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心理读书

我又说错话了

2022-09-07  本文已影响0人  笔尖上的空白

孩子上高中时,有一次要我给他买双四百多元的篮球鞋,看着他堆了满地的鞋子,想想这样不菲的价格,我没有多想就竭力阻拦:“已经有那么多鞋了,又穿不烂,买那么多干嘛?况且那么贵!”我满口的说教,碰上孩子青春的叛逆,最终导致一场战火,他情绪激动,把桌子上摆放的物品一股脑地推到地上,砸破了地板。在那一刻,我反而像做错了事,对发泄的儿子充满了恐惧,最终那双篮球鞋还是买回了家。

这样的母子矛盾还有很多,现在重新审视孩子中学时的那段日子,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母亲,我无力于孩子向我投来的反抗的目光,我为他的学习惶恐不安,一边絮絮叨叨一边因怕他厌烦而无计可施,就这样常常想管却又不敢管,话到嘴边却又收回,我的情绪一度焦灼而失控……

我常常想,一棵小树即使拒绝温暖它的阳光,只要有一丝雨露它还是会长大的。孩子在我的担心中,伴随着我对他怯怯的唠叨也长大了。对现在孩子取得的成绩,我也常觉得自己教育成功了而沾沾自喜。如果孩子是我肚子里的蛔虫,肯定会嗤之以鼻:“哼,我的努力和你有什么关系!”

但孩子啊,你在迷惘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这个母亲啊。

“跟你说件事。”

“孩子,说吧。”我立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我想退学。”他在另一边情绪显然很低落。

我像被铁锤重重地懵了一下,焦急地直呼:“为什么呀?你不能退呀,不敢呀!”

“因为在这里看不到希望!”

“这学校是你经过多少努力才考上的,不能退啊”我万分焦急,万分绝望地想改变孩子的想法,要知道这么多年,孩子的努力奋斗中夹杂了我多少期盼啊。

就这样,我在电话里反复重复着我的焦虑,“不敢,不敢!”而那边的孩子却越发固执。可想而知,这样的僵持必然导致双方的崩溃。

我的自醒于自己是一个根本不会说话的人,就是在这件事上,是我在向好心人倾诉并获得帮助时,他们明确告诉我的。

他们都说,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如果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包容孩子的想法,即使做最坏的打算,也不失为挽回局面的一种好方法。可我一直学不来,一遇到孩子有什么不好的动态或有什么情绪变化,我就只一味的担心害怕他的成长会偏离轨道,导致对他说的话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不顾及孩子内心的感受,最终于事无补。

不防设想一下,当孩子向我提买鞋的要求时,我如此回复:“如果你觉得应该买,我作为妈妈也不阻拦,买就好了。但有一个问题,你看地上已有那么多鞋了,你将如何处理呢?怎么收拾整齐,怎么有效使用,你想好了吗?”接下来看孩子的反应,也可以向他介绍家里的开支用度,因为父母的工资是有限的,在买鞋上用的多,其他方面的支出就必定要受限了。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当孩子向我提退学的想法时,我一定呵护他此时此刻较脆弱的心灵,了解产生这个想法的前因后果,顾及他的想法,尽量把他先拉到自己的身边,让他感觉妈妈是和自己同呼吸共命运的人,这样的说服才有意义。

“跟你说件事。”

“孩子,说吧。”

“我想退学”

已经过大半辈子的人了,我必须学会扛事,学会冷静处理:“哦?你遇到什么事儿了?先跟妈妈说说心理话,然后再做决定。”接下来的交流如果实在未果,就先让孩子先放一放,暑假回家静一静再说。

……

就这样,我在许多好心的亲朋的帮助下,退学事件渐渐出现了缓机。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清醒中认识到,在孩子即将冲动的做某件事的时候,先稳住他的情绪,而不是单纯地着急地阻止他,这样的处理方式也许更好。

即使在日常和孩子进行沟通时,也需要窥视其心灵,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型的去处理问题。可是,两代人间的鸿沟像一座大山让我们难以逾越,有时我真的无法接受他的思想,但为了迁就他,又不能不先暂且违心地接受,静观事态的发展再慢慢商讨。这就无形中给我上了一道紧箍咒,在之后和孩子说话时愈发变得谨慎小心,甚至畏首畏尾起来,真怕话一说不对,就又引来孩子的逆反。

“放暑假后,咱们去通天峡玩吧?”我先在微信上和孩子说了起来,我盼着他过暑假,盼着孩子在退学思想退却后的放松。

孩子很快回复:“行啊。你打听一下到景区有多远的路,我想跑步去。”

我心里咯噔一下,从市区到景区路程肯定不会近,车来车往,怎么可能跑着去呢?这毛孩子的想法太简单了,根本不考虑有多么不安全。但我不敢冒然打扰他的想法,只附和着他:“行啊。”聊罢微信,我搜索从市里到通天峡的导航,显示得走高速,路程近百里。我马上告诉孩子,希望他重新考虑。

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好多。他把他的一些决定和想法跟我说时,正确的,我当然大力赞扬与支持;遇到他错误又冲动的主张时,我总是很紧张,以致于丧失了正确的判断,找不到合适的措辞,又害怕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伤害到他,所以只一味地附和。怕他向我投来抗拒的叛逆的目光,让我变得和孩子交流时这样懦弱。

“咱们买个不粘锅吧!”

“哦,买”答应的同时我不去考虑我们家需不需要它。

“咱们买个空气炸锅吧。”

“哦,买。”想到放暑假后,可以给孩子做好吃的,以掩饰我粗苯的厨艺,我又一口答应。后来,这些锅还是被束之高阁,远远淡出了我这个主妇的视线。可我不能在孩子要求时拒绝他,一是出于尊重孩子的意见,还有一个原因依然是怕孩子因我的拒绝再向我投来逆反的目光。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变得如此惧怕我自己的孩子,而不敢说半个“不”字,但转念一想,孩子长大了,是非曲直他心中自然有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不是单单依靠妈妈的说教才能获得,社会,大学,部队都将成为他的课堂。只要他的行为举止还不至于太过分,我大可不必与他反其道而行之。许多时候,这也成为我迁就他的所谓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我的这一想法好像得到了印证,退学的阴霾也正渐渐烟消云散,我的心才略略放下些。

但我不知道,与孩子交流时的我的这种怯懦将持续到什么时候,这种不懂拒绝的笨什么时候结束,这还需要我长期学习与实践吧。我坚信,正如那一切向阳而生的万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孩子渐渐成熟,终将有他自己的生活。我多么希望有那么一天,他会懂得妈妈很多时候在迁就他,而这迁就源于爱。

他一定会懂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