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 关于上岸
一直想写自己关于上岸的经验,总是懒得去整理,觉得麻烦。这次疫情期间得到了空闲,便写出来供在学海之中奋战兄弟姐妹们参考,希望能够有所裨益。
写在前面的话。
这篇文章我是写给基础一般的普通人的。大神们可能就要见笑了。因为在公考范围内的有很多人,上到博士,下到大专,大家的能力水平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公考以初中高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为主,有的人初高中阶段玩命学,有的人浑浑噩噩,所以底子肯定是不同的。而且要承认的是,确实有天才,除了底子的因素还可能遇到智商很高的人。但是没有关系,底子差是可以通过后期努力补上来的,天才也毕竟是少数,我们这些普通人还是有机会的,只是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另外,就是运气的问题,我认为上岸的人都是有一定运气的因素存在的。或许你很强,但是永远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跟大神在一组,你就没戏;或许你很一般,但是跟你一组的人还不如你,你就脱颖而出了。运气是我们不能掌控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唯一能掌控的就一定要掌控住,那就是你自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教材很重要,我觉得大机构的教材都可以。我个人比较喜欢粉笔,思路清晰。我推荐听课,光看书不直观,不管是网课还是线下的辅导班都可以。关于笔试阶段报班呢,我觉得看自己,能自己学习的就可以在家也可以去自习室,自己做计划;有条件的、自己学不下去的可以报班去学,按照人家的计划,大家一起学。我是自己学的,喜欢自己规划的感觉,更重要的是省钱,毕竟现在的辅导班都价格不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题也非常关键,先做本省的题最有价值,都做完了再做全国的题。整理错题是必须的,但不建议做重题,没有意义。这个方面不多说,只要是你有心学,材料一般不是问题。我分享的更多的是心态上和方法上的个人经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李大钊先生说,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我见过很多人三分钟热度,有的人一会吃点东西、一会看看手机,屁股上长刺似的,没一会不学了,心思跟不不在这。而有的人一开始玩命学开夜车,后来身体吃不消倒下了,后来就没状态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我认为还是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很多事都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没开好头或者泄了劲就很难再找到状态。所以当决定开始学就要有个学的样子。可以适当放松,但是放松是过犹不及的。我认为很好的放松方式是运动,可以一天抽半个小时跑跑步、散散步什么的,放松头脑、放松眼睛,分泌多巴胺,缓解压力,可以睡得更好。
自律是更高级的自由。
我不想像很多公众号一样去神化自律这个东西,然后给大家去画一个什么样的饼。我个人感觉自律可能没有那么神,但一定有用。因为很多事的成功在于古人说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像谈恋爱一样是个很玄很玄的东西,自律可能也就排第五。你可以说很多努力了也没有用的例子 ,很多人轻而易举就得到的例子,这我也不能否认。这些都是靠前四项决定的,自律能掌握的无非是第五项。前四项不如别人,再不努力,就更没机会了。自律可能会带来质的改变也可能不会,但是相对于你自己肯定有提高。
就像姜文说彭于晏,自律是灵与肉的分离,大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不是说肉体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克服了肉体的懒惰,其实是更高级的自由。而且我觉得也是更高级的快乐,假如荒废一天,当时挺快乐,过后就不快乐了甚至是后悔;假如学习了一天,学进去的时候,注意力集中,也没觉得多不快乐,甚至有时候达到悠然自得的状态,过后会想起来更觉得有收获快乐。
行动是治愈焦虑的一剂良药。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学习很难受,是你决定要不要学习的时候很难受,往往在你纠结的时候时光就悄悄地过去了,然后会很焦虑,什么也没干,时间却溜走了。所以不纠结,说干什么就要干什么,心里设定的几点要开始学,到时间马上就投入学习。
我的经验是,要有一个可行的计划,计划越细越容易执行。我有一个小本子,完成一项任务就划掉一项,比较有成就感。我会有一个大概的时间比较富裕的整体计划,然后每一天会有两个计划,一个是要学的内容,一个是要学的时间。内容先学完,今天就可以适当休息,也可以学明天的;时间学到了,就停下了,剩余的明天再补上,这样不会让自己太累,有利于可持续的学习。
看不是目的,记才是目的。
很多人都在假努力,也就是让人看起来很努力,也学得筋疲力尽地,一问记住什么了吗,什么也没记住。所以,在学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去记忆,然后每天要进行预习和复习,其实用不了多长时间,确实很麻烦,我也不喜欢,但有效果。特别是公考行测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跟司法考试还不一样,有时候根据法理或者说朴素的公平正义的意识可以去推断。小时候有的人了解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是肯定的,不要慌,复习就好了。
两科以上交替学效率更高。光学一部分学个十天半月的很容易兴趣减弱、思维变慢、效率降低,但是如果一天学不同的部分的话可以换换脑筋,有新鲜感,有利于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大学以前上课安排也是一天几门课交替学,一天学一点,也不是十几天学一门课,学完在学下一门。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最后阶段刷题,知识积累得差不多了,就是要提高速度了。记住,速度、速度、还是速度!平时练习的时候做题就要限时间,漫无目的地绝对不行,公考是在限定时间内去发挥,即便是你都会但在规定时间展现不出来也是无用的。很多题其实第一感觉是准确的,不要浪费时间过多的在头脑中验证就能省时间。为了省时间有的甚至需要放弃,有人放弃数量关系,随便蒙点选项;但是有人对数字关系很敏感,却不擅长言语,这就要看自己的优势在哪了。尽量不放弃,一旦放弃,那你其他部分就要保证比别人强。我的做题顺序是常识-言语-逻辑-资料-数量,也是一些机构推荐的顺序,你也可以有适合自己的节奏。
失败是成功之母。
这个小标题鸡汤味很浓。但是对于很多人,很多我们这种底子一般的人来说,一次性上岸的几率确实不太高。那么如何面对失败甚至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是一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我上岸之前参加面试班的时候,有人叫我大神,因为我笔试成绩在班里第一,面试练习的时候也是越来越自信的。我从没想到过我能得到这样的称号。他们不知道的是有一段时间我是非常痛苦的,就在上一次参加面试班的时候。当时我是需要翻盘的,就意味着水平在上等才能考上。压力很大头几天上台只能说一句观点,没内容可说,心里很急,我就很怀疑自己就不是这块料。怎么有的人不用怎么练就状态很好,大学毕业生,没什么工作经验也能侃侃而谈。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变得内向了,很不自信。后来成绩中等没有考上,这种自卑感贯穿了好几个月,有时候甚至很抑郁,哭了好几次。
后来第二次上面试班的时候,我逐渐意识到有的天才是天生的,但更多的天才是积累的。我们班有个大神,模样清秀、声音甜美、出口成章、年纪又很小,我一问人家是学播音主持的,人家平时读新闻的时候就是在积累。之前,我参加面试班的那个应届生考上了,我一次在机关食堂跟她偶遇了,她没认出我来,说了句,“教师那次没考上,不考了,考上公务员了”,说明人家有教师资格证,而且参加过考教师的面试班,人家在讲台上练说课的时候就是在积累。我们班还有一个特别踏实的,退伍老兵,头一天老师留作业写万能句,我都放学了,他还没写完,急得抓耳挠腮。我心想他这肯定不行,后来人家表现特别好,我对他刮目相看。老师展示他的笔记,写的特别多,后来我就注意他,别人休息的时候、聊天的时候,他就把椅子抻到一边去学习,人家在角落里或整理或背诵的时候就是在积累。我也是通过积累,才有人叫我“大神”。所以,有时候心态上真的要放松一些,每一次学习、每一次考试都是经验。
写在最后的话。
洋洋洒洒地写了不少,实在让诸君见笑了。分享自己的一点小经验,不妥当之处请大家包含,毕竟任何人都是在书写自己的片面。如果真能有一两句话对小伙伴们有帮助,那就是这篇文章没白写了。
2020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