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

2020-03-14  本文已影响0人  夏梦婷_0ad0
面临的挑战和期望的品质

反思:孩子的行为和希望孩子具备的品质和生活技能?

眼睛在耳朵前面

身教>言传

要想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妈妈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我们都期待孩子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是我们自己却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对于父母,你给孩子的,就是你从孩子那得到的

比较两段话:假如你是孩子,你会觉得被尊重鼓励和爱了吗?与要培养孩子的品质相差多远?

A:去刷牙!别忘了你的外套! 做你的作业去! 不要和朋友打架!把碗筷放到洗碗机里!快点穿衣服,不然上学就迟到了。别再抱怨了!赶快收拾干净!

B:你需要做什么能让牙齿又洁白又干净?你要穿什么出去就不会冷?你今天的作业计划是什么?你和朋友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约定吃完饭要怎么收拾碗筷?不想上学迟到,你打算怎么穿戴好?我们怎么沟通才能更尊重对方呢?弄乱东西以后,你要负的责任是什么?

一个是命令,让人容易抵触反弹!一个是激励式的好奇提问,给人轻松和被尊重的感觉,更利于合作。

启发式提问

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能多跟我说一说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你有什么感受?你能做些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我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你?”或者:“我能做些什么来让你感觉更好、并且支持到你呢?(相同经历)

反射式倾听——写作业拖延

❤️纠正之前先链接,先解决情绪,再解决事情

家长反思自己对于孩子写作业的态度是否心平气和?孩子是否信任你,你们俩的关系是否好?

当孩子们感觉好的时候,才能做得更好

你在做作业时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觉得做作业主要的三个难点是什么?

你有什么感觉呢?

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你对目前的学习环境有何看法?是不是感觉乱糟糟的?有没有感觉到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在这里学习有一种孤独的感觉吗?

想在哪里做作业?可以这样问:你在哪里做作业会感到舒服而不会分心?

什么时候是做作业的最佳时间呢?

需要什么支持和帮助?

寻求反馈:你觉得爸爸/妈妈在这件事上做得怎么样?关于支持你完成作业这件事情上,你有什么感觉?我发挥作用了吗?还是觉得我的帮助不怎么样,或者根本就没帮上忙?

三个原则

第一,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第二,每个人都需要归属感和价值感。

第三,每个人都需要鼓励,就像树需要水

五个标准

第一,和善与坚定并行

第二,归属感(无条件爱)和价值感(责任感)

第三,长期有效

第四,社交和生活技能

第五,发现自己的能力

错误行为目的

有些孩子不做作业,是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获得父母的关注才会有归属感,而且相信不做作业可以让父母更多地关注他们。表现出你叫他做作业他就动一下,不叫他做,他就立刻反弹。

有些孩子不做作业,是因为他们想证明:你不能逼着我做作业。即使你能让我做作业,但你没办法逼着我认真做作业

有些孩子不做作业,是因为他们感觉,自己只有做作业才能得到父母的爱,所以心灵受伤。他们通过不做作业来伤害别人。很遗憾,他们试图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如:把书撕了

还有些孩子不做作业,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真的做不到,所以索性放弃

寻求关注:

一、关注他。你可以要求孩子和你一起坐五分钟,让他展示已经完成的作业。二、给孩子一个计时器,让他自己做十五分钟。三、不要一直坐在他旁边,要让他知道你期待十五分钟后再展示已经做好的作业。四、建议他将做作业这个问题列入家庭会议议程,全家人一起讨论解决方案。五、计划未来的特殊时间。

二、寻求权力

首先明确一点,每个人都想要权力:让我做,给我选择的权利,要注意,你不能逼他。

一、承认你不能逼迫他,并为此道歉。二、给他选择的权利,告诉他,如果他可以自己安排好做作业的时间,并分享给你就够了。三、让他知道他有很好的领导能力,可以用来帮助别人。四、建议他将这个问题列入家庭会议议程,这样就可以全家一起讨论解决方法。五、计划未来的特殊时间。

三、报复

一、认同孩子的感受。二、对你所做的、已经伤害到孩子感情的事情负责。三、道歉。当你道歉时,你会发现我们的孩子是如此宽容。四、建议他把这个问题放在家庭会议议程上,集思广益解决。五、计划未来的某些特殊时间。

四、自暴自弃

“我不行”隐藏的深层信息是,不要放弃我,给我一点机会去展示自己。

一、不要责骂。对于这类孩子来说,责骂可能是毁灭性的。二、花时间耐心训练。三、小步子走,展示一些孩子容易重复的步骤。四、不要同情孩子,多点耐心,相信孩子。五、不要一味地夸奖孩子,而应该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一点点小成功带来的美好感受。六、花时间做有趣的事情。七、让孩子参加家庭会议,耐心等他讲完,表示赞美并提出建议。

顶牌

顶牌这个词来源于一个扑克牌游戏,就是我们打出的第一张牌,象征着我们在感到不安全或脆弱时所做的决定。

这四张顶牌分别是:取悦,安逸,控制,和领先。

顶牌是“领先”的人认为,我最不想做无意义的事情,只有做有意义的事情时,我才有归属感;当我没有完成重要的事情,别人不赞同我对重要事情的意义时,我会感到没有安全感,并为此做出反应行为。

顶牌是“取悦”的人最不想被拒绝。他们认为,只有别人喜欢我,认可我,我才有归属感。当别人不喜欢我为他们做的事,也不想办法让我高兴时,我就会觉得自己很受伤,没有安全感,并为此做出反应行为。

顶牌是“控制”的人最不想被批评或被羞辱。他们认为,只有当我可以控制自己、控制局面、或者控制他人的时候,我才有归属感;当我被批评、或者被命令、或者当我知道该做什么并付出努力,而别人却表现出憎恨或反抗时,我会觉得没有安全感,并为此做出反应行为。

顶牌是“安逸”的人,最要避免的是压力。他们认为,只有呆在安全、熟悉的范围内,不做任何有压力的事情时,我才有归属感;当别人不愿跟我一起安逸,或者强迫我按照他们的安排做事,我会觉得没有安全感,并为此做出反应行为。

领先”的挑战行为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自卑,“控制”的挑战行为会让孩子们叛逆。“安逸”的挑战行为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讨厌或无聊;而“取悦”的挑战行为可能会让孩子在努力取悦你却得不到回应后,感到生气。

不是男孩更调皮!

男孩的大脑结构更多为运动而构建,而女孩的大脑结构则更多为语言表达而构建。女孩的大脑两侧都有语言中枢,男孩的语言中枢只在左边,他们大脑的右侧,有一个更大的区域用于视觉、空间和机械思维。

有了二宝,我还是爱你的!

一、爱不会少

她和女儿坐在桌旁,拿出四根蜡烛,并请女儿仔细观察,她要教她什么是爱。她拿起第一支蜡烛,点燃,说:“这是妈妈的蜡烛,蜡烛代表我,火焰代表我的爱。” 然后妈妈拿起第二根蜡烛,并用第一根蜡烛点燃它,说:“这是你的爸爸,我嫁给爸爸的时候,我爱给了他,但我的爱也还在。”然后妈妈拿起较小的蜡烛,又用代表妈妈的第一根蜡烛点燃它,说:“这根蜡烛是你。当你出生的时候,我把爱都给了你。现在爸爸拥有我的爱,你也拥有我的爱。但我的爱也还在。”然后妈妈拿起最小的蜡烛,用她的蜡烛点燃,同时说:“这根蜡烛是弟弟。他出生的时候,我把爱都给了他,但你仍然拥有我的爱,爸爸也仍然拥有我的爱,我也还有我的爱。我们就是这样相爱的

二、特殊时光

你可以安排每天15分钟,和孩子一对一,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情,给予肯定和认可。安排特别时光,有三项基本原则:

第一个基本原则是“一对一”,也就是,只有你一个大人;

第二个基本原则是,你得有一个好态度;

第三个基本原则是,你得全神贯注。与孩子一起共度时光,确实有助于让他们感到鼓舞。刚开始的时候,你只需要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密切关注孩子喜欢做什么。

“不要以顶嘴对顶嘴”

孩子有了我们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如果我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即使孩子跟我们顶嘴了,我们也能以鼓励的话回应。我们可以这样说:“不知道我做了什么让你这么不高兴。”,“哇,你现在真的很生气!”,“我需要自己待一会儿,然后我就能尊重地和你说话。”,“我需要一个拥抱,当你准备好的时候,来找我吧。”,“现在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我们先暂停一下呢?”,“让我们把这件事情放到家庭会议的议程上吧。”,“我能听出来你很生气,想跟我多说说么?”,还有一句我最喜欢的:“你知道我有多爱你吗?”/“我爱你,但我不喜欢你这样的行为

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

检视孩子的运动量、饮食习惯、电子屏幕时间、睡觉时间等,给孩子找到增加运量的机会等等

如:走路或者跑步去上课,增加运动量;跟老师约定一个暗号:打扰到别人或者多动了,就让老师摸他的鼻头!课前做拉伸或者深蹲。可以允许他在座位上不打扰别人,做一些手上的运动,如:(默)数手指。

情绪失控

“你一定是气坏了吧”+拥抱

一个行为不端的孩子是一个气馁的孩子:

当他和你顶嘴,对你不尊重,不是你回击他的时候,而是你树立榜样的机会!

能不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这件事情你有什么感受?

有没有你本来可以做但没做的事情,可以改变事情的结局?有没有一些事情,你做了就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让自己感到更受鼓舞、更多地被聆听到?下次再做同样的事情你会不会有不同的做法?

孩子胆小?不是的!

我没见过胆小的孩子,这是对未知的恐惧,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反应。

公共场合与人互动存在困难——家庭“玩耍日”

一、准备:

1.道具准备

不鼓励社交互动和容易引发争抢的玩具,比如把玩具武器先收起来,还要把单独玩耍、容易导致孩子沉迷的玩具也收起来,比如游戏机等。如果家里有孩子非常不愿意分享的玩具,最好也收拾起来,直到“玩耍日”结束

2.心理准备

与孩子讨论,做个好主人,这句话的意思什么?

我们怎么做才能让客人觉得自在?可以与孩子共同头脑风暴出一些主意,把它们在纸上记录下来。让孩子提前挑选几个游戏,问孩子,你怎么知道什么时间结束上一个游戏,开始下一个游戏?同样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并在纸上记录下来。然后问孩子:怎么知道客人开不开心?他们在微笑?还是大笑?有没有噘嘴?是不是在表达生气?

二、正面管教工具

1.好奇的问题

“看到其他孩子在玩,你想加入他们,你会怎么做呢?”先聆听,再建议他们在加入其它孩子前,去看看那些孩子在玩什么。然后问孩子:“你可以做什么融入他们?例如,也许可以做点和他们游戏相关的事情?

2.角色扮演

比如在扮演经营一家餐厅,你可以问孩子:“你愿不愿意去问那些正在玩的孩子,我能做个顾客吗?”或者他们正在一轮游戏中,问自己能不能下轮加入

如果你过去搞破坏、或者批判他们、或者你很专横,那些孩子会怎么想?”还可以问:“如果他过去想玩别的,那些孩子会怎么想?”然后认真地听孩子的回答。还可以问问:“如果其他孩子不希望你加入,你可以怎么办?如果你强行加入他们,他们会喜欢吗?”然后听孩子的回答,建议孩子如果是这样,你愿不愿意先不加入、找点其他的事情来做

孩子做完了角色扮演,可以问孩子几个问题,你的感受如何?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感受?你是怎么做的,你是怎么应对的?


三、加强好行为,好心态:

我注意到,你和朋友分享方面,做得很不错,在决定下一个游戏玩什么的时候,你做出了让步。”

如果孩子不喜欢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问孩子:“下次我们怎么做才能取得更好的不同的结果”

四.父母的榜样

父母要展示自己的社交和情绪表达,如分享妥协同理心!

难堪情绪

产生难堪情绪:如:孩子被受欢迎的孩子笑话、个子大的孩子欺凌了,或者当众出丑

不贬低情绪,肯定孩子积极的应对技能:如:自我控制,没有当场情绪失控

“我很遗憾今天发生了这件事,我知道这让人生气,我也注意到你是怎么应对的,在那么困难的情境下,你还能。。。

分享自己的经历能够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难堪是正常。确保你分享的故事不是用来证明你遇到难堪时处理地比他好

孩子不愿分享

一、计时器

两人分别选择一个数字。谁说出来的数字与你心中想的最为接近就获得先玩玩具的权力,然后使用计时器设定一个时间,你可以让他们自己选。对于年龄更小孩子来说,两分钟是合适的时间。你可以让大孩子等待的时间更长些

轮流做事情。如果计时器方法不起作用,那就把玩具收起来,放在架子上,告诉孩子如果你们想不出来一个分享玩具的方法,那么这个玩具就要一直放在架子上面了。玩具放在那里却不能玩

二、自带玩具交换

如果孩子不愿意与玩伴分享玩具,那么就请玩伴的父母也带着玩具来。孩子难以抵制新玩具的诱惑。很快你的孩子就会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与别人分享玩具,才能玩到同伴的新玩具。(公平和轮流意识)

如果你分享你会开心吗?然后认真听听他的感受、并询问一下为什么喜欢分享?

如:小朋友更喜欢来你家做客了,因为你愿意分享你的玩具,你愿意与他们轮流玩耍。

三、维护物权

帮孩子选择出自己愿意分享的玩具,以及自己不愿意分享、只想自己玩耍的玩具。有时候你要扮演裁判的角色。例如说:这个玩具是豆豆的生日礼物。你可以先玩其他玩具,等豆豆愿意分享的时候他就会给你玩。

孩子打架

孩子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呢?

在今后如何处理权力斗争,如何处理冲突,如何解决分歧,如何自信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如何谈判和妥协


孩子为什么会打架呢?他们从打架中能得到什么呢?

可能想获得你的关注嫉妒/怨恨父母对某个孩子的偏爱或者觉得贬低他人/打架能让他们感到自己很强大,可能是无聊,也可能是故意惹恼,或者是为了寻求别的事儿给不了他们的兴奋感

不要当法官或裁判

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一、家长走开

当他们打架的时候,你出现在那里,会让他们打得更凶和更欺凌别人,成为更欺凌者和受害者的角色

二、转移注意平复情绪

三、让孩子分开

用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并跟孩子说:我相信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

四、关注解决问题而非对错

是谁的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修复

你是想谈一谈,还是再冷静五分钟?

孩子不听话

要孩子自律顺从更重要

首先孩子的道德判断 他要到8岁左右的样子才能够发育,他的行为都是靠外在的,比较粗浅的强化,如得到小红花的行为就是好的行为。

你倾听孩子,孩子才会倾听你。

先链接情感,再纠正行为:

“我知道玩电脑游戏比做作业更好玩,而现在到做作业的时间了”。然后给孩子选择:“你是想2分钟后,还是4分钟后停止玩电脑游戏呢?”

你的作业计划是什么?”代替☞“快去做作业!”

我爱你,而答案是不”

1.认同感受:我看得出这件事让人生气,你听起来真的很难过,很气愤,感到受伤了。

2.好奇心问题:怎么了?发生什么了?想不想说说

3 邀请更多分享:还有其它的吗?还有更多要说的么?还有吗?

4 闭着嘴唇的倾听:嗯嗯。

5.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很多时候,孩子需要一个支持他们、倾听他们发泄的耳朵而已,然后他们自己就会相解决方法。这个过程帮助孩子学到了韧性(我能够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以及能力(我能够承受烦恼并且找到解决方案)

孩子被欺凌

一、不告诉大人的原因:

觉得被欺负感到羞愧

害怕被报复

不知道该向谁求助

相信“欺凌是成长的一部分”可能实施欺凌的孩子也正遭受成年人的欺凌,才会这样对待别人(欺凌者也是被欺凌者

二、如何预防欺凌?

好奇的问题:

今天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事要跟我讲讲?” 或者“有没有什么让你烦躁、伤心或者生气的事

你相不相信,自己有权力在学校感觉安全和被尊重?”那你对于保持别人安全和尊重的行为,有没有承担起责任?”“如果有人在学校欺负你,或者你看到有人欺负其他同学,你会怎么样想会怎么做?”或者 “如果有同学故意排挤其他同学,你会怎么办?”或者“如果你在承担安全尊重行为的责任方面有困难,你要告诉我,我们可以一起解决?”

三、被欺凌怎么办?

第一,父母要避免强烈反应,我们该怎样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我很高兴你告诉了我这个,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很抱歉。告诉我更多细节吧,这样我们一起商量解决办法

”有别人想伤害你或者取笑你,那并不是你的错。但你能想到什么其他的处理方式吗?或者我们现在能做点什么吗?

大多数学校和老师都希望孩子在学校里能感到安全和快乐,并且不希望惹上官司让学校名誉和资源受损。

第二,父母要全面了解事实。花时间了解事情的整个经过

施害者因为没有更好的方法满足自己的需要,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记得吗?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所以要关注在需要改变的行为上,而不是给孩子贴上破坏性的标签

第三,找准问题的原因

发生了欺凌,是不是学校需要对课间休息、放学时间等有更好的监控?是不是孩子需要学习怎样更好自我保护和树立界限?你需不需要帮他制定练习计划或者报名相关的课程?是不是学校需要针对伤害、嘲笑其他学生的行为制定更清晰的原则和措施?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后我们可以再次关注解决方法。比如,那个实施伤害的孩子是否需要帮助,他是不是需要学习同理心,或者使用正面而不是负面的方法使用自己的力量?他是否被情绪问题困扰

第四、保护好孩子

保护孩子的具体方式,取决于具体情况,比如学校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问题的性质,以及你自己孩子的具体需要。有很多教孩子自我保护的课程,例如教孩子如何离开被欺凌的现场,如何从情绪和身体上保护自己,如何尽早有效寻求帮助。有些情况里,保护孩子可能意味着召集老师、校长、其他父母和孩子、自己的孩子一起坐下来开会讨论,寻找解决方案。最极端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人愿意解决问题,你还可以选择给孩子选择一个新学校。


孩子对老师有意见不肯上学

不惩罚!

家长们从哪里得到这样一个疯狂的想法呢?为了让孩子们做得更好,却要先让他们感觉更糟。孩子感觉更好的时候,他们做得更好 feel better, do better。

提问:关心孩子在校情况

对学校、老师、学校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你最不满的是什么?

“如果你有一根魔法棒,可以许三个愿望,会是什么呢?”

同理感受:

“哇,这听起来确实是个很大的困难”,或者“我能听出来这对你来说有多难受”,或者简单地对他的感觉表示感同身受。

与孩子一起面对:

这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新的经历和挑战

“我也是第一次养育在学校遇到困难的X岁孩子。所以,咱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记住,我站在你这一边,和你是一个团队,会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