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万分之一种生活的对话
关于这些问题:
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怎样的?
你喜欢在哪儿生活?
你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你最喜欢的旅行是哪一次?
......
现如今,观察着身边人,“自我”“发展〞常挂在嘴边,“焦虑”“内卷”蒙绕在心头,该如何选择,该如何活着,是对自己的发问。
《啊!原来我是这样的自己!》这本书就是关于这些对话的,让我们通过这些对话找到基于自我选择和筛选的洞察及思考,然后为自己埋下之后启程和行动的种子。通过对话的形式,呈现出如今正值新鲜的职业现状,真实还原从业者的自我面貌,以启发未来准备走相似路线、有相似爱好的我们,希望我们都可以在彼此的对话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脱口秀界的“严肃艺术家”呼兰
脱口秀演员的艺术观。
喜欢舞台,喜欢被成百上干人盯着,发挥本能中的表演欲。
创作来源于生活,要把自己当作生活背景,再以脱口秀演员的身份把阅历讲出来。
最怕冷场,场子得时刻“拎着”,时刻观察着观众的反应。
用理性的逻辑做语言表演艺术
脱口秀的语言魅力在于真实而又充满变数,你需要把自己的内在和人生体验剥开给观众看,还要关心观众会不会觉得好笑。场子得说热乎了,得时刻“拎着”时刻观察着观众的反应。呼兰用他强大的理科生思维和明确的喜剧审美,做事总喜欢挖掘事物背后客观的逻辑,即使是面对脱口秀这样一本关乎搞笑的语言艺术,他也会不厌其烦的进行拆解与分析,琢磨该如何一层一层把情绪推上去。同时他也是一个韧性很足的人,少年时代参加乒乓球比赛的经历,让他很早就意识到胜败乃兵家常事,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收拾输的心情上,可以再勤奋一点,或者再多思考,多打磨,再试一试,咬咬牙再赢回来。
幽默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但创作永远来源于生活
对脱口秀演员来说,幽默感是一个基本条件,你必须或多或少拥有这个天赋,接着才是时间投入与方法论的问题。但呼兰认为脱口秀的首要条件是自己写的段子和表达方式,一定要基于自己的经验才能成立。90%都是真实事件和感受,剩下的才是技巧,很多事情是顺其自然的。
比如不懂股市却热衷于炒股并自认为很厉害的‘金融女魔头’老妈”,“被生活磨平棱角在鬼屋都玩不起劲的中年男人”,把段子不好笑称为“延迟满足〞,把门卫大爷秃头称为 “去中心化”等等,这些都是呼兰语言中荒诞而又贴切的段子。
呼兰喜欢站在舞台上的感觉,被成百上干人盯着,特别能刺激他,让他想去吸引观众的注意。每次看到那么多人发自内心笑得前俯后仰,他就觉得兴奋和满足,这种满足不仅是把人逗笑这件事本身带来的虚荣,更多的是实现了带有个人语境的自我表达,那种感觉是难以形容而又珍贵的。
保持心态年轻,保持活力和对知识的渴望。
呼兰认为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阅读,他每个月至少会在上面花100个小时,他又喜欢剖析自己,看书或吸收资讯的时候,常常会忍不住把一些事儿往自己身上想,或者是思考“你是谁”“你在做什么”之类,这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思维训练手段。
生活不可避免地会往庸俗倾斜,但很多东西是可以自己把握的,通过不断实践和观察世界,观察不同行业朋友们的生活状态与交流方式,这是保持心态年轻的主要方法。
幽默感是成为脱口秀演员的基本条件,而喜欢表演是本能,是藏在基因里的。
拥有绝对业务生活的CEO-钱庄
泛心理品牌创始人创业“修行”
工作成员之间彼此要相互分享,这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文化,而不是基于竞争。
随着年龄增长,也可以反哺一些价值观给父母,用你的想法去影响他们的想法。
很多人认为可以考虑用更多和占有更多来解决自己的痛苦,但其实只有付出才能解决痛苦。
钱庄是Know yourself推崇的生活理念的践行者。喜欢梳理自己,喜欢梳理自己,喜欢冥想与阅读,喜欢和朋友们相处,也喜欢吃吃喝喝和一些美好、轻松的娱乐方式。
关于好的生活:
首先要有寄情之处,你得有所热爱,这个很重要。同时因为干这件事情,你可以过上一个还算不错的生活,,不一定是奢侈的生活,但不会为基础衣食住行担忧。简单来说,你的孩子上不起私立学校,那可以不上私立去上公立,但不会过得紧巴巴的。另外就是好朋友要一直在一起,以及和伴侣之间有一个非常好的关系,大概就是这样。
关于未来与价值观
我想靠近真理,其实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是有一个有限的时间去理解世界的,每个人看到的所谓的真理都是片面性的。但是,我会希望我接下来的人生都用来向最本质的、唯一的真理靠近。我也相信人类的意识是可以进化的。
从心理学及精神分析学理论来说,人的老年期其实是一个创造力爆发的时期。到了老年期,人的社会身份会逐渐卸掉,不再是企业员工了,甚至不再是小孩家长了,身份会回归个人。在这个阶段,你也有了足够多的见解与经验,所以说老年期是一个创造力极强的阶段,那我肯定还是希望,那个时候我也会有所探索、有所创造。
关于如何看待 “成功”?
成功肯定是属于少数人的,它是一个基于社会比较的概念,和他人相关。我们还算不上,目前还是一家初创公司。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说我也不成功,学术、工作、财富、家庭教养方面都有的是比我成功的人,真理和成功也是完全不相关的,成功也不是我要追求的,我更在意的是我有多少潜能,以及我能实现多少,不是别人眼里我成不成功。
人90%的不快乐都是关于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或者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所以如果注意力在此时此刻的话,是没有那么多烦恼的。
生活方式作家 安东尼
职业和兴趣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事业可以是喜欢的事,这不矛盾。
大学时期不清楚自己的职业方向并不可怕,可以尝试,可以选择,人生道路是靠自己摸索出来的。
“把生活过好” 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态度。
关于兴趣和职业之间如何做选择:
对喜欢的额东西笃定,愿意为它放弃稳定的收入,也可以有很好的结果。
自然而然,心之向往
当下不少年轻人在兴趣和职业之间摇摆,犹豫两者如何取舍。安东尼认为事业完全可以是喜欢的东西,两件事并不矛盾。如果可以两全其美自然很好,如果不能,或许就需要考虑喜欢的东西是否能支撑自己走下去。“这些决定其实是很简单的。你对喜欢的东西笃定,愿意为它放弃稳定收入,也可以有很好的结果。但如果你还不确定,与其摇摆,那不如找个有保障的工作。”
从写博客出书到做厨师,安东尼似乎从一开始就在做喜欢的事,不同阶段的探索和变化,自然而然就发生了。“我的性格是想到什么就去做,不会有太多纠结,所以好像也没什么困惑。他举了个形象的例子:好比喜欢一个人,想跟他/她交往、在一起,你心里定是有数的,也知道那个答案。所以无论是人还是事情,如果是真的喜欢,其实没什么好犹豫的。
生活里有没有一直坚持的习惯和观念?
不要折腾,不要纠结,很多事差不多就行了。我是不怕麻烦的人,但我不喜欢为了没有意义的事去麻烦。你去做一件具体的事情,那就踏踏实实去做,做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义的。但如果你只是在纠结,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但这可能也跟性格有关,有的人可能就是想得多,我就是想的比较少,行动力也强,做决定很快。
关于情绪:
会有孤单的时候,但比较少,孤单就是一种情绪,认识这种情绪就好了。就像快乐,你知道当下是快乐的就好了,孤单和快乐都是一样的,就是一种感受。
写在最后:
在“万分之一种生活”栏目中,有11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物,他们非常年轻,却已经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次精选3位最有启发的分享给大家,从脱口秀的艺术家,到有业余生活的CEO,再到生活方式作家,通过对话的形式分享给我们他们关于职业,对于生活,对于未来的坚定,找到自己的方向,坚定而平静的走下去。
读的书,对的话,走的路,一个人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