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送赞活动更文800字点赞送赞活动助力每一个梦想

乐观而无怨,在万古星空闪耀

2023-08-20  本文已影响0人  天狼Equinox
——读林语堂《苏东坡 传》有感

注: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并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那么苏东坡一生中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使人难以勾绘出他的全貌,却在中国一提到他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呢?这本《苏东坡 传》将以时间先后顺序从童年与青年壮年老练流放岁月四卷带领我们走进——他的人生。

苏东坡有着卓越的才华,且生活资料较为完全,因此他的意象特别清楚明显,是作者偏爱的诗人。他不记日记却写札记,喜爱游山玩水,无论是所见所闻还是所感所想,他都笔之于书,有的写日期,有的不写。他也会随时题上几句诗,又随手赠予友人。他便是一个坦荡随性处事之人。

苏东坡青壮年时期,苏氏父子以为人所爱慕的诗文而知名于时,常与当代名家相交往。苏东坡这时也正有着愉悦的心情,横溢的才华,和凌云的壮志。

但当苏东坡渐入老练之时,因为情势所迫,又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后来自称“东坡居士”。元丰三年(一〇八〇)正月初一,苏东坡与时年二十一岁的长子迈离开了京都,前去幽居之地——黄州。

当时的黄州是肮脏的小镇,但却有无限的闲暇与美好的风景,也足以让诗人的生活舒适惬意,正如作者在第十六章这么说道:“苏东坡现在过的是神仙般的生活。

十余年后,苏东坡便走进了流放岁月。哲宗绍圣元年(一〇九四)四月,章惇为相,因两人政治态度不同,他将苏东坡贬谪到了英州。同年十月二日,苏东坡到了惠州,他看到亚热带的各种果树,便觉得十分新奇,且认为这里绝不是个不适于生活的地方。

也许是自己的喜好和天性,苏东坡关心起了惠州城的诸多改善革新事宜。他经过与表兄程之才、几位太守和县令的会商,竟分别在河上和惠州湖上修建起了两座桥,他的家中甚至捐出了朝廷赏赐的金币。

可他的流放岁月并没有在地方居民的敬仰中戛然而止。当章惇看到苏东坡在惠州写的诗时,觉得他过得蛮舒服,再次颁发了贬谪令,将苏东坡贬谪到本土之外——海南岛。绍圣四年(一〇九七)六月十一日,苏东坡前往儋州,七月二日到达。

儋州居民大多都是黎人,汉人都是少数,这里夏天潮湿气闷,冬天雾气很重,根本不适合人居住。但是章惇等人却无奈苏东坡何。苏东坡仍保持着不屈不挠的乐观的精神,总是没有失去人生的快乐。他对他的弟弟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的确,苏东坡每天都有身份高低的客人来访,他们言语无需谨慎,纯粹以闲谈为乐。

书的最后,苏东坡因新皇太后摄政,于元符三年(一一〇〇)四月赦罪,北上期间,无不受人招待欢迎仰慕。可他终究逃不过一场不愈之病,最终于一一〇一年七月二十八日逝世,享年六十四岁。

苏东坡毕生坎坷多舛,若要用一句话来总结,便是孔夫子的“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他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如一阵清风度过一生。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那份心灵的喜悦和思想的快乐是万古不朽的。乐观即是他终不改的天性,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千年来始终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