诃波闍波提与净饭王结婚,抚养王子更为尽心。

童年时代的悉达多王子,聪明伶俐,无出其右。他得到了姨母的小心将护,寒暖得时,饮食得时,饮食有节,身体异常健康,发育也非常迅速,就如同尼拘陀树,得种肥沃之土,正与日俱长。

不知不觉太子年龄渐渐长大,净饭王请了名师令太子习文学和武艺。悉达多太子天资聪慧,七岁学文,十岁习武,长到12岁时,就已经掌握了当时印度最高的学问。

由于悉达多太子资质过人,对文学武技,皆自然通达,加以击技精擅,可以说神力过人,智勇悉备。小小年纪就已通达五明(语文学的声明、工艺学的工巧明、医药学的医方明、论理学的因明、宗教学的内明)和哲学知识的四吠陀(养生之法的梨俱吠陀、祭祀祝词的傞马吠陀、兵法研究的夜柔吠陀、咒术文献的阿闼吠陀)学习得精通烂熟。王子文武双全,并且相貌英伟,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人能及。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虽然悉达多太子文武聪敏,但性情却喜沉思瞑想,时常一个人静静地的沉思不说话。

有一次同父王郊游,看见田中的农人,赤体裸背,在烈日之下工作;老牛拖着犁不得休息,还被鞭打得皮破血流;又见农田中被犁翻出的小虫蚯蚓,被鸟雀竞相啄食,惨痛万分。太子看到这一幅活生生的生存斗争图,心中感到无限的哀痛。就在阎浮树下,又端坐沉思。

净饭王找到他,问他为何如此,他说:“看见世间的众生,互相吞食,心中感到万分难过,所以坐在这里沉思。”净饭王劝慰了半天,才肯同他一起回去。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此次出行悉达多的举动,让净饭王想到了阿私陀仙人的预言。深怕太子厌世出家,便为他建筑了冬天用的暖殿,夏天用的凉殿,春秋用的中殿。

殿中都用七宝装饰,穷极奢华。复在园里广造池台,栽遍奇花异果,并以五百采女,歌舞随侍,人间的娱乐,可以说应有尽有。

并在太子十七岁的时候,就替他选了美丽的耶输陀罗为妃。他以为太子若有一位美丽的妻子,可能使他转忧为喜,不致生起出家的念头。就这样,聪明的悉达多和美丽的耶输陀罗妃,在幸福欢乐的王宫之中,生下了王孙罗睺罗,此时举国上下普天同庆。

净饭王看到太子和太子妃深受百姓喜爱,心中异常高兴。他发愿从此要静修德行,垂布仁慈,广行德政,亲近圣贤,远离恶友,对臣民要慈颜爱语;日常的生活,要戒除轻举妄动。不但自己一人如此,他更命令大臣及全国的婆罗门,废弃谋权术数,学习治国济世之法,祭祀一切诸天善神,祈祷万民平和安乐,以这一切至诚的为太子祝福。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青年时期的悉达多王子,性喜清净。他对于宫庭中的声色喧嚣生活,甚感厌烦。这些声色之娱不仅使太子感到不快乐,相反的,他更为“人命苦短,忧思无量”的问题而苦恼思索。

有一次,太子(乔达摩·悉达多)启禀父王,他要和贵族子弟们到城外的园林中去玩。当太子在园林中玩的时候,他又总欢喜一个人独坐在树下思索冥想。所以他叫那些贵族的青年,各人自由的去游乐,只要不惊扰到他就行。

他静静的端坐在閰浮树下,生死、起灭、无常转变的道理,像海潮一样的在太子的心中起伏。

他想:“世间实在是一个有苦的地方,人之一生是非常有限的时间,随时有无常的事情发生,可是一般人都不明白这无常转变的道理,终日拼着命来营求生活,这真是苦的最大悲哀!见到别人的老病死也知道可怖,但不了知自己生命的短暂而惊惧,这便是人生的大患!我不能像世间的常人一样,我要战胜这虚无浮华的青春健壮,我要征服恐怖的老病死,我更不让世间上的人,永远这样受苦,现在我急需要的是求得解脱这些的道理。”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太子正在思惟的时候,忽见前面有一个沙门(出家人)向他走来,太子赶快的站起来迎接,并很恭敬的问道:

“请问你,您是甚么人?为甚么要穿与众不同的服装呢?”

“哦!你要问我这些吗?我告诉你,我是离开家庭束缚的沙门。我厌离老病死的苦恼,我为了要求得自由解脱的大道。众生,没有人能免除老病死,没有人能逃脱瞬息万变的无常,因此,我才出家来做沙门。我没有甚么可以忧愁,也没有甚么可以欢喜。我的希望只是能够获得不生也不灭,达到冤亲平等的境地!我,没有财欲也没有色欲,终日隐居在山林寂静的地方,断绝世间名利的关系,没有‘我’的观念,也没有‘我所有’的东西,没有净秽的选择,也没有好丑的分别,在市镇或村庄上乞食,滋养这假合的色身。遇到别人有苦难的时候,我就设法为他解救,我没有希望别人报酬的心理,更没有求功德的念头。我只觉得众生的苦恼都应该让我一个人承受,我不努力去解救生死大海中的众生还有谁呢?”

太子听了沙门的话后,满心欢喜的道:

“我也是和你一样的思想,想远离一切欲念,寻求解脱的境界。同时,我也有救度众生的愿力,只是我还没有懂得怎样去作,今天幸而遇到你,我彷佛见到黑暗的世间上一盏明亮的灯光!”

太子说罢,再看沙门时,沙门忽然不知跑到那儿去了!

太子以为这是过去诸佛来点化他的,他即刻立定坚决的志愿,非要去出家不可!他收敛起一切恩爱之情,和那些贵族子弟,默默的回城。

此后太子就常为如何安身立命,求得解脱的问题沉闷苦恼。

过了一段时间,太子禀明父王,自己想要到城外出游。净饭王便敕令官属前后伴从,陪同太子一起出城。太子首先乘车到了东门,在人丛中看见一个老人,发白面皱,骨瘦如柴。手持拐杖,行动极其困难。

车经南门,又看见一个病者,身瘦腹大,喘息呻吟。痛苦万状的在道旁挣扎。后来到了西门,遇到一族人抬着一具尸体。那尸体脓血流溢,恶臭难闻。随行的亲属,痛哭流涕,使睹者心酸。

太子看到此等情状,真是感慨万分。想到世人不拘富贵贫贱,都逃不过老病死的大关,乃叹道:“日月易过,少年不常,老至如电,身形不支,气力衰虚,坐起苦极,我虽富贵,岂能独免,念及将来,甚可畏惊 。”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过了一段时间又去了北门,看见一个梵行沙门,圆顶法服,威仪有度。一手持钵,一手持杖,严肃安详地走过来。太子肃然起敬的赞叹说:“善哉善哉!这才是使人向往的生活啊!

回城以后,悉达多王子就请求父母允许出家修行,净饭王和摩诃波闍波提夫人涕泣不许。

他又向父母请求四愿:一不老,二不病,三不死,四不别。说若能满四愿,便不出家。净饭王一听,知其意仍要出家,重增尤戚。

无奈之下,净饭王苦心孤诣建造华美宫殿,为其娶妻生子,太子终不为五欲所动。只得又令人警戒守护,不许稍离,想使王子去掉出家之念。

二月八日的半夜,月色明朗。他消消起身,凝望着熟睡的妻子耶轮陀罗和儿了罗睺罗,默默地向他们告别,然后便出了房间。他看见宫女们和守卫之人都呼呼熟睡,犹如木石,又生感慨。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告别了妻儿,唤起马夫车匿备马,车匿高声泣谏,想惊醒宫中之人,不料却都鼾睡不醒,他只得替王子备马。

王子跨上白马,取道北门逾墙而出,车匿也紧随其后。佛经上说,马初举步,大地震动,四大天王捧承马足,梵天帝释执幡引路。

王子出城之际,发下誓愿:“我若不了生死,终不还宫;我若不成佛道,终不还见父王;我若不尽恩爱之情,终不还见姨母妻儿。”

于是,悉达多王子与马夫车匿,一骑一步,乘着茫茫夜色,横渡清溪。到天明的时候,已达百里之外,走到了阿拔弥河边的深林,就是古跋伽仙人修苦行的地方。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悉达多王子见此处山林繁茂,寂静无哗,心中欢喜,便命车匿牵马回宫,车匿不肯,涕泣相劝道:“王子生长宫中,安享尊荣,今到山林,伴随荆棘虫兽,怎经得住这诸多苦患险难呢?”王子回答说:“你不必多言,须知我在宫中,虽能免有形的荆棘虫兽,却不能免无形的荆棘虫兽,我现在正欲解除老病死苦,而得永久真实的安乐。”

说罢,悉达多王子心中思忖;若不剃除须发乃非出家,即拔金刀,手自削发。同时自誓说:“我若不了生死,终不回宫。我若不成佛道,终不回见父王。我若不尽恩爱之情,终不回见姨母和爱妃。”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太子命车匿带马还宫,他摘除发中明珠以奉还父王,又脱了身上的璎珞以奉还姨母,最后脱了身上华美的服饰以与耶输陀罗。然后拔剑断了头发,穿上了布衣,改扮成沙门模样。

马夫车匿见此情形,知不能挽回,又见太子道心坚切,不肯回宫,只好无奈牵着骏马健陟,与王子拜别后,怀抱着太子的服饰,大哭回宫而返。

太子看车匿走远,便步入河畔的树林中,开始了长达六年的苦修生涯。

初证菩提:太子在苦行林中修六年苦行,形体枯瘦,仍未见道。他便放弃苦行,受牧女乳糜之供,恢复了健康。太子来到附近一株大菩提树下,以吉祥草敷设金刚座,东向端身正坐,发誓:“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他在树下静坐49天,克服了内外的种种“魔障”。

当车匿回到宫中,这时净饭王知道了太子出家的事情,他无限悲哀,便派了王师大臣二人,带着侍从,去追劝太子回国。

他们追到了太子,但悉达多立志修行,不为所动。王师大臣无奈,乃留下憍陈如等五个人侍从太子,他二人带着其余的人回报净饭王。

太子带着五个从者,渡过恒河,途经王舍城。城王频婆娑罗王闻知,便把悉达多迎往宫中。他觉得太子绝世英材而遁世出家,感到深为惋惜,力劝太子还俗,并愿以王位相让。

悉达多婉和的谢绝了他的好意,频婆娑罗王,深为感动,便向太子说:“你如得道,愿先来度我。”太子便告辞而去。

悉达多出家后,多方寻访明师,以求大道。他见众多修行之人,或以草为衣,或不食自饿,或翘一足,或卧尘土荆棘之中,或拜日月,或事奉水火,心中大不以为然,知其皆为外道。

后来,释迦牟尼从师隐居山洞的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学习禅定。前者教他“追随沉思默想步骤”,就能得到“空寂王国”;后者对他宣读“既非心理作用也非心理作用的状态”。

于是释迦牟尼独处一山洞之中,盘膝趺坐,面壁静心,以求觉悟。春去秋来,终无所得,他明白了这不可能得到启迪,于是改变主意,决定去体验禁欲苦行,以求解脱。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释迦牟尼来到尼连禅河边伽闍山苦行林中,独自在树下结跏趺坐。他身无覆盖,不避风雨,目不瞬动,心不恐怖,摒除一切,全体放下,或限制呼吸,头脑发怵,如针刺骨;或牙舌顶颚,强压内心,汗如泉涌,据说,由于他净心守戒,不卧不起,乃至一只大雕在他头一结巢哺雏,粪污其身也听之由之。

悉达多太子去修行,以前追随身边的憍陈如等五人听到消息也赶来陪侍在他的左右,共同修习苦行。

太子以胜慧示其不究竟处,至苦行林,开始了苦行生活,转眼已六年之久。他由最初每日食一麻一麦,渐渐至七日食一麻一麦以至于不饮不食起来。终于,他身体变得极度消瘦,有若枯木,手摩胸腹,能触背脊,形体消瘦,犹如枯木,还是不能解脱苦恼,悟知苦行非道。

有一日,他忽然觉悟到:过度享受固然不易达到解脱大道,但是一味苦行,也是没有办法进趋大彻大悟的法门于是他决定重新进食,再参玄道。

尼连河边有两名牧羊女子,一名难陀,一名波罗,常赶牛在苦行林边放羊。素日里佛祖静修,遍入河洗浴干净,挤取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满碗,捧到他面前,礼拜供养奉献。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释迦牟尼接受了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遂即服食。

自此,释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供献乳糜,一月之后,体力强健,已回复了昔日的壮实。他又去尼连河中沐浴洗衣,更觉得遍体清凉,光彩焕发。

开悟成道:经过六年修行,终于在菩提树下成佛。四月初八日,夜睹明星,豁然悟透一切事物缘起无我之理,“所作之办,不更受有(生死之身)”,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世人尊称他为“佛陀”(意为觉者),圣号“释迦牟尼”,时年35岁。释迦牟尼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指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这一片叶
日、月、星,都在其中
无阳光,叶子不生
无云朵,雨水不落
无雨水,新叶不生
大地,宇宙,时间,知觉,这一切事物
皆在此叶
我也如此叶,从未出生
我们只是昙花一现
因此,我们亦无死
只是消失不见
宇宙万物密不可分
本无差别,是一体
是自然的本质
这片树叶
是我,是我们所有

悉达多沙门重新调整修行的方法,端身正意在菩提树下结跏趺坐,静思默想。

他来到一株高大郁茂的毕钵罗树(又名吉祥树)下,用草铺成金刚宝座,面向东方端身结跏趺坐,并发誓道:“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开始静静地参悟人生宇宙的真实相,体悟世出世间的因果规律,顺观逆观十二因缘,心境豁然开朗。每当下雨的时候,龙王现身来为他遮风挡雨。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他的思维追忆着过去的经历,用大智慧观照宇宙人生的缘起本心,经过长时间的思索,进入一种“明白”或“醒悟”状态,达到“既不知道满意又不知道失望”的情况,似乎错误消失,智慧涌现,黑暗过去,光明到来。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升座之后即圆成菩提道果祥光照跃天地,菩提道果是大乘佛教的出世圣果,凡一面自度以求成佛,一面普度众生脱离苦海的就称

他的思维追忆着过去的经历,用大智慧观照宇宙人生的缘起本心,经过长时间的思索,进入一种“明白”或“醒悟”状态,达到“既不知道满意又不知道失望”的情况,似乎错误消失,智慧涌现,黑暗过去,光明到来。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升座之后即圆成菩提道果祥光照跃天地,菩提道果是大乘佛教的出世圣果,凡一面自度以求成佛,一面普度众生脱离苦海的就称为菩萨。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释迦牟尼即将成佛,祥光上冲死亡与欲念之魔的魔宫,魔王波旬想阻挠他圆成佛果,便命令三个魔女前去蛊惑他。

三魔女一名特利悉那(爱欲),一名罗蒂(乐欲),一名罗伽(贪欲)她们盛装严饰,罗杀临风,兰麝馥郁,凌波微步来到释迦牟尼身前,殷勤献媚,桃面嫣然。但释迦牟尼深心寂定,视而不见,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三个魔女不肯死心,竭尽种种妖娆之态,淫蝶之状,释迦牟尼训诫她们道:“你们形体虽好,心不端正,好比精美的琉璃瓶贮粪机,不自知耻,还敢来诳惑人吗?”又使法力,使魔女得见自身恶态,只见骷髅骨节,皮包筋缠,脓囊涕唾,丑状鄙秽,魔女看后,意念一转,羞耻惭愧,匍匐而遁。

魔王波旬见魔女无功,十分震怒。他自恃神通,召集所属全部魔将魔兵毒虫怪兽,带上毒雷毒箭,如蜂如蚁杀向释迦牟尼。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释迦牟尼端坐金刚宝座之上,毫不恐惧惊动。魔王的毒雷毒箭,射到近处皆纷纷散落。他告诉魔王道:“我所以得成菩萨道是因为从三僧祗无央数劫以来,积集了无量福德智慧,圆满了六度万行。你来攻我,不是以卵击石,自取破灭吗?”

魔王不听劝告,一味蛮横,率众向前,释迦牟尼身放净光,魔众尽皆跌扑。天帝又请菩萨相助,菩萨使法,洪水滔滔汹涌而出,恶魔怪兽尽淹其中,狼狈败退。〔佛教认为,世界自成至坏叫一劫。〕

初转法轮:释迦牟尼成道后,先赴鹿野苑度化五比丘,以后陆续又度化了1000余人。释迦便率领1250徒众,周游各地,宣讲佛法。释迦推动正 法 之 l轮 ,碾破异端邪说,弘扬佛法,称为“转 l轮”。在45年中,释迦深入民间,说法普度众生。

降伏恶魔以后的悉达多,志愿更加坚固,心中更加平静,继续深入在三昧的禅定境界中。

悉达多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已是十二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就在那天晚上(十二月初八日),皓月当空下,悉达多沙门见到东方明亮的星星时,赞叹说: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于是豁然大悟,彻证无上正等菩提,那时太子刚满三十五岁。

从此时起,大慈大悲无上正等觉大成就者---佛陀---真正来到了世间,这就是佛经所记的“降魔成道”。

天上的大梵天主得知佛陀成就最正觉,特前来向佛陀献花,以此缘起恳请佛陀为众生宣说妙法,让一切众生成就佛陀一般伟大的生命品质,佛陀慈悲应允。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他默坐金刚座上,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十二月八日凌晨,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大地震动诸天神人齐赞,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许多苦厄,一时体息,天鼓齐鸣,发出妙音,天雨曼陀罗花,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宝花、七宝莲花等。

至此,释迦牟尼已成就菩提道果,遂开始教收徒,传授他所证悟的宇宙真谛。

释迦牟尼成佛后,首先在波罗奈城的鹿野苑找到了之前离他而去的五个追随者,并立刻向他们传授自己悟到的佛法。鹿野苑位于恒河与波罗奈河两大河流之间(今印度北方邦东南瓦拉纳西),树林繁茂鸟兽温驯,是一个静寂幽雅的境界。

佛陀因佛(释尊)、法(苦、集、灭、道四圣谛)、僧(憍陈如、阿舍婆誓、摩诃跋提、摩男俱利、十方迦叶五比丘)因缘具备,即初转法轮度化五人。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在鹿野苑中,释迦牟尼向憍陈如等五人说法道;欲求大道应防止两个极端,一分享乐纵欲的生活,这是堕落,一为禁欲的苦行生活,这是痛苦。避开这两个极端,行于中道,能导致智慧觉悟,即可修“八正道”,脱出生死的苦海。五人听后,顶礼拜服。他又向五人说了生灭四谛之法,憍陈如等五人便皈依了释迦牟尼,同时被度为比丘,成为最早的信徒。

他们遵循释迦牟尼倡导的正道修行,不久就修成阿罗汉果。〔阿罗汉是小乘佛教的出世圣果,已了脱生死,不再来三界受生,故亦无灭。〕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这五人听到教说后,心悦诚服,欢喜踊跃,信受奉行,从此随侍佛陀,便都皈依了释迦牟尼,成为佛陀最初的弟子,被称为“五比丘”。

这五人也便是世间最早的比丘为最初的僧宝,释尊宣说的四谛之法为法宝,释尊为佛宝。此即为最初的佛法僧三宝。

佛陀带领着弟子们秉承中道,履行着简朴的行为态度,四处游行,应机的教化着所有有缘众生。

佛陀和弟子们所住的舍卫城祇园精舍,和佛陀的祖国迦毘罗城相距不远。净饭国王思念王子心切成疾 ,差遣宠臣优陀夷前往祗园精舍请佛陀归国。七日后,佛陀与众弟子来到阔别十五六年的迦毘罗城,净饭王及民众以大欢喜心欢迎佛陀的到来。

净饭王一听得悉达多王子已成佛归来,不觉大喜,便扶病偕同王后率领群臣出城迎接。亲族百姓,也都焚香献花相迎。

释迦牟尼返回故国后,广宣佛法,许多亲族和百姓,也争相求度。迦毗罗卫国佛教大行,得道者如林。

三个月后,净饭王病逝。释迦牟尼为他举行了火葬之礼,超度他升天,并收拾遗骨,造塔供养。丧事完毕,仍率弟子离开故国。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王宫中佛陀正在向养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感谢养育之恩,并向王弟难陀点头招呼时,耶输陀罗和罗睺罗牵着手走来。面对耶输陀罗的悲痛与欢喜,佛陀对她进行了重要的开示。

佛陀看到已经长大的儿子罗睺罗,指引他来到尼拘陀树林,令舍利佛为其剃度,指示用特别得度的方法使罗睺罗受沙弥十戒,拜舍利弗为师出家。

还有迦毘罗卫国王子难陀贪恋自己美丽的妻子孙陀利姬而不愿随佛出家,于是佛陀带他来到天上,难陀见天女容貌美丽至极,反观人间女子便像狒狒一般丑陋,佛陀为了帮助他断除淫欲,再带他去看了地狱中因过分贪着美色而感应到的烈焰痛苦,难陀深深体会到人生的空幻和无常,以及了生脱死的刻不容缓,从此安心出家学道,做了佛陀的弟子。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此后,释迦牟尼一直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广收弟子,建立僧团,奠定了原始佛教的教义。

几年之间,释迦牟尼先后度化了波罗奈斯国的王子耶舍,专修事火外道并甚有名声的摩诃迦葉等多人,在摩揭陀国王舍城,国王频婆娑罗及其子阿闍世也先后皈依了佛陀,在舍卫城,拘萨罗国王也皈依了佛陀。

释迦牟尼弟子甚多,相传有五百人,其中著名者有十人,即摩诃迦葉、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等十大弟子。

众弟子乞受戒法后,皆独行用心,勇猛精进,正心诚信,不曾放逸。并常去游四方,慈悲教化,普渡众生。

佛陀在人间要示现成佛,必然要经过出家这个程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示现让世人看到,我们走解脱道或者走佛菩提道,最后的成就必然是有别于世间法(而弃舍一切世间法),必然是有别于世间人追逐五欲的成就,所以必然是要以(弃舍五欲的)出家相来示现,所以必然会有出家的过程。

世尊做这样的示现,是为了要告诉当时在古印度许多的修行人,苦行不能解脱、不能成佛。因为当时非常非常多的修行人,都以苦行作为求得解脱的方法。

所以 ,佛陀之所以以祂的万金之躯,经历这些苦行,其实就是要示现、要告诉我们说:苦行是没有办法成就解脱的,而世尊是经过大家所无法修习的大苦行,然后放弃苦行,藉智慧才成就佛道的!

大般涅槃:涅槃也称入灭,即释迦牟尼八十岁时(中国人讲虚岁实际七十九岁),自知阳寿将尽,便离开说法的王舍城,来到拘尸那迦附近的娑罗双树下,头朝北,右手支脸,左手放置身上,双足并拢,取侧卧之势,面向西,进入大般涅盘(大解脱)之境。入灭前嘱咐弟子阿难:“已成者皆灭,不可放逸,要勤修我法,吾灭后以戒为师。”又,小乘之说无“住胎相”,有“降魔相”(即成道前力挫诸魔的诱惑),称为“小乘八相”。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释迦牟尼佛示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后,为令众生解脱苦难,开示悟入佛知见故,以无量的善巧方便开始了49年的弘法事业,十方无量的诸佛、菩萨亦化现于娑婆世界,助兴佛教,救度众生。其中熟知的有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等。

慈悲的佛陀对众生的爱护无微不至,所教化的对象,不分贫富贵贱、种族信仰一律平等,使得归依的弟子日渐增多,于是便有了僧伽(僧团)。而在佛陀的弟子群中,却有着种种贤圣不肖的分别。故而佛陀制定了戒律,并时常教诫弟子有关持戒的重要性。

《楞严经》云:『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遗教经》云:『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如我住世,无有异也。』

戒律维系了僧团的清净,个人遵照戒律而行,过着法制的生活,佛陀又规定每半月布萨诵戒一次,集合说戒,使诸比丘都能在清净戒法中长养善心,长行梵行。

佛陀的开示智慧光明,让弟子们在无明的黑暗中点亮心灯: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过去,我曾见识繁花无数
而今,才真正从一朵花中
看到了世界
“我”醒来之时
自然将因“我”而变
今天是如此的宁谧安详
似乎,内心的思绪尽消失不见
有如空中翱翔之鸟
脱出牢笼,自由自在
了无挂碍
迈出那羁绊多年的黑暗
“我”长眠已久
如今终于醒悟
因“我”醒来
人类与众生,也随“我”醒来
大地之上
和平与安宁
将行于世间

佛陀率众弟子离开了毗耶离城,走着便停下来,回过头远远地向城中眺望,继而微笑!

阿难含悲不解,顶礼而问:世尊啊,您怎么了?为何无缘无故发笑啊?”

“阿难,最后再看一眼这座城镇!”世尊说道。

“世尊啊,可否再住世一劫,哪怕不到一劫也好!”阿难悲恸欲绝,近乎哀求了!

“阿难,世间有为法的一切缘聚缘散,生灭离合均是无常的现象,即使再住一劫,也会有离!而实际上我的法身,慧命,却真实广大,清净平等,会一向不增不减,无生无灭!阿难,不要在那里独自愁苦了,带上我的座垫,我们回到重林讲堂,我要把这个决定告诉所有弟子!” 这是法显译本《大般若经》中的一段描述

当时有一个铁匠叫纯陀,得到了非常好的蘑菇,就想供养给佛陀蘑菇咖喱。佛陀说:“非常好,我接受你的善心,不过,这蘑菇你不要给别人吃好吗?”

铁匠遵照了佛陀的交代,佛陀具足无漏神通,知道这蘑菇是有毒的,他要求铁匠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伤害到其他人。而后佛陀吃下这顿有毒的蘑菇后就要示现身亡,当得知佛陀吃蘑菇中毒时,铁匠纯陀悲痛至极!

释迦牟尼安慰纯陀说:“世界上有两种人最有功德,第一是佛成道时供养了他的人,第二是佛涅槃时供养了他的人,所以,你是世界上最有功德的人啊!这不是你的错,是我到涅槃的时候了。”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一位高龄八十岁的老人,当众告知所有的比丘弟子,三个月后将在拘尸那双林入般涅槃!

随即带着痛不欲生的弟子们,沿途每一个城镇,每一个村庄,上至老人,下至妇童,国王乞丐,外道人魔。

甚至在误食了纯陀供养的毒蘑菇后,痢血不止,身衰力竭疼痛至极之时,亦平静地向劝慰纯陀和大众,开示法义,耐心劝导,循循善诱,殷殷付嘱!每每至此,无不心泪如雨!

尽管阿难很不情愿,世尊依然在最后的时刻,度化了120岁的外道须跋陀罗,不厌其烦,娓娓长谈,言辞恳切,平静祥和,恍若慈祥的长辈!

而此时此刻的佛陀,恰如一轮明月,高悬在天,其临终慧语亦如皎洁月华,柔和静美,照彻宇宙!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在49年的弘化生涯中,佛陀最初直畅本怀,大圣佛陀成道后,于最初三七日,广宣华严经,度大菩萨,是华严时。继而于鹿野苑等处,于十二年中说小乘阿含经,度声闻缘觉乘人,是为阿含时。继阿含时后,于八年中,说维摩胜鬘金光明等诸大乘经,广谈四教,均被众机,是为方等时。

乃后,二十二年间,说诸部般若经,强调诸法皆空之义,是为般若时。再后八年,说妙法莲华经,会三乘于一佛乘。

法华之后,佛将入灭,乃在拘尸那拉城之娑罗双树间,于一日一夜,说大般涅槃经,显常乐我净义,昭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乃至一阐提人,亦当成佛,是为法华涅槃时。

涅槃译为“圆寂”,圆是圆满一切智德,寂是寂灭一切惑业。又译作“灭度”,灭是灭除见思、尘沙和无明三种惑,度是度脱分段和变易两种生死。合而言之,就是当一个人的智慧和德行都达到究竟圆满之领域,连生死和烦恼也都超越了,就叫做“涅槃”。这也是圣者所证得的不生不灭、超越时空的真如境界、究竟圆满菩提!

佛陀虽涅槃入灭,却留下无量教典经意在世间。愿我们领受佛陀无量的慈悲,共同缅怀佛陀,共同祈愿,永远沐浴在佛陀的慈光照耀下,让我们追寻佛陀的足迹、究竟菩提。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佛陀入灭时,弟子阿难陀请问佛陀四个问题:
1、佛陀在世时,我们依佛为师,佛陀涅槃后,我们依谁为师?
2、佛陀在世时,我们依佛陀安住,佛陀涅槃后,我们依什么安住?
3、佛陀在世时,恶性的比丘有佛陀调伏,佛陀涅槃后,恶性的比丘,如何调伏?
4、佛陀在世时,佛陀言教易生信解,佛涅槃后,经典如何叫人起信?
佛陀回答:
1、我涅槃后,应依戒律为师。
2、我湿透后,应依四念处安住。
3、我涅槃后,恶性比丘,应默摈置之。
4、我涅槃后,一切经典首句应安“如是我闻”。

《佛祖纲目》诸书记载:

“壬申二月十五日,佛在拘尸那城力士生地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临涅槃时,说《涅槃经》,告大众言:‘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时诸比丘劝请如来:‘惟愿久住,不入涅槃。’佛言:‘汝等不应作如是语,我今所有无上正法悉已付嘱摩诃迦叶,是迦叶者当为汝等作大依止,犹如如来。’复告文殊:‘阿难给侍我来二十余年,闻法受持,如泻水置器。我今欲令受持是《涅槃经》,为诸魔所恼,汝可持是大陀罗尼救护阿难。’文殊受已,至阿难所,魔王闻咒,即放阿难,归至佛所。佛于是三入禅定,三出三告,乃云:‘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乃于宝床右胁而卧,于其中夜,寂然无声,便般涅槃。”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佛陀因材施教,点化迷萌,救度无量数人脱离苦难,感化无量数人求皈受戒。无量的众生因佛陀的慈悲智慧平等普化的教诲而弃恶修善,忏悔罪业,发菩提心,奉法修行。由此而得胜妙乐者,证悟圣果者众多。

包括各个世俗各个阶层的众生:有频婆娑罗王、波斯匿王等国王,及韦提希夫人、末利夫人等王妃,也有社会下层的莲花色尼、摩登伽女等。佛陀度阿那律、难陀、阿难陀等诸王子出家,也不舍弃地位低下的优波离、挑粪匠尼提等。

娑婆世界的众生刚强难化,不信因果,不信六道轮回,对于世间种种的恶行,以及对于将来所要受到的果报,无知而无所畏惧,沉溺于欲望和恶习之中。佛陀慈悲,以自身经历的食马麦、遭诽谤等事,为众生现实说法。并详细解说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皆是往昔作恶所感以令众生明白因果不虚之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证悟回归清净自性。

逢此殊胜日,广做功德,回向、祈愿一切有情众生善根增长、早日闻法得度、离苦得乐,究竟圆满。祈愿佛日增辉,正法久驻,世界和平,国泰民安,众生早日解脱!

至诚祈愿正法久住,佛陀正法光明遍照寰宇,普度万源,至诚祈愿我们的伟大祖国日益强大、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至诚祈愿世界人民皆能人心向善,早闻正法,祈愿世界和平,宇宙祥和无浊障。祈愿一切众生,皆能早日离苦得乐,早日解脱成佛!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
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

经云:

“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劝请,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恭迎佛出家日:削去烦恼丝,穿上解脱衣

谨以此文纪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日,文中经文来源于中国佛教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