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生格局的修炼学习

跨过这四个阅读层次,让我们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

2018-08-05  本文已影响211人  徐笑笑笔记

【本文由赞我(zaneds.com)独家冠名】

在这个资讯大爆炸的时代,精明的媒体人通过精心设计,从独创的华丽辞藻到经过审慎挑选的统计资料,包装出一批又一批让人们不用加以思考就能接收的资讯。人们将包装后的观点装进自己的脑袋,整理出“自己”的思绪。我们甚至都不用自己下结论,像播放机一样播放出装进我们脑子的观点就好了。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比以前的人更多了,但是我们的理解力未必跟上了快速发展的知识。知识也确实是理解的先决条件,但我们为了理解一件事,并不需要知道和这件事相关的所有事情。正如有些人读书少而精,但每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成为了他自己,因此他对一些事物的研究甚至会比读了很多书的人还要透彻。

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而在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我们的理解力。

如果我们想要增加理解力,而不是被泛滥的资讯牵着鼻子走,我们就不能摸到任何文章或书籍就读。事实上90%的书籍都不能增加你的理解力,如果只是为了资讯或者消遣,扫描一下就好了,剩下的10%的书籍才是对我们有特殊价值的,真正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的。

今天我们要讲的书叫《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是在市面上充斥的诸多教你如何“快速阅读”、“高效阅读”的读书方法类书籍中,为数不多的教你如何对付那10%真正有价值的内容的书籍。

这本书出版于1940年初,但这几十年来经久不衰。经过数次改版,里面的内容历久弥新,即使是在70年后的今天,这本书依旧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当你拿到一本书的时候,你会看到作者用艺术的手法在骨架外面包裹着肌肉、覆盖着衣服,如果他是一位优秀的作者,这副骨架就不会臃肿不堪,不会皮包骨头,而是呈现着血肉均匀的状态。剖析这本书的时候,我们读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找到这本书的骨架,从身体各个部位的活动中看出透露出的内容。

那我们该如何找到这本书的骨架呢?这就得从《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阅读的四个层次说起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指出,阅读有四个层次,它们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为什么说是层次而不是种类呢?这是因为每一个层次都是以低阶层次为基础的,再高的层次也包含了低一阶层次的阅读特性,而“种类”则表明它们之间是互不相同的。

在第一层:基础阅读中,我们要做的是理解“这个句子在说什么?”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可以完成对这一层次内容的学习。

在第二层:检视阅读中,我们要掌握的是略读和粗读的技巧。在这一阶段我们要做的是了解“这本书说的是什么?” 其实这也不难,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序言、目录、索引对整本书的架构有一个大体上的掌握,如果这样还不能达到了解书中内容的程度的话,可以根据目录找几篇重要的章节粗读一遍就可以了。

可阅读者中又有多少人会遵循检视阅读的原则呢?很多人拿到书,不加以检视,就从头到尾逐字逐句一字不落的读完,平白浪费了很多时间。事实上,对90%的书,我们用检视阅读的方法快速读过就可以了,对少数的书我们才需要用相当慢的速度,才能完全理解。

接下来要重点讲述的分析阅读才是理解一本书的重头戏。我们前面已经了解到,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因此即使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的方法简单,但在深度阅读中仍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在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中,优秀的读者要时刻带着问题去读书,并在读书过程中尝试着去回答问题。切记,你有多主动,你阅读的效果就有多好。

第一个要回答问题是:这本书的大体内容是什么?

首先在阅读之前你必须要弄清楚你要读的是哪种类型的书,书本和读者的对应关系就如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一样,不同学科的书有不同的指导方法,我们也应当依照不同内容的书籍用不同的技巧予以回应。

接着你要能够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什么。如果你说“我知道这本书在说什么,但是说不出来。”别骗自己了,这只能说明你还没有将整体的内容看清楚。

第三步是列出书中的重要篇章,并说明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整体架构的。一本好书就像是一栋好房子,每个部分都有独立性,但又能彼此连结、有秩序地排列起来。在这方面虚构类的小说与理论型、实用型的书籍又略有不同,对虚构类的小说而言,情节才是真正的主干,其他的都是插曲。

最后一步是要找出作者要问或是要解决的问题。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之前会有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就是作者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把它们找出来!

当你能够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恭喜你已经了解这本书了,但是这还不够,我们还得理解地更深入一些。接下来就是第二个问题:这本书的详细内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写出来的?

当我们步入一个从未涉及的领域的时候会觉得一本书难以理解,这很可能是因为就某些语言你还不能与作者达成共识。于是理解的第一步是找出关键词,根据上下文或借助辅助书籍确认每个字的真实含义并确保没有歧义,这样你的理解能力就大大增加了。

接着是找到作者的主旨,这些主旨就是回答作者提出问题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知道为什么他用什么样的论述来说服我们该接受这样的观点,找到这些论述并重新架构前因后果,你才能明白作者的主张。如果作者的主旨没有论述的支持,那纯粹只是在抒发个人情感罢了。

最后一步是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在没有解决的问题中,作者认为哪些问题是自己解决不了的呢?

走到这里,你就能诠释一本书的内容了。如果你要检测自己是不是真正理解了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提出了两个简单有效的法子,第一个是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把作者的主旨说出来?另一个是你能不能用相关的经历自己去诠释主旨说明的内容?如果你只会复述作者在文中的语句,你最好再去读一遍,毕竟作者跟你沟通的是思想是知识,而你只获得了他的文字而已。

分析阅读走到这里完了吗?不,还没完。我们还要问自己最后两个问题:“这是真实的吗?有意义吗?”

主动的阅读者不会因为已经理解了一本书就到此为止,他还必须评论,提出批评,这才算完事。但是你在提出同意或是批评意见之前,你必须肯定地说“我已经了解了”,这是对作者最基本的尊重。

如果你要反对作者,你也必须为自己的话提出理由来。你反对的理由是因为作者的知识不足,还是知识有误,亦或是推论无法让人信服,甚至是分析不够完整呢?不管是哪种原因,你得精确地指认出作者的问题,并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观点才行。

分析阅读就我们谈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讲讲主题阅读。

当我们想了解某一个特殊的事件或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仅靠一本书是不够的,这时候会需要同时读上好几本相关书,才能找到我们的问题的答案。社会科学如此,哲学如此,历史亦如此。这个时候分析阅读的技巧就捉襟见肘了,只有主题阅读才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

做主题阅读的时候,首先你要明确:书是为你服务的,你不需要知道书的全部内容,只要找到相关的主题就好了,至于其他的不看也没关系。

在主题阅读前期,你要针对要研究的主题建立一份书单,并采用检视阅读的技巧筛选出与你关心的主题真正相关的部分。接着你要创建关键词让别的读者与你能够达成共识,根据你想要回答的问题建立一系列中立的主旨,并提供论述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一切就像是分析阅读的反向操作!

一本真正的好书是能够让你增进阅读技巧的,你在读完一般书后隔一段时间再重读一遍,如果你发现眼前的书的内容好像比最初阅读的时候少了很多,那么恭喜你成长了;如果你发现你在这本书里看到了全新的东西,好像这本书和你一起成长了一样,那么恭喜你遇到了少有的好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虽然枯燥、啰嗦,但也算是干货满满,在深度阅读的方法指导上也给人以不少启发,除此之外,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如果想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读书应当是一件挑剔的事,我们的重点是,你该去寻找对自己有特殊价值的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