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行
我想世界上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远方的梦,这是根植于我们灵魂深处的烙印,我亦此。

小的时候生活在农村,90年代的农村基本没有毛绒玩具、更没有芭比娃娃,有的只是包裹在每一个孩童身上的泥土,以及沙包、毽子、跳绳等玩具。
那时候的我喜欢安静,不太喜欢和大家一起玩,会经常坐在小土坡上,望着远处一座座的山,想着最远的山后面是什么?那里有没有人呢?他们的生活和我们一样吗?这些问题在我的脑海中回荡了无数个日日夜夜,从此我的心中便种下了一个美好的梦——旅行。
小的时候家里并不富裕,父母在城里打工,而我会经常跟着他们在城里住一段时间。我印象中大概是3岁,第一次看到繁华的城市,第一次看到很多很多的汽车穿梭在马路上,第一次看到林立的高楼,这算是我人生意义上的第一次旅行,也让我知道村子外面不一样的世界。
直到上大学之前,都没有离开过这个小城,也没有第二次远行。这期间拜读了《徐霞客游记》,被他“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的探索精神所折服,也被他“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深深吸引,从而对远方的渴望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强烈。
自上大学以后,为了实现我的旅行梦,开始各种省钱,想尽办法尽可能的去远方,迫切地想要知道远方的人们、远方的风景以及寻找远方的那个自己。从此便开始了我的第二次、第三次…以及第N次的旅行。
老公曾经给我说:“你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从身体到灵魂。”,也许是这样的。我特别不喜欢长时间待在一个地方,感觉身体和灵魂都生锈了,而且常常会有强烈的焦虑感,迫不及待地想要远行。
我在想是什么诱惑着我们离开安逸舒适的家,离开熟悉的环境,在某一个清晨、午后或者深夜,选择去一个陌生的远方呐?
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
我想也许是远行中变换的风景,飞驰的速度,亦或者是奇妙的萍水相逢等种种可能发生的事件,唤起了我们血液中对陌生事物保持好奇的原始欲望。在我们被满地鸡毛的生活琐事消磨的生命里,旅行给了我们一个暂时的避风港。让我们在一个阳光明媚没有工作,没有琐碎的生活的午后,携带上自己的灵魂,寻一片绿地,以天为被,以地为床,随意地躺下,看重山环绕的远处,观天上的云卷云舒,偷听草丛中夏虫的秘语。

旅行中最喜欢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车,喜欢它的长度,喜欢它同时载着很多人的梦想奔赴他们所要到达的目的地。每每上车后我都会倚窗而坐,阳光洒在身上,看着窗外的天地,有喧闹的都市,有宁静的乡村,有广阔的原野,也有翠绿的山林;有大漠落日,也有荒原戈壁,它们从我的眼前飞奔而过,转瞬即逝,然而却成为了我眼中最美的风景。

为了旅行在火车上经历了无数个白天黑夜,因此,也成就了我的“车厢记忆”。火车上最美的美味不外乎泡面了,有时候会独自一人,有时候和爱人,有时候和朋友一起,彼此打开一桶泡面加一个蛋,一根香肠,小心翼翼的从车厢的这一头跑到供水处,打开水龙头,让滚烫的热水浸过面,再小心翼翼的用塑料叉子插在盖子与桶边沿的交界处,再颤颤巍巍的回到座位上,接下来就坐等美味了。
每当这时闻着满车厢混杂的各种口味的泡面味,听着过道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萦绕在耳边的话语“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火腿肠,前面的,脚收一下。”,这将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刻了。
有很多人问我,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我想也许就像余光中老前辈所说的:“远行之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是一种改变,它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这样,我们才会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同时,这种在长途跋涉中的简单的生活让我们体验到了泯灭已久的温情和快乐。
所以,什么都不说了,也不必追究它的意义何在,像毕淑敏老师所说的:“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趁繁花还未开至荼蘼,趁现在还年轻,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还能诉说很深很深的思念,去寻找那些曾出现在梦境中的路径、山峦与田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