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首诗的优劣?刘勰文心雕龙中,提出六观可作标准

2021-11-08  本文已影响0人  老街味道

前言

有这样一句话大家都听过:

说你好,你就好,说你不好,你就不好。

卞和献璧,被不识货的几代楚王砍掉了左右脚。直到楚文王继位后,和氏璧才被认可。梵高生前作画不值一文,去世后其画却卖出天价。

在古今诗坛上也是如此。杜甫生前名声不显,去世后竟然成为诗圣。乾隆帝作诗备受尊崇,如今却成了笑话。对于大部分缺少鉴别能力的吃瓜群众来说,看得一头雾水,到底好还是不好呢?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道:

 知音其难哉 !音实难知,知实难逢!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故圆照之象 ,务先博观 。阅乔岳以形培塿 ,酌沧波以喻畎浍 。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 ,照辞如镜矣。

知音难得,伯乐难得。每个领域都有行家里手,但是没有私心、公平公正的伯乐却很难遇到。赞扬乾隆作诗的大臣们,哪一个不是饱读诗书呢?而笑话乾坤作诗的现代人,又有几个真正懂得作诗呢?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提出了“六观”,告诉大家可以靠自己的眼睛,从六个维度来鉴别诗文的优劣。

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

一观位体 ,二观置辞 ,三观通变 ,四观奇正 ,五观事义 ,六观宫商 。斯术既形 ,则优劣见矣。

当然,大家利用六观,虽不至于“操千曲而后晓声”,但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才能掌握。老街说一说关于六观的理解,欢迎诗友们指正。

一、观位体

观位体,即看作品采用什么体裁。

刘勰的六观不是专指作诗,但是老街这篇专门谈诗,即利用六观来欣赏或者创作诗词。

老街欣赏一首诗的时候,第一个习惯就是看看这首诗是什么体裁,是古体还是近体,是诗还是词?

如果是词,是不是符合词谱的基本要求。如果是律诗,是不是符合律诗的对仗、黏连、平仄的规范。

诗好不好,体裁并不重要。因为任何体裁都可以写出优秀的作品。但是,选取某种体裁,却不肯依照这种体裁来创作,就是外行了。例如填词只知道把字数填对,作律诗不知平仄等。

判定体裁后,才会理解诗人句法章法之妙, 才明白诗人的良苦用心。

作为古诗词的爱好者,如果不知道杜甫《静夜思》是古体绝句,不知道杜甫《望岳》并非五律,那就不要看后面的五观了。先补补课再说,因为无法理解后面的内容。

二、观置辞

观置辞,即看作品的遣词造句。

分辨好体裁后,再来看遣词造句,就容易理解作者。例如曹植有一首诗《赠白马王彪》,其中有句云: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这两句诗被王勃用到了自己诗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为什么王勃颈联中变成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呢?

古人有借用有化用,王勃如此化用,其中一个原因是体裁的原因。五言律诗,必须用律句,要符合平仄、对仗的要求。

曹植的诗句是古体诗句式,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王勃那里变成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为了符合平仄,因为有的字词要前置,有的后置。邻,这个字,符合这首五律的押韵,所以还是放在最后的位置。

实际上,王勃可能先化用曹植这两句诗以后,才思考其他六句,创作了这首诗。

上面讲的是体裁和遣词造句的关系。刘勰所说的“观置辞”,当然不仅仅是这些内容。遣词造句,关于炼字炼句的要求,很看一个诗人的功力,这是经过多读多练才能提高的。

三、观通变

观通变,这是看作品对前人的继承与自己的创新。上面提到了王勃化用曹植诗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陈师道《后山诗话》说:

永叔谓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也。

第一多,就是看多。只有看得多,才能学得多 。

第二多是做多,第三多是商量多。即多练,和多斟酌多修改,只有这样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

继承和创新,除了内容,还有技巧上、形式上的继承。例如永明体就是对于汉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格律诗就是对于永明体的继承和创新。而填词(长短句),也是一种创新。

诗的通变,类似书法,有临帖的影子,也有个人的风格。

四、观奇正

观奇正,作品中表现的不同手法。

奇和正,是矛盾的统一。作诗如同用兵,要有不同的变化。《孙子兵法·势篇》中写道: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正,就是正常的表现手法,比如句法结构中,主谓宾是正常句法,如:玉露-凋伤-枫树林。

奇,即不常规的表现手法,重要内容前提,例如:香稻啄馀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

奇、正,在诗词创作中,就在于变化二字。

五、观事义

观事义,看作品用典的意义,古人称用典为“用事”。

王勃化用曹植诗句也是一种用典,更多的用典是在诗句中假如古人的故事。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汉朝匡衡向皇帝上疏直谏,他把自己的前途看得很轻;刘向传授经学事不遂心。杜甫用这两个人的故事,来说明自己的遭遇。

用典是不是符合身份地位,是不是有助于理解诗中反映的事情,是不是巧妙而不生硬,都反映作者的水平。

六、观宫商

观宫商,是看作品的音乐性。

一首诗,除了内容与形式以外,还要考虑阅读时的音乐之美。这一点闻一多先生总结的很好,他认为作诗要注意三美:形式上要建筑美,内容上绘画美、听觉上音乐美。

永明体诗人注意四声八病,通过四声的和谐搭配,避免“八病”,以达到诗歌的完美。其实八病和六观类似,也是通过不同的维度来评判一首诗的优劣。只不过,八病过于苛刻,很多诗人并不完全遵守。

在八病中,大韵、小韵,就是需要避免的音韵之病。例如大韵:

五曰大韵 如“声”、“鸣”为韵,上九字不得用“惊”、“倾”、“平”、“荣”字。

这个好理解。《文镜秘府论》中举了一个例子:

紫翮拂花树,黄鹂闲绿枝。

枝,是韵脚,前九个字避免与枝同韵。鹂,与枝同韵,所以犯了大韵之病。可以看出,朗诵时隔字同韵有点拗口。

又如谢榛《四溟诗话》中,提到抑扬之法 :

夫平仄以成句,抑扬以合调。扬多抑少,则调匀;抑多扬少,则调促。若杜常《华清宫》诗:“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寸声。”上句二入声,抑扬相称,歌则为中和调矣。

上句二入声,指“朝元阁上西风急”,有阁、急两个入声,抑扬相称,吟咏起来比较好听。

律诗的平仄,填词对于词谱中四声的应用,都是对于音乐性的要求。

其实关于作品的音乐性,最明显的就是押韵。如今很多人作诗并不押韵,但是也叫做诗,文学创作真是百花齐放了。

结束语

刘勰是南齐人,注重四声八病的永明体已经开始流行。因此用六观来衡量诗词,同样有用。

刘勰说:斯术既形 ,则优劣见矣。只要利用好六观,那么,你也是伯乐,作品的好坏就可以看出来了。

但是,刘勰的这六观,除了第一观以外,其他五观各有学问。只有“看多、做多、商量多”达到一定水平后,才能利用好这五观。

@老街味道

诗寻秋浦岸,酒问杏花村,老街游池州小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