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家人的这几辈子(一)
引子:
2018年家族值得记录的盛事是,7月的最后一个休息日,我们组织了一次集体出游。
老钟家兄弟携儿孙辈3家加姑父老柯1家,大小30口人租了辆大巴车,走海南高速东线,到三亚走了一遭。虽然活动内容精彩,按理也只能算一次很好的旅游而已。但因为这是有史以来家族第一次集体出游,第一次家人以旅游的方式团聚,故称之盛事毫不为过。
想记录时代和家族也久了,这次活动成了串起我记忆珍珠的线。
一 祖父·地震
没有家谱,钟家何时从何地迁来海口书场村考究不详。只知自我以上三代的祖辈已在此扎根,务农为生。
祖父和我无同世之缘,他在老人的口述中,留给我们的印象只有酒量好,几块饼干、一撮白糖,就能独饮完一瓶白酒。我猜老人所说的白酒应该是米酒或者地瓜酒,上世纪初,乡下条件不过如此了。一瓶酒1斤,米酒或地瓜酒一般是30度,可见祖父的酒量算很好的。我喜酒也能喝些,看来有遗传因素。祖父去世因拉肚子,原因不详。
爷爷我就熟悉多了。
我5岁那年夏天,唐山地震刚过去几个月,海口不知为啥也防起地震来,市民都被疏散到室外过夜。父亲的单位在宿舍区空地立起几个大帐篷,一个帐篷能住几十人,所有职工和家属晚上都要求在帐篷里过夜,大家把床铺搬进来,在帐篷两边排开,中间留路。最高兴的是小孩子,和这么多叔叔阿姨还有小伙伴挨着睡,别提有多新鲜。还能和伙伴一直待着,玩到睡觉都可以不用分开,快乐、兴奋刻骨铭心。地震是啥,不懂,心里很感谢地震。住帐篷的美好记忆至今从未褪色。
几天后,消除警报了,都搬回家了。一晚,我半夜睡得正香,突然被妈妈摇醒,妈妈脸带惊慌,口气急促地喊“赶快起来,洪水要来了!”她手忙脚乱地给睡眼惺忪的我穿衣服,穿鞋子。那天爸爸出差不在家,好像她还收拾了几件衣服,打了个包袱背着,然后就匆忙抱起还熟睡的3岁的妹妹,腾出出右手牵着我,跟着单位的人流往外走,当时盐灶路还是一条下场雨就全是积水、泥巴的土路,我们娘三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我不知道要去哪,要走多远,又被大人的情绪惊吓,本来又困又累也清醒了,紧紧跟着妈妈,我印象中妹妹一直在妈妈怀中熟睡。
躲洪水的大楼走了2里多地,到了父亲单位避进办公楼里。这栋办公楼是1937年建成的,楼最高6层,西洋风格,一楼全由大石块砌成,楼内有大理石石柱,外观坚固,属于当时海口最高的几栋建筑之一,因为如此,才来避水。
进了楼后,记得我们上楼找了个位置,估计我挨地就睡着了,后面的事记不得了。
为了避地震、洪水,这年幼儿园暑假,父母安排我回老家住。老家的地势在海口市是最高的,骑单车回去感受最深,因为有很长的上坡路。我回老家住了半个月,于是有了我和爷爷的第一次长时间的亲密接触。(待续)
我和家人的这几辈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