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常玉~看月亮的人

2018-03-06  本文已影响0人  倚着围栏对过往说晚安
常玉~看月亮的人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

/ 01 /

陈粒

今天陈粒发新专《在常玉的房间里》,姚谦参与制作。总共五首曲子,分别为”餐桌上的日常“,"看远方的阳台”,"有屋檐的窗景“,”未关的留声机“,”木板上的旅行“。都是纯音乐的形式,包括日常活动中的录音,人声,钢琴声,鼓点声,雨声,摇铃声,录音带的沙沙声,水声,敲琴声等等,每一首都让人感到很舒服。

就如网易云音乐上一位网友评价道: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好像觉得无事可做也不会寂寞,看着阳光落在还没冒出芽的树枝上,我没有在等你或等待什么事发生。第一次觉得消磨时光是个温暖的事。

姚谦在专辑中说道:我与陈粒沟通以音乐来想象吧。二十世纪初在巴黎市某个建筑里的某个房间,那是常玉的房间;他在里头生活、思考、阅读、煮菜、绘画,如果用音乐来描述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于是五首《在常玉的房间里》的音乐作品就这样完成,我期待着展览时音乐在空气中小声的播放着,当阅读者靠近作品仔细阅读时,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感受去打开阅读常玉作品,展览期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境?这也许也是「细看常玉」打开的方式。

——姚谦

/ 02 /

常玉: 一生追求精神自由

  常玉作品《仰躺的豹》

出于好奇,搜了搜常玉何许人也,觉得这首专辑果然是为常玉作的曲子,与常玉一生的经历特别的契合。

常玉1901年(另说1900年)生于四川南充,他少时家境富殷。1919年(另说1920年,也有说1921年)常玉以留法勤工俭学的方式到达巴黎。他与徐悲鸿、林凤眠熟稔,常玉的艺术观点却与他们不同,他不进美术学院进修,常在咖啡馆里一边看《红楼梦》或拉着小提琴一边画画,走着另外一条绘画道路—从画坛、画廊和巴黎人的生活中去了解法国现代绘画的脉络,以此为基调从事艺术创作,并坚持此理念一生。

1966年8月12日凌晨,人们发现常玉已经死去,因煤气泄漏死在他蒙帕纳斯(Montparnasse)工作室里。常玉默默无闻、不被赏识的在巴黎终其一生。

常玉的早期绘画作品多重于裸体创作,表现形式有油画,有水彩,有水墨,也有炭笔,总体以白色和粉色为主调。他的绘画笔调洒脱,行笔畅逸,使人能感觉到常玉在遵循中国传统技法的同时,又在努力试图突破传统格局的束缚而倾力探索

  常玉的动物作品,多表现苍茫大地,古道绵绵,或黄沙漫道,渺无人烟的苍凉情境。画中在无边的空旷辽远的苍穹中,只有那小小如沧海一粟孤单的动物,观者无不感到这位异乡游子晚年的孤独和凄楚。

常玉的女人体作品一反常人裸体画的表现角度,他以裸 女的整个身体轮廓表现他心内的风景。常玉笔下的纤细裸 女不多,大都是丰满肥硕的女子。即便是亭亭玉立、玉体冰肌的女人体也都是脂润肌满,风韵张扬。他绘画中的背式女人体特点独具,画中的女人有的独眼视人,若有所思,有的欲言又止,眉宇间还夹杂着冷眼相观、不屑一顾的神情。有的作品女人体的青丝发髻最为招眼,体态含羞带怨,颇有作者“不可向人语,独自暗神伤”的自怜情态。

常玉的静物作品是他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画中的花朵大都孤单无力,残花败韵、强撑姿色,像失去母亲的孩子般孤单寥寂,无依无靠,直叫人有“残月伴秋寒,冷冷清清”的凄凉感。

/ 03 /

1966年在巴黎因煤气泄漏去世时仍默默无闻、不被赏识。而今,西方公认他为世界级的绘画大家。

《世界名画家:常玉》:20世纪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旅法中国画家常玉,是一块被历史“有意无意”忽视的璞玉,一个莫迪利阿尼式的悲剧性人物,一个洋溢波西米亚风格的中国艺术家。

了解了莫迪里阿尼后,在作品上常玉确实与这位意大利的天才绘画大师有很多相通之处。这时想到了曾经看过一本书,英国小说家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的创作的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在实际生活中,常玉与其中的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为了理想流亡国外的生活又很多相似处,据说查尔斯的人物原型是画家高更,了解了常玉的一生后,可以说常玉也是《月亮与六便士》的人物原型之一: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 04 /

评论上说常玉是中国早期旅法画家流亡在域外的一个典型的悲剧式人物,是中国式的莫迪利阿尼,他同时又是一个为自己艺术信仰而自由创作、成就斐然的绘画大家。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

常玉一生确实贫困潦倒,但却不是一位悲剧人物,就像《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对毛姆说的:“我跟你说过我必须画画。我控制不住自己。假如有人掉进水里,那么他游泳的本事高明也好,差劲也好,都是无关紧要的;他要么挣扎着爬出来,要么就被淹死”。

或许是可以这样说,不是常玉选择了绘画,而是绘画选择了常玉。也正如查尔斯在文中强调了三遍的"我必须画画。“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亚伯拉罕也是一位抬头看月亮的人,他放弃优渥的主治医生职位,远赴埃及过上了外人看起来并不那么光鲜亮丽的生活。

对他们来说,这种为了理想流亡国外的生活真的是悲剧式的生活吗?

借此,我想毛姆在文中的思考独白最能表达出我对常玉一生的看法。作者在文中说到:“我很想知道亚伯拉罕是否真的糟践了自己。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让你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你的内心得到安宁是糟践自己吗?难道成为年入上万英镑的外科医生、娶的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吗?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时光荏苒,珠玉蒙尘,吾辈拂拭有责,赋珠宝于重辉,常玉是一颗不可湮没的东方明珠。虽然常玉年少家庭条件优渥,后半生潦倒。但比起回忆往事,我想常玉会说出和查尔斯一样的话:”我不想从前。最重要的是永恒的此刻。“

也正如文章开头那幅图片所表达的那样:常玉永远是那个追逐月亮的赤子之心少年。

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