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喜欢暴露“隐私”

2024-01-19  本文已影响0人  风轻扬11

(公号:豆妈育儿成长笔记)

一位老姐姐说,她在小区里散步碰到一位邻居。那个邻居跟她聊了会天,突然问她退休工资多少。

老姐姐觉得自己跟那个邻居不怎么熟,平时下楼就看邻居在小区空地那边和一群退休的邻居们聊天说笑。

怎么她会冒然问别人的退休工资呢?

老姐姐说,她不想回答,就摸棱两可地应答了下,但心里感觉不舒服,觉得退休工资多少是个人的隐私,发出了她心灵的疑问:为什么有人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

我说可能那个邻居没有把“退休工资多少”当作个人的隐私。她问完你的也会说自己的退休工资,想拉近跟你直接的距离。

每个人对“个人隐私”的范围认识与感受是不一样的。

在新阳光心理初级研修时,研修合格结业有个硬性规定,每个人必须写一本自传体的书。老师给我们一个提纲,从自己出生,童年、少年到成年,写下自己所有记忆中的往事,比如亲情、友情、爱情。

我当时觉得写这些会有什么困难么?

我从母亲、父亲、兄弟姐妹、我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到对我产生的影响的老师、同学、朋友,恋人,写了一个遍,出了一本厚厚的几百万字的自传。

后来发现,真的有很多同学写不下去,半路放弃了初级心理研修。

有的说没有力量去触碰,有的说没有勇气回望内心。回忆往事让她们感到太痛苦了。

在社会心理学上,有个“自我暴露”叙事疗法。老师说,让每个人书写一本自传体就是暴露自己的隐私,通过心理学习,最后谁暴露的面积大,谁的安全感就越大。

“自我暴露也称自我开放,是指沟通和交往的时候,把自己冷静的方面,展示给他人。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随着信任和接纳程度的提高,交往的双方会越来越多的暴露自己。”

“自我暴露的程度由浅到深,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水平。

一情绪爱好方面,比如饮食习惯、偏好等。

二是态度,如对人的看法,对政府和时事的评价等。

三是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比如自己的自卑情绪和家人的关系等,

四是隐私,比如个体的性经验,个体不为社会接受的一些想法想法和行为的。

一般情况下,关系越密切,人们的自我暴露就越广泛、越深刻。

但需要注意,无论关系多深、多密切,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意暴露的领域,更不应该随意的侵犯对方不愿意暴露的隐私,否则,就会让对方产生强烈的反感,从而导致对我们的接纳性下降。”

老姐姐在邻居问到她退休工资时感觉不舒服,是因为邻居触及了她不愿意暴露的隐私。不舒服的感觉是可以理解的。

看了我公众号的文章,很多通过网上认识的写作朋友问我,你写的这些都是真的吗?都是你自己的经历吗?

有人说她不敢写往事,怕熟人看见;有人说想通过小说把自己的经历写进去。

“在网络聊天时,就是彼此没有任何关系的人,有可能做到完全的自我暴露。

素不相识的网友可以把自己连像最亲密的人都不告诉的隐私,和盘托出,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虚拟沟通的情境下,人们觉得对方不可能介入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风险体验下降,尴尬和羞耻感也减低”

在他人眼里如此大面积的暴露往事,在我看来不是什么个人隐私了,反而有一种讲述别人故事的感觉。

通过这种暴露式的叙事写作,清理、梳理了压抑在我潜意识里很多混乱的情绪,有一种下水道被捅开的畅通之感。

胡梦因在《生命的不可思议:胡因梦自传》中,大面积描写自己的爱情中的性细节,看的我面红耳赤。

这些在胡因梦看来已经不是什么个人隐私了,自己的情爱经历如果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白字黑字的文字就是写出生命情感的体验罢了。

如果哪️天,我把自己有限的性爱经历写出来,估计我离作家也不远了,哈哈哈……

生活中,谁问你问题,你感觉到对方侵犯了你的个人隐私,可以觉察下自己自我暴露的面积有多大,就可以感受到平时自己对别人的信任接纳程度了。

“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我们想了解我们对别人的接纳程度,通过评估我们的自我暴露水平就可以做到。

我们对别人的接纳越多,就会要求对方对我们的暴露越多,越深。”

在心理学上,谁自我暴露的面积越大,谁的安全感就越足。而决定一个人自我暴露的面积大小,最终取决于我们每个人身体内原生的那股力量,也叫勇气。

如果你有勇气选择了直面,那生活中就没多少让你感到难过、不舒服、痛苦、悲伤的事情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