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第十四章 A New Start

2014-02-08  本文已影响101人  无用之趣

收到面试邀请的那个晚上我正在前田君家里和他喝酒,看到邮件后揣着七八分的醉意回了一封感谢信,约了第二天下午电话面试的时间,还顺便回答了邮件中几个关于Salesforce产品功能以及斐波那契数列算法的问题。

第二天电话面试我的是一个口音很重节奏巨快感觉说话比我还要着急的印度大叔,导致十句话里我就能听懂个既不搞笑也不押韵的三句半,但好在咱早已不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在北京的时候自己作为面试官也阅人无数了,于是抓住面试官的心理 – 只要面试者能接住话茬儿说下去,就说明其肚里有货心里有底,至于内容,只要不是太离谱,谁还能没点儿紧张和自由发挥呢。

在新东方当老师时我有一个经验,如果你不想被学生继续提问的话,那就永远不要回答完第一个问题。有这个理论基础做指导,我就下定决心绝对不把麦克风和话语权从手中交出去,于是我就揪住能听懂的那三句半可劲儿地说,结果效果出奇得好,整个电话面试最后就在对方的不断地附和声里平缓结束,而且双方似乎都很满意。

第二轮电话面试是在几天后,面试官是对方的产品经理,换句话说,这此面试将不会涉及到任何具体的技术和业务逻辑细节,而更多地会在产品设计的理念及方法论上坐而论道。

这对于我来说简直是太轻车熟路了,且不说前几年我自己在博客里都已经写了不少关于互联网产品管理和设计的心得,就是MBA期间读的那些无聊案例和亚马逊畅销书,也足够我云遮雾罩地和对方侃一侃了。更利好的消息是产品经理是一个字正腔圆的美国哥们儿,而且从电话中都能听到其无法按耐住的对一切可吐槽事物均要吐槽的欲望,于是话题严重投机,第二轮面试顺利过关。

然后就如愿地拿到了on site面试的邀请,并告知我可能整个面试会持续4 – 5个小时,要我做好准备,我明白,show hand的时候到了。

讲到这里,我忍不住要再插一段自己对于这种马拉松式面试的感想和评论。

在我看来,很多外国公司采用这种马拉松式面试的主要原因,倒不是因为有那么多问题要问候选人,而是借此机会来观察候选人是否和公司的文化相match (当然,实习生是更好地一种减少这种隐性不兼容风险的方式,但可惜的是,不是每个公司都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通过实习生这个途径来获取所需的人力资本)。

怎么搞定这种马拉松面试呢?我觉得我在MBA面试技巧培训中遇到的一个案例很能说明问题。

这个案例叫做“车中的12小时”:假设一个新入职的员工和老板一起开车出差,由于突如其来的暴雪封路,本来可以轻松打发掉的短暂车程骤然变成了夸张的12个小时,那么,这个员工应该怎样做才会让老板在雪过天晴朗腊梅处处香时谈兴意犹未尽感觉与其相见恨晚?(假设此场景中的两人皆是性取向正常的同性员工,至于其他或情色或耽美的桥段,请大家私下和本人沟通分享)

诚然,对于这种开放式案例而言,是没有一个可以通吃所有场景的答案的,另外也有太多变数无法考虑到 – 比如车里的老板究竟是精力充沛喋喋不休的Chris Traeger,还是眉头深锁沉默是金的Ron Swanson – 如果你恰巧也是NBC美剧Parks and Recreation的粉丝的话,你这是大概应该会心一笑了。

但是,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MBA学生们各执己见唇枪舌战一番之后,大家最后达成了共识 – 最可能成功的方法是,把对方看成是朋友,平等地去交流。

这个结论背后的道理很有意思,我个人也感觉说的蛮有道理,和大家分享一下。

从最本质上来讲,我们和动物们没什么两样 – 对于动物来说,生命中除了吃饭和交配这两件头等大事之外,无非就是划地盘和排地位了,而我们其实并没有高明多少。

划地盘的本能,让我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comfortable zone – 当然,comfortable zone不再是靠撒尿来界定了;而排地位的本能,让我们见到地位比我们高的同类 – 动物叫做阿尔法,我们叫做老板 – 就会不由自主地恐惧,紧张,手足无措,失去自我,结果非洲大草原上严格的进食顺序(pecking order)就被进化了这么久的我们准确的模仿和呈现。

所以,“把对方看成是朋友,平等地去交流”这句话看似简单,真的做起来还真是不容易呢,毕竟,除了动画片里,现实中还真没见过有勇气和狮子交朋友的羚羊。

但是话也说回来,就是因为不好做到,所以一旦做到,才会事半功倍 – 韦小宝和康熙为什么是铁哥们儿,那是在两个人还是小桂子和小玄子的时候掐架掐出来的,试想两个人若一开始就以君臣之礼相待,一个伴君如伴虎举手投足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另一个高处不胜寒言谈举止孤家寡人天威难测,鹿鼎记就变成太史公记了。

东方文化中尊卑有别的礼数,如果经过历练的话,是可以进化为宠辱不惊的淡定和不卑不亢的优雅的,但扯句题外话,我感觉我们当前社会的价值观里奴性思想的残余反而占了主导 – 你或许有不同的意见,但是看到那么多人坐在某人吃过一次包子的桌子前拍照留念时,我还是觉得有点失望,什么时候我们能从老祖宗5000年留给我们的璀璨的文化中寻根,来一场中华民族的文艺复兴,让所有人无论高低贵贱都能将他人和自己以平等的人格公平对待时,那时,我们谈民族复兴才会更有底气。

好了,发完了感慨后赶紧言归正传。

整个on site面试过程用别开生面这个词我觉得太合适不过了。

上午11点左右到了Bunchball,接待我的就是当初对我进行第一次电话面试的印度大叔,这时才知道他是Bunchball的资深技术总监。这位印度大叔和我寒暄了几句后说把所有的面试都安排在了下午,于是居然直接带我去吃午饭了。

印度大叔开车把我栽倒了附近的一家墨西哥餐厅,我怕吃太饱下午food coma,于是就只点了一盘沙拉,印度大叔自己倒是点了不少,吃得不亦乐乎。既然要“把对方当做朋友,平等的去交流”,那就打开话匣子唠嗑吧。

结果没想到印度大叔还挺能聊,而且经历也颇为有趣 – 因为父母工作关系,他从小在科威特长大,会说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高中时还真正亲历了海湾战争,后来回印度读大学,之后到了斯坦福深造,毕业时正逢北美高科技产业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于是懵懵懂懂地去了一家创始人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两年后这家公司上市,拿着股权文件一算,才发现这张纸一夜之间居然变成了两百万美元,于是买房置地生活走上正轨…对了,那个创始人叫Thomas Siebel。

下午回了公司,喝了口水稍微休息了一下,便开始了真正的马拉松面试。

第一场面试还是印度大叔,因为彼此已经比较熟悉了,所以整个气氛友好而随意。问题大多集中在技术层面,不过我和他坦承已经好久没有写代码了,所以基本上所有的交流都停留在伪代码和理论层面。除此之外,他对我之前在中国的工作经历颇感兴趣,结果我倒是讲了不少自己的故事。

这倒也有好处,让我彻底活动开了口腔肌肉 – 和我老婆开口就能往外飘语音语调纯正的英语不同,我说中文和英语都必须要有一个暖身的时间,否则肯定磕磕巴巴词不达意。在经历了第一轮面试的历练后,我算是找回了在新东方讲台上闲扯到忘我状态的感觉了,吐字清晰,言语流畅,地道得不得了。

来不及欣喜,第二轮面试就开始了。面试官就是第二轮电面的时候和我相谈甚欢的负责Salesforce平台的白人帅哥产品经理。和电面时的坐而论道不同,他开始给我演示Bunchball在Salesforce平台上的产品,但会突然在某处停下来,开始询问我的意见 – 这是在整个面试中我真正出彩的地方 – 说到底,gamification和Salesforce这两者都是技术和商业完美的结合点,如果只懂其一未免稍显缺憾,所以当我在技术细节和商业流程上都能给出让对方满意的答案时,对方提问方式的变化,语气的变化,问题的变化,这种所谓的positive feedback我能明显地感受到,于是更加信心饱满,游刃有余。

二轮面试结束后,我对自己的发挥已经颇有自信,大概十分钟后,第三轮Skype面试开始,这次的面试官是正在东岸出差的产品总监以及另一位base在爱荷华州的部门经理。这轮面试明显轻松了许多,大多是根据我的简历问一些个人经历与爱好之类,然后再顺便介绍一下Bunchball的历史与公司文化等等,爱荷华州的那个部门经理还恰巧是一个摇滚乐迷,面试结束时还给我展示了他珍藏的几把吉他 – 如果把此次面试和《非诚勿扰》的相比较的话,我感觉我应该是已经进入“男生权利”的环节了。

这轮面试结束后,印度大叔带我走马观花地参观了一下公司,然后领我进入了一个大会议室,见到了本次面试的压轴人物 – Chief Product Officer兼创始人Rajat Paharia。

来面试之前我曾看了不少关于Rajat Paharia的资料 – 伯克利和斯坦福的名校背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享有gamification之父美誉的技术天才兼商业领袖…想想我很有可能是和下一位乔布斯在打交道时,本来稍微平静一点的心情还是悸动了起来,我在心里不断对自己重复2003年全明星赛时科比对当时还不习惯如此大场面的姚明说的那句话 – get loose! 放松!

不过Rajat是绝顶聪明的人,他大概看出了我的紧张,所以入座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随性地拿起来桌子上摆的一个玩偶,然后问我:“你玩儿过Portal吗?”

“什么?”我完全没有预料到这场面试会这么开场。

“Portal,电脑游戏Portal”,他笑着晃了晃手中的玩偶。

“啊…没有…”我支支吾吾的回答…

于是毫不夸张的讲,他至少神采飞扬地给我介绍了5分钟Portal这款游戏 – 顺便说一句,这个游戏还真的挺好玩儿的,不过很容易就晕掉了。

和Rajat 半个多小时的面试比我想象的要轻松地多 – 他是那种你刚说完前三个单词他就明白你要说什么,但是还谦逊地等你说完的那种人,而他的问题也同样是既彬彬有礼,又一针见血,让你在疲于招架的同时又很奇怪地感觉如沐春风。

面试结束时,Rajat对我笑了笑,“I heard a lot of good stuff about you from others, so let’s see what gonna happen next (我从别人那里听了许多关于你的好话,让我们期待下一步吧)”,就是从这时起,我觉得这个工作基本上靠谱了。

果不其然,我刚到家就收到了印度大叔发来的邮件,告知我大家对我的印象都很好,并请我提供三个联系人做最后的reference check。

在此我也要特别感谢Marc教授,我实习公司的主管Juliana女士,以及我在中国时的老板张其力先生,在他们的美言下,我在一周后顺利拿到了offer,此时正值春假前夕,4个月的逆袭圆满成功。

后记

这个从“北漂”到“北漂”的系列文章前后拖拖拉拉写了近一年的时间,而在这一年里,许多比留学和工作更重要的事情又在我的生命中发生,这些事情或甘之如饴,或酸涩艰辛。也许有朝一日我会把这些事情也写出来,也许我会把它们永远藏在心底,但不管怎样,保持乐观的精神和一颗感恩的心,是我体会到的生活真谛。

下面这个结尾是刚拿到offer后,春假里在优胜美地的帐篷中写第四章时google陶喆那首《二十二》歌词之后有感而发写下的,然后想不到转眼间一年就过去了。

时过境迁,在这个系列文章终于要结尾时,我依然打算用这段文字来做ending – 即便未来会越来越少,而过去会越来越长,但生命中最本质的追求不会变,就像歌词中唱的那样:

人生偶尔会走上一条陌路
像是没有指标的地图
别让他们说你该知足
只有你知道什么是你的幸福

这段路终于告一段落,I need a new start.

今天北京大雪,加州阳光灿烂。



后记

这个从“北漂”到“北漂”的系列文章前后拖拖拉拉写了近一年的时间,而在这一年里,许多比留学和工作更重要的事情又在我的生命中发生,这些事情或甘之如饴,或酸涩艰辛。也许有朝一日我会把这些事情也写出来,但也许我会把它们永远藏在心底,但不管怎样,保持乐观的精神和一颗感恩的心,是我体会到的生活真谛。

下面这个结尾是刚拿到offer后,春假里在优胜美地的帐篷中写第四章时google陶喆那首《二十二》歌词之后有感而发写下的,然后想不到转眼间一年就过去了。

时过境迁,在这个系列文章终于要结尾时,我依然打算用这段文字来做ending – 即便未来会越来越少,而过去会越来越长,但生命中最本质的追求不会变,就像歌词中唱的那样:

人生偶尔会走上一条陌路
像是没有指标的地图
别让他们说你该知足
只有你知道什么是你的幸福


这段路终于告一段落,I need a new start.

今天北京大雪,加州阳光灿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