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儿童教育知识婚姻育儿生活家

小心这种说话方式,它会重伤年幼的孩子们!

2017-05-26  本文已影响62人  大道聚焦

【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今天听朋友说了一个事情:

朋友家的孩子小A两岁半,他的小伙伴小C比小A大两个月,有一天两个人在外面一起玩耍的时候,小A捡到两个圆形小石头,小C也想要,但是小A不愿意给,小C便跑去奶奶那儿求助,小C奶奶便开玩笑地说:不要那么小气嘛,分给小C一个玩吧。结果小A还是拒绝了,小C什么也没说,追着小A就跑了,大家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人目瞪口呆:小C追到小A,从侧面一下推倒了小A便开始抢夺石头……

为什么小C一开始遭到拒绝没有抢后来就抢了呢?或许第一次拒绝时他在疑惑,疑惑要不要按自己的方式行动。当他去求助奶奶时,而奶奶的话语又和他的想法是一样的,这就等于让他默认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是对的,你不给我怎么办,那我就去抢了。

很多时候,孩子需要帮忙,表面上是需要帮忙,其实是对大人态度的一种试探。你给孩子提供了帮助,就等于认同了孩子的想法,反之,则拒绝了孩子的试探。

试想一下,当小C求助时或求助后,如果奶奶说“小A不给,我们就自己寻找一个去吧”,或许就不会出现上面的情况。因为奶奶是他信任的人,小C被奶奶拒绝就会知道事情不可行,同时奶奶又给出了另一种得到石头的方式,转移了关注点,也就转移了矛盾。

孩子是最天真的,不会掩饰自己的任何想法,当他们有需求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能满足一定要坚决拒绝,并解释清楚拒绝理由,给出更加合理的解决建议。如果没有给出建议,那么孩子就会用他们所掌握的最原始的动手方式解决;如果建议没有达到孩子的心里预期,孩子会以哭闹的方式威胁,逼我们再次表态,这个时候需要冷静下来让孩子自由发泄情绪,发泄完了,哭泣自然就停止了,孩子也就从心理上接受了新的建议。

孩子的世界,每一句话都是认真的,不会开玩笑,所以我们也不要以开玩笑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知行合一,言行合一。只有自己做得到,孩子才能做得到。

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表达方式,就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对于成人如此,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我们说话都要尽量简单而明确,能够让孩子听到即明白,明白才能有更好的行动体现。

在孩子面前,一定管好自己的嘴巴,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暴力叫语言暴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