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

啰嗦之用

2019-07-04  本文已影响0人  鄢中堡

由于英语不好,所以一直秉持在国外讲话的时候,只讲短句,只讲关键词。曾经看过《信息简史》一书,其中说到了非洲人使用鼓点来传输信息,采用了大量的冗余来避免信息传输误差。只是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和我讲英语有联系。今天听吴军老师讲信息论应用的时候,开始思考我是否用过什么信息论里面学到的东西?是否有什么能指导我的生活?然后想起了使用信息冗余来纠错的概念,发现我讲英语的方式错了,而可能我生活中讲汉语的方法也有类似的错误。

前些年网络流行语里面有,重要的事说三遍。我要传递重要信息的时候,也可能不知不觉中采用了重复几次的方式以避免传输损失。但用信息论来解释,简单的重复并不能保证信息的稳定传输。如我说的英语,可能有很多单词是带口音的。有一次我问老外toilet在什么地方,连续重复几次对方也没听懂(后来我才知道,我的l音发的n,e字母的音也未发准确)。用信息纠错的原则来看,我这种情况,简单的重复是没有意义的。要想让对方理解我的意思,要想纠错,就需要我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如果我能啰嗦一点,说我想去toilet wash hand,可能对方就能懂了。或者我在他听不懂的时候,尝试说说lavatory、washroom等词语,也能起到纠错作用。从信息传输来看,越是我这样容易出错的英语初学者,越应该通过啰嗦的表达来纠错。而这种啰嗦的表达,就和非洲人通过简单的鼓点来传递信息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发现生活中,我和身边的人都有在别人听不懂意思的时候,加大音量重复几次的做法。但通常有时候也许是我们表达本身有错误,也许是对方不理解我们提到的某个术语,重复并不能提升准确率。

我想起评书小说,其实就很多时候采用了类似啰嗦表达,来避免听众的误解。比如讲三国的时候,说常山赵云赵子龙将军,卧龙先生诸葛亮……都是通过多维度表达来锁定一个具体的人物。而讲到某些人物的时候,怕观众对其特点遗忘,还会讲一个包含很多词语的绰号。我听这样的评书,就觉得有点过于啰嗦,但是发现我的外婆就很喜欢听。现在应该理解了,这种就是通过冗余来保证信息的可靠传输,就算某些词语不识字的外婆不能理解,但多角度的形容总有那么几个传递过去的。

由于我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差,以前工作中需要讲话时,尽量讲最少的话以避免出错。现在看来也是一种错误的方法,越是不善于表达,越需要用更多的词汇来多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才能避免对方接收变形。回顾之下,这也可能是某些工作任务做得不太好,跟领导汇报工作也不太得到重视的原因之一了。

以后我要试着多啰嗦一点,因为英语差,所以要多讲些。因为不善表达,所以也要啰嗦点才能避免误会。而当遇到人听不懂我讲话的意思时,不能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而应该用不同的方式多次表达。应用信息论改变生活,就让我从变罗嗦开始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