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

杨绛: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2018-03-23  本文已影响407人  子小要加油

作者:奕默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兰德《生与死》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这首英国诗人兰德的《生与死》,是杨绛先生一生最爱的诗歌。75岁生日那年,杨绛把它作为卷首题词,收录在她晚年的散文选集《杨绛散文》中。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不争,是一种生存智慧,是一种人生格局,也是杨绛先生一生的写照。

1

不争输赢

知乎上曾经有个热帖:你见过的情商最低的行为是什么?有一条回复得到了最多点赞: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

杨绛初为人妻时,也处处喜欢争个输赢。她在《我们仨》里,记载过这样一件小事:“我和钟书在出国的轮船上曾吵过一架,原因只为一个法文的读音。我说他的口音带乡音,他不服,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我也尽力伤他。然后我请同船一位能说英语的法国人公断。她说我对,他错。我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

不开心,是杨绛“争”完以后最鲜明的印象。《辛普森一家》里有一句话说的好:“亲爱的,如果你太好胜,永远都不会快乐的。”与其因为争吵而伤了夫妻和气,何不学会放下,温柔以对呢?在婚姻生活中,杨绛渐渐领悟到:不争输赢,才是幸福之道。

钱家是传统大家族,家里兄弟姐妹众多,讲究的是老派作风。杨绛出身名门,父亲杨荫杭留学归来,投身革命,从小接受的是西式的开放教育,与钱家格格不入。结婚时,杨家办新式婚礼,钱家办旧式婚礼。杨绛还没进门,就被要求磕头,但杨绛都一一忍让。她明白,不争,才能家和万事兴。

后来,钱钟书父亲钱基博一家逃难,与杨绛住在一起。杨绛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耐烦,反而与妯娌公婆相处融洽。有一次,钱基博问夫人:“我身后你愿跟谁同住”,杨绛的婆婆毫不迟疑的回答:“季康(杨绛)。”

对家人,杨绛不争输赢;对邻里,杨绛亦如是。据说,钱家与林徽因家的猫咪打架,钱钟书拿起木棍要为自家猫咪助威,杨绛怕伤了邻里和气,连连阻止。

她说林徽因的猫是她们家“爱的焦点”,打猫得看主人面。杨绛的“不争”,看似吃亏,但却犹如润滑剂,给家人创造了和谐的生活环境。

不争,所以夫妻生活幸福;不争,所以阖家相处和睦;不争,所以邻里相处融洽。所以,即使岁月更迭,即使容颜易老,钱钟书依然这样发自肺腑的感叹道:“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结婚;我娶了她十几年,从未后悔娶她。”

2

不争名利

如果说不争输赢是生活的智慧,那么不争名利就是人生的境界。

世界喧嚣、浮躁,总有人患得患失,醉心于功名利禄,而杨绛却能做到淡然处之,不以为意。在杨绛看来:“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终其一生,杨绛只当过一次“领导”,而这一次,也是情非得已。当时,杨绛留学归来,回到上海,母校的老校长王季玉听说后,力邀杨绛出任上海振华女中校长。杨绛碍于情面,只好答应。但后来上海沦陷,“分校”停办,校长也就不当了。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专心在家治学,把繁华和喧嚣都挡在外面。任何单位找她,她都是婉言谢绝。90岁寿辰那年,为了“逃避被祝寿”,她还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好几天。

欲为大树,莫与草争。

在有限的生命里,杨绛拒绝浮名,看淡得失,醉心于自己的“写作”。

1943、1944年,杨绛的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间》等相继在上海公演,其中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

1981年,发表《干校六记》,已有三种英语、两种法语和一种日本译;

2001年,出版《从丙午到流亡》;

2003年,出版作品《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

2007年,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即使102岁高龄,她仍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同时,她精通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翻译的《唐·吉诃德》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

《道德经》有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杨绛先生的一生,是与世无争的一生,是宁静致远的一生,是丰盈完满的一生。正如她自己所言:“我无名无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