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计划,帮你摆脱内心浮躁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928/23e05711164f408b.jpg)
01
在思考这篇文章时,我脑海里跳出的是第一个词就是“匠人”,这个词是我一个朋友跟我谈到的,可以说这个词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子里。
第二个词是“专注”,这个词是我最近看古典《跃迁》这本书时,我的注意力在这上面停留了好几分钟。古典老师谈到了一个故事: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很早就是好朋友,比尔·盖茨的父亲邀请巴菲特共进晚餐,让他俩玩了一个游戏一一在手上写一个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词。两个人的答案竟然完全一致,就是Focus(专注)。
这两个词都是浮躁的反义词,但却是摆脱浮躁的真谛。
在我看《跃迁》时停顿的那几分钟里,其实我是在思考自己近两年多在学习上的经历。
我在2015年初的时候,就已经清晰自己对读书、写作和健身有着强烈的兴趣。
翻看了下记录,读书我是从2015年2月4日认认真真读完的第一本书一一龙应台的《目送》,并做了笔记。
在简书上写的第一篇文章是《弟弟眼中的“活着”》,发表于2015年2月20日。
记得当时弟弟让我买一本书余华的《活着》,一个周末姐弟俩吃饭的间隙,弟弟将《活着》的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跟我讲了一遍,印象特别深刻。当时脑海里文思泉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写出来。
写这篇文章我并没有看书里的一个字,全部来源于弟弟吃饭时的讲述。
而我健身是2015年3月19日开始的每晚跳绳运动,之后是2015年6月26日在同事的影响下办的健身卡。
02
想起我的这些经历,不禁思考,我最初的兴趣不是和周杰伦最初喜欢音乐,乔布斯最初喜欢电子元件一样的吗?
但细细想来,我读书其实只是在周末闲暇时候打发时光的,我写文章只是在灵感涌现时敲下的一些自嗨式文字,我健身只是恐惧自己越来越胖,却没有真正落到减肥的实处上。
我突然意识到,我和周杰伦、乔布斯等成功人士相差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专注”。那是什么影响了我的“专注”呢?
毫无疑问是内心的浮躁。
为什么我们会浮躁呢?
因为我们把眼睛放在了别人的身上。我们在意别人看我们的眼光,在意别人拥有的房和车,在意别人拥有的幸福生活。
不过现在在我的脑海里有这样一个思路:
我们看别人看到的只是别人呈现给我们的想象力,大多是好的一面;
我们看自己看到的却是全部,有好的,也有坏的,根据人天生的“负面偏好”原理,往往更多就是坏的一面;
两者对比,我们站在这么不公平的角度来看自己,你说自己吃亏不吃亏?
03
当我真正感觉自己的内心不再被焦虑困扰是今年的5月份。这个转折点源自我开始了每天的反思。
我开始每天早上看一小时书,开始健身减肥,开始写文章等等。
在做些事情的背后,我做了一个非常小但非常有意义的行为。
那就是,每日总结计划、每周总结计划、每月总结计划,未来将会有每年总结计划。
这个小小的行为可以堪称我认知上的一次跃迁,它让我真正地想要静下来做好一件事情。
04
那么,可以如何利用总结计划,来帮助摆脱内心的浮躁呢?
1)罗列重点
总结计划其实就是反思自己的一个过程,反思自己必须要写下来,这样可以让明天的自己知道昨天的自己的想法。
你可以把自己要做的事分为工作、生活和成长(可根据自己的需求)。
然后列举工作、生活和成长中最重要的事情和能力。
想想有了这些能力,你能获得什么好处。这样想的话无形之中就可以给自己增强了内驱力。
2)细分领域精进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让你每天做的事情聚焦在你认为重要的事情上。
领域可以分为沟通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英语能力、健身……anyway按照自己想提高的领域来划分。
然后每日在睡觉前思考这几个领域今天的进步、接下来的改进,以及明天待办事项的安排。
注意睡觉前一定要留出固定时间15分钟,让它成为你的仪式习惯。
3)写周记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这个小习惯是我从Kris(一个自律牛人身上学到的),他从2013年6月30日开始写周记,现已将他的周记作为赚钱的手段。
他说,
整理周记的过程其实就是整理自己、鞭策自己的过程。
周记的体现可以围绕工作、生活和成长三方面(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每一方面可以围绕本周总结和下周计划来展开。
其实我说的这个方法论涉及到的只有四个字“总结计划”,但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是却“刻意练习”的具体行为,它给你方向,给你目标,给你前进的动力。
所以我说,它可以摆脱你内心的浮躁。
我是金娜,希望我的文章能给你启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