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心思,你得猜
今天早晨很开心,可以送杜小茂去上学。我和先生都监考,学生期中考试,第一天需要7:20到校集合,我们两个商议,我做出协调。
一早起床,茂茂迷迷糊糊地起床去尿尿,又一摇三晃地走回床,倒头睡下。在妈妈夸张地诉说中知道换人送上学,他开心地睁开眼睛,顺从地任由妈妈给他穿袜子,自己半睁半闭着眼睛,穿衣服,穿鞋。
出门的时候,在我的提醒下,他去拿书包,看上去很沉的样子。我拉开一看,一本绘本,一本数学课本。茂茂一直很排斥带东西去幼儿园,他说绘本不需要带,顺手也把课本拿出来放在进门橱板上,不带。在大人,作为老师,我知道的常识:幼儿园是需要课本的,下午上课会用。
他执意说不带数学课本,而我想方设法建议他带。情绪的爆发点来了,不开心,开始哭,大声哭。我退了一步对他说:你不想带,那就不带。如果用到,让老师给我打电话,我去给你送。如此也不行,不停地大声说:妈妈,你骗我!我说:妈妈没有骗你,妈妈说到做到。无理取闹开始:你不止一次地骗我,你必须向我道歉,你道歉我也不接受,永远不接受!
过了好一会,大声哭闹的点不再是带不带数学课本,而是表达出:我不去上学了!我跟你去上班。我有一点回味出哭闹的意图!我和他一字一板地说:今天你不能跟妈妈去上班。今天学生考试,很重要的考试,不允许小孩子去打扰。我温和且小声地提醒:再不出门,你会迟到,吃不上早餐。妈妈也会迟到,耽误上班。然后径自慢慢走向电梯口,他看到我的立场不可撼动,拿起书包,抱着羽绒服,但是不出门,站在门里,大声对我说:妈妈,你过来!我不动,看他,他继续:妈妈,你过来!
我见时机一到,走回去,接过书包,他自己穿上羽绒服,关上门。抬头看着我,已经哭成了泪人:妈妈,对不起!我积极回应:没有事,宝贝。妈妈有什么做的不合适,让你不舒服,你可以告诉我,妈妈努力去改。你如果有需要妈妈帮助的,可以和妈妈说,妈妈一定会帮你。他真的开口:妈妈,到幼儿园的时候,你和老师说。至于说什么没有继续下文,像是还在思考中。
当他提出不愿去上学的时候,我心中就有了疑惑:原本好好的,稳定的情绪,为什么就因为一本书拿还是不拿而不开心,大声哭闹,致使最后动了不去上学的念头。
上学的路上,母与子没怎么交流,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我想给他思考的空间,他的诉求还没有和我表达清楚,我甚至偷偷认为也许他已经忘了,从刚才的情绪里飞走了。
其实不然,在过红绿灯的时候,他问我有没有迟到,说明他很在意上学的时间。
在进幼儿园门口,我把电动车停下,蹲下身子,手握着他的小手,看着她的眼睛深情地说:茂茂,妈妈爱你。他没有回应,而是满脸顾虑地说:妈妈,你和老师说,茂茂的书带回来了。为了让他放心,我转身领着他的手,走到老师跟前说了他需要妈妈说的话。
他自己走进幼儿园,教室在二楼。
和班主任交流后知道,茂茂有一次课没有带课本,所以课本上有一节课的内容他没有做,是空白。老师给他折住,让他带回家来补做,他应该是把这件事忘记了。今天早晨,因为要不要带课本想起了这件事。他意识到没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所以不想把课本带到幼儿园去,但是不带又怕像妈妈说的上课用到自己没有也不行,纠结,小孩子就解决不了了,哭闹,甚至想到不去上学,解决问题的办法,妈妈不允许,自己觉得也不可行,向妈妈道歉,知道自己做的不对,最后向妈妈求助,帮忙向老师说明情况。
我厘清了整件事的脉络,能体会小孩子在整件事情中的心路历程和情绪波动。小孩子的心思需要去猜,去琢磨。允许一切发生,真好!在大人这儿不是事的事,在小孩子那儿可能就是大事,天大的事,过不去。
杜小茂在整件事情中的的表现很好,可圈可点。忘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纠结要不要带课本去学校,遇事着急,先推脱责任,责备妈妈,大哭大闹,逃避退让,不去上学,在妈妈的正向引导,积极带动下勇于面对,调整自己的情绪,自己想办法,让妈妈向老师说明情况,自己安心进园,从容去教室 。
孩子的成长的确是一个很慢的过程,允许事情发生,包容孩子的情绪,了解他的内心需求,给他体验、表达、抗议、执拗、哭闹、冷静、调整、思考的经历,真正蹲下身去,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他身边的事情,去看他处的世界,他的周围,同理他的想法,共情他的处境,才可能给他他需要的帮助,真正去帮他,帮他慢慢成长,帮他舒展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