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小诗两首

2022-04-10  本文已影响0人  铅笔芒种

寻胡隐君

【明】高启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这首小诗的味道在最后一句,点睛之笔一出,整条龙活起来。

起句原本平淡,连上标题理解,要去拜访朋友,走水路,一直走水路;看春花,一直看春花,平平记叙,好像有点乏味的感觉。第三句是前两句的概括,乘着春风,一直在春水浩浩荡荡的春江里走呢,沿途看风景,满眼春花,连绵不断,一路相伴。真的乏味了么?哪里呀!满眼春光看不够,这么远的路,一点没觉出长,居然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你家。第四句下“不觉”两字,打活全篇。则前面春景之明媚,竟也不必描画,可以凭人任意无限地想像了。

天平山中

【明】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这首诗与上首有相似处,前面写所见之景,后面写自己的感受。而且也是被风景所迷,完全沉浸在美景中,以致“不记”脚下之路了。今人学旧体诗,可以借鉴一下这种表达方式。

山景究竟如何迷人,从两样景物中可见,一是满山的楝花,被蒙蒙细雨打湿,更见其娇润新鲜。以茸茸写雨,可见雨丝之细之柔。雨中的山行,不止不令人厌烦,反而更添清新生气,催人游兴。山花烂漫,令人心旷。更有山果累累,长势喜人。温和的南风,吹熟了枇杷,一树一树黄澄澄的枇杷挂满枝头。丰收的果实会给人十分的满足感,诗人已全然陶醉在山景中。

第三句添加了诗人的感受。诗人贪看美景,脚步已经放得很慢很慢。甚至,连脚下的山路是上是下是深是浅都注意不到了。

最后一句从山的角度写,人知山美,山亦解人意,特意派了黄莺欢悦地啼鸣着,一直把诗人送到家中。花果有色,黄莺有声,诗人描画的这幅山景,声色结合,动静相得,有很强的感染力。

且啼鸟能把诗人直送到家,可见诗人的家,也在天平山中。山景之美,也是诗人生活环境之美。诗人隐居山中,心情愉悦轻松。这种宽松自在的愉快心态,在小诗里很容易感受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