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杂文精选生活散文、杂文、随笔

网约车送医闹“乌龙”  寻根问底探真知

2021-01-12  本文已影响0人  岚源

文/岚源

题记:上月某日,东莞“患儿家属拒为网约车司机做证”事件迅速登上全国热搜榜第一并引发热议,就在广大网友纷纷为连闯三个红灯紧急将患儿送医的网约车司机艾先生打抱不平时,事情发展出现反转,原来是另有一名婴儿家长也乘坐网约车带孩子来此医院看病,没想到闹了一场“乌龙”。

真相大白后,曾经“义愤填膺”的网友们应该能平静一下了。原来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或者说想当然的那样,每一件事都有其来龙去脉,真相也终有澄清的一天。生活中会发生很多“阴差阳错”的事情,出现误会或误解时,关键是看当事人能否平静地面对,局外人能否理性地分析,若都能平心静气探究事情真相原委,我们这个社会便能多一些和谐与温暖。

联想到读书也是如此,人们耳熟能详的很多话语或词语,从字面上直白理解,貌似正确或者有道理,其实其本义并不见得如此,或者说已经被有些人误读并以讹传讹,流传至今天完全变了味,也闹了不少“乌龙”,一起来看看——

阅读的方式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读书的效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指广读,做好知识储备到用时才能游刃有余;“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指深读,用心研读方解书之真味。对于文学典籍,也当精读之、深思之,对惯常的说法也要问个明白,弄清其来龙去脉,这样便可少一些人云亦云的盲从,多一些探求真知的严谨。

现在人们常用“相濡以沫”来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其实在《庄子•大宗师》中原句为“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的本意是说泉水干涸,两条鱼儿靠在一起,相互吐湿气、用唾沫来湿润身体,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可见,溯本求源,就可知词语的流变,从而规避认识上的片面性。

以德报怨,指的是用恩惠回报别人的怨恨,再来看看其出处《论语•宪问》的记载: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其实,这句话本意是说,“以德报怨”看上去更为宽容,但是不够正直。“仁”的理想本来是推己及人的,但要爱憎分明,明辨是非,讲究原则,孔子强调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惠来回报恩德,这才是正确做法。看来,做学问时要切忌断章取义,以免误读误用。

在人们耳熟能详的唐诗《静夜思》中,“床”其实不是普通的卧榻,《辞海》中对“床”有一个解释是指“井上围栏”,这才是诗中的本义。古乐府《淮南王篇》中记载:“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即为此义。只有这样解释,李白紧扣月和井来“思”,才易理解,也符合诗的意境。《静夜思》的场景是在户外而非室内,这样“地上霜”的比喻就更为妥帖,而且在外边“举头望明月”是很方便的,坐在室内床上来望不一定看得到。明白古今词义的差异,也有助于增进我们的理性认识。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是一句俗语,常被一些行凶作恶之徒或野心家、阴谋家奉为思想行为的“理论依据”,其实这句话是千百年来讹传误读最甚的,看看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对仗多工整,意境多高雅,只是由于“度”为仄声,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古人将其念为平声以致讹传至今。因之,在阅读中有时还应当慎思明辨,探其源以求真意。

再如有些历史事件,在不同朝代的史书或笔记小说中有不同的记载,作者或囿于自己所处的时代,或因为自己的政治立场,或为了顾及身家性命,不得已会对一些史实,或托古言之,或曲笔记述,或是出于“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而闪烁其词,让后人捉摸不透,难以理解。在阅读中我们就要结合其历史背景和作者处境来辨析,读懂隐藏在纸后的话语。《三国演义》是小说,罗贯中在书中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尊刘抑曹”倾向,这对后世评价三国人物影响很大;《三国志》是史书,陈寿是蜀人,但其后来成为晋臣,故奉魏为正统,且其正处于三国西晋时期,故其记述内容更为可信。若将两书结合来看,才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将诸葛亮、关羽等人请下神坛,还历史人物以本来面目。

当今社会上好多热点事件,刚被爆出时不少人就急着发表看法,加之网络推手与网络水军的推波助澜,一些人甚至对当事人进行言语攻击,“人肉”其隐私,但当得知真相后,舆情有时又会出现大反转,引发新一轮的辩驳。其实,读书也一样,在没有读懂、没有真正理解其本义之前,切莫空发议论,更不能断章取义,否则就会背离读书学习的初衷。

如今的阅读方式确实方便快捷,让人们随时随地便可知天下事,但碎片化的图文或视频信息并不能代表事物的全部,同样,跳跃式的速读也不能读出书中真味。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窥其一斑,并没有览其全貌;只是了解了事情梗概,但却忽略了重点细节;只是知道“有此一说”,但却不知其所以然,这些都不是真正做学问,科学研判、洞悉事物发展规律应有的态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