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文摘散文成长励志

又见蛇皮袋

2019-02-25  本文已影响162人  咖啡哥101

英国好友莎拉在eBay上看到一款叫Bazar的巴黎世家品牌包,二手的价格还要600多英镑。它的红白蓝条形搭配,不得不让人想到中国的蛇皮袋。相似的视觉感,却有着天渊之别的价格。

巴黎世家“蛇皮袋”

我倒不是想讨论“巴黎世家蛇皮袋”背后的品牌和价值,只是看到它,让我想起一些心酸的往事。

二十年前,我读初中。爸妈去城里谋生,一个踩三轮车,一个卖面线糊。爸妈每月搭车回一次家,手上提的就是红白蓝编织袋。人们称它为“蛇皮袋”,是因为它外观挺像蛇皮。那时看到蛇皮袋,真的很兴奋。因为里面装着来自城里的东西,有时是几包蚕豆,有时是几袋巴浪鱼咸鱼干。蛇皮袋可以装很多东西,爸妈的蛇皮袋装的主要是自己穿的衣服鞋子。

有次过年,老妈先回家,老爸第二天才回来,估计是想多踩一天车,多赚点钱过年。老爸回来时,蛇皮袋里头只有一块光溜溜的彩色石。那年不知怎么过年的,我后来才知道老爸在车上被骗了,用自己的全身家当和300元人民币跟人家换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石头。

我稍微长大些,也懂了很多事,知道那蛇皮袋也叫“民工袋”。军用鞋、迷彩服和蛇皮袋算是民工的标配三件套,“民工”在我眼里就是像老爹一样的代名词。它,代表着一群很善良却很容易被欺负的人。

后来,我到城里读了高中,我也用上了蛇皮袋。我也每月搭车回一次家,拿一下每月的生活费,又提着一蛇皮袋的作业回城里了。有次放假,我省下了十几块钱,去车站路上进了趟新华书店。买了本《高中奥林匹克英语》就没钱买车票了,半路还是拦到了车,上了。我把身上的最后3块钱给了司机,他同意我下车后找路边的邻居借3块钱再补齐车费。下了车,路边的邻居叫爱水,这是他的名字,他开了个小店。他的儿子是我初中同学,我以我爸的名义找他借了3块钱。不到2分钟,我又还给了他。因为那司机只停了一会儿,就喊我别算那钱了,车就走了。我背着一蛇皮袋的书,走上了进村的石桥。

读了大学,每看到提蛇皮袋的人,我总会多看他们几眼。有时,真心希望他们会向我求助,比如找我借手机打个电话,或问我某某地方怎么走。

大学毕业后,我到海外工作。厦门机场的工作人员说我的蛇皮袋无法办理行李托运,中途可能会爆裂。机场人员把我的蛇皮袋放进一个硬纸箱,胶好胶布,还用扁宽的绳子固定好。我感激不尽,他说别客气,要我交30元。当时,一愣,还是交了,想着30元可以买好多个蛇皮袋。

工作第二年,我就结婚了。老婆这十几年来都很注重我的形象,我改变了很多。最近一次与蛇皮袋打交道已经是很久前了,那次是搬家。我买了十几个蛇皮袋,搬完之后,那些蛇皮袋都叠放在角落,不知多少灰尘了。

如今在英国看到天价的巴黎世家“蛇皮袋”,真想买一个。到底还是没有买,写了点文字,算是对蛇皮袋的另一种纪念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