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札记(62):役法之病
陈良,字子柔,和司马梦求一起进入石府。后来司马梦求在辽国立下奇功(挑动辽太子耶律濬造他爹的反,造成辽国内乱),被石越推荐给皇上,组建兵部职方司(专门收集外国情报的暗探机构)。陈良继续留在石越身边,与潘照临同为石府幕僚。司马梦求和潘照临的光芒太盛,而陈良就像他的名字,柔和平静,没什么存在感。不是被司马梦求碾压,就是给潘照临做陪衬。可就是这样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人,每次都和潘、司马一起出场。读者可以猜测这个角色必定不同凡响,却不知他何时才会发挥作用。
当石越和潘照临把陕西路的重心放在军政上时,陈良终于发出了他的声音:民政,同样重要。
在陈良看来,陕西路百姓有三苦——水利失修、淤河为害、杂役繁重。归根结底,在于役法有问题。北宋名义上采用唐德宗时杨炎制定的两税法——即只收人头税和田亩税,分夏秋两季征收,杂税一概废除;实际上宋朝除了两税法之外,还沿袭了五代时期的丁口之赋、杂变之赋等等,另外还要服差役!而陕西路因为与西夏接壤,经常需要征兵打仗、征民夫修筑城墙,百姓犹苦。
通俗来讲,就是百姓不仅被各种苛捐杂税盘剥,而且经常在农忙时被强行拉去参加义务劳动。导致水利失修,河流淤堵,农田荒废。苦不堪言。
王安石正是看到了役法之病,才提出行免疫法,即百姓可以交钱免除差役,由政府雇人完成相应的工作。但是免疫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的穷人为了不耽误农业生产,又交不起免役钱,不惜通过自残来逃避服差役。说到底,陕西路的役法之病正是大宋的病源。冗官、冗兵导致沉重的财政负担,国库空虚就不得不从百姓身上榨取。
石越想要解决陕西路的民政问题,少不得从兴修水利、改淤河为良田这两件大工程入手,而他面临的困境就是,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目前而言,他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不顾百姓死活,强行征用民间劳动力做义务劳动;二是罔顾西夏威胁,从军队中抽调人手去干活。对石越而言,都非良策。
陈良抛出的这两大问题,石越一时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但陈良的一番话,毕竟让他开始重视这些问题。石越之所以被皇帝信任、受百姓爱戴,就在于他有担当、有行动,爱民如子。面对困难,石越没有抱怨,没有回避,而是积极地想办法。若是大处无法入手,就先从小处着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石越向陈良承诺,一年之内,逐步解决陕西路民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