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流觞——课内名篇点评

以夸张表真意——《阿房宫赋》中夸张手法品析

2018-12-02  本文已影响94人  温雯二雅

作者:欧阳婧(24)

《阿房宫赋》被称为“孤压全唐第一赋”,而在其谋篇布局中,夸张手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细细品之,方觉其每一处皆含其深意,且处处突显了此文之细节魅力。

第一段中,作者极力描摹阿房宫之大,以致“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又兼“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那长桥如龙般在波上笑看红尘,那复道如虹般于空中熠熠生辉。这阿房宫是那样大,以至于一宫之间气候不齐,又不知几家欢乐几家愁。

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据司马迁所著《史记》记载,阿房宫在秦亡之时尚未建成,甚至只修葺了一座前殿。如此,又如何能“直走咸阳”?依我看来,作者不会对史实一无所知,故必定知晓阿房宫真貌如何,而此处这番描写,便是作者将夸张手法用至炉火纯青之表现。若不尽言阿房宫之大,所及范围之广,又如何能体现其奢华?不描写其奢华,又如何能表现出秦王的纷奢之心?这便是此处夸张之作用了。

而第二段亦将夸张运用到了极致,只不过换了角色。作者采用了最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宫中女子梳洗打扮的胜景。“妃、嫔、媵、嫱”是此段的主角,文中一字一句都戳在读者心上:她们梳妆时镜面儿上闪烁的光荧荧发亮,如明星般耀眼夺目;她们篦头时云鬓花斜,如绿云般摇曳生姿。后又写出女子们所弃脂水之多、所焚熏香之盛,其描摹之景象更是前所未闻。

我们必须清楚,宫中女子们如此尽心包装自己,也只是为了博得万乘之尊的一丝垂怜罢了。她们的生死荣辱,都系在秦皇一人身上。且看文中对宫车的描写:宫车一过,本是寻常,而作者将其夸大为“雷霆乍惊”,初读觉无理,细品方知其味。宫里的女人是那么多,多得让人失望。而对于宫中女子来说,若那宫车停在自己的殿前,便可“飞上枝头变凤凰”,再也不用苦苦等待,困在孤老终生的悲惨命运中。她们是多盼望宫车来啊,听到一丝宫车远远来而发出的轱辘轱辘的声音,便觉如雷霆贯耳,忙移莲步于宫门远望,望能脱离苦海,望能一得宠幸。这“雷霆乍惊”,体现了她们对宫车来时的兴奋与紧张,更突显了秦皇之幸对她们的重要性。但她们等啊,等啊,可宫车就这么掠过了,“杳不知其所之也”。无数芳华于此类苦等之光阴中逝去,但她们永远翘首以盼,为心中那一抹希望而苟活。她们的存在,使阿房宫有了“绝望的生机”,即使这生机最终却为秦始皇之奢欲而陪葬。思至此处,试问哪一个读者不会为之扼腕?作者就一夸张手法而得如此效果,实乃不易。

最令人震撼的还是文中第三段。“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这是何等的腐朽!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阿房宫中仍歌舞升平。其奢靡景象的背后,耗费了老百姓的多少心血!此处的夸张,极力写出了秦朝大兴土木,更能体现百姓的艰难困苦。这便是作者的另一层匠心了。若非将夸张手法运用得当,如何能突显秦暴政之可怖,如何能突显秦之纵欲无度为人民带来的无限苦难?秦皇为了一己私欲,不惜让成千上万的家庭陷入灭顶之灾中,这样的统治者,焉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从这短短几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秦朝已经腐朽堕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由此导致的暴取民财和灭国亡身是必然的。

纵观全文,作者用了多处夸张,而捋顺其用意,便可知杜牧欲表达的主题意义——引起晚唐统治者的深思。瞧那阿房宫是如此华美盛大,可最终不成为了一摊焦土吗?统治者如果不珍爱民众,早哀不鉴后哀不暇,便免不了如秦亡般的历史败局。越是极力夸大阿房宫之华丽,越能突出秦亡的必然性;越是写出秦亡的必然性,越能讽谏当朝皇帝励精图治。

这便是杜牧多用夸张手法的真实用意。

以夸张表真意——《阿房宫赋》中夸张手法品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